廉政是一面镜子,映照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本色;廉政更是一面旗帜,引领干部前行的方向与使命。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自身形象,更关乎党的公信力。今天,围绕廉政建设主题,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心得与体会,希望与同志们共勉。
慎始,是慎独慎行的第一步,也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基础。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因为一开始就胆大妄为,而是因在起步阶段没有守住小节,逐步滑向深渊。近年来查处的干部贪腐案例表明,从收受小礼品、贪点小便宜到收大额贿赂、滥用权力,腐败的滋生往往是从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开始的。堤溃蚁穴,气泄针芒。这提醒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严以修身,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将纪律挺在前面,守住底线、不碰红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确保人生的“白袍”不被墨迹沾染。正如古语所言:“慎始”方能“善终”,只有从源头上防范问题的发生,才能确保步步稳健,行稳致远。
言语是思想的外显,慎言则是修身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组织形象,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到言语的重要性。慎言,首先要注意场合和身份,不在公开场合发表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不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其次,要管住“嘴”,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传的不传”。比如,办理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避免因一时的“随口一说”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最后,慎言还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酒席间、饭桌上,防止因一时多语而惹祸。正所谓“慎言者无祸,慎行者无悔”,只有时时刻刻谨言慎行,才能维护党的形象,彰显干部的品德修养。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祸患常起于忽微。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更要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守住底线。天下之理,小不制则成灾。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便可能演变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慎微,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不因小利动摇初心,不因小节失德误事。例如,一些干部在接待工作中放松要求,认为接点“小红包”无伤大雅,最终却因“小节”酿成“大祸”。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小事为起点,从严要求自己,做到“小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人以群分,友以类聚。交友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品行,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因朋友圈的不良影响而被“围猎”。慎友,一要择友而交,与正直、宽容、博学之人结交,以良友为师、以益友为伴;二要远离“小圈子”和“小兄弟”,防止落入人情网络和利益圈套。特别是对那些试图以拉关系、送好处来谋取私利的人,更要提高警惕、果断拒绝。同时,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多与基层群众交朋友、多与专家学者交朋友,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开展工作。
慎独,是对党员干部自律要求的最高体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无论是否被监督,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做到内外如一、表里如一。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无论是面对利益诱惑,还是工作压力,都要坚守原则、恪守底线,做到“慎独而心安”。清代官员叶存仁深夜退回礼品时所言“畏己知”,正是慎独的典范。我们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都应当以此为鉴,始终以党性为支柱,以纪律为底线,做到“慎独”而不逾矩、“慎独”而不失德。
同志们,廉政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守住底线;廉政也是一面旗帜,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慎始、慎言、慎微、慎友、慎独做起,把廉政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廉洁从政的准则铭记于心,行稳致远,为党的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