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公开课).pdf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时安排3课时

1.了解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相统一。

教学

2树.立权利意识,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权利,能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目标

3.解我国保护人权取得的成就;热爱祖国,尊重、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重点了解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相统一。

难点了解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所取得的成就。

1教.师课前准备

课教学课件、情景小品预案、视频资料。

准备

2.学生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四个板块呈现

板块一视频导人,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板块二情境小品引人,了解公民享有哪些基木权利。

板块三小法官断案,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明确公民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板块四阅读教材中的装修案例,观看新闻视频,了解权利行使有界限。

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义务》以四个板块呈现:

板块一视频导人,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结构整

板块二情境小品引入,以纳税为例,了解公民如何履行基本义务。

体安排

板块三阅读教材中的例子,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板块四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回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三个板块呈现

板块一视频导人,了解什么是人权。

板块二视频导人,了解世界人权日以及我国的人权保护事例。

板块三通过几组数据,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以及为世界人权事业所作的

贡献。

程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1.播放国家宪法日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展读宪法》的视频片段。

2提.问:何为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

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板书课题:公民的基本权利)

导入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或者基本人权,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

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晨读宪法》的视频,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得

更加紧密,强化学生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

权利的保障书,进而引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介绍,让学生有比较系统的概念。

二、公民享有广泛权利

1.表演情景小品《放学路上》。

A:我和妈妈好久都没有和爸爸一起吃饭了,他每天上班都是早出晚归。妈

妈说,爸爸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加班费。我

们一家好久都没有一起去公园玩了。

B:别提了,我姐姐这两天也很不开心。她大学毕业了,想参加财政局的公

务员招聘,可是看到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我姐姐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C:难怪你们心情不好。我说点高兴的吧。我爷爷今年80岁了,他昨天领

新课取了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可高兴了。

学习2.交流讨论:你们知道刚才的三人日出而千内容中涉及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吗

说说你的看法。

A的爸爸的公司让员工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不发加班费,这是侵

犯了他的休息权。

B的姐姐受到了性别上的歧视,财政局侵犯了她的平等权。

C的爷爷享受到了政府的高龄津贴,这是享受到了物质帮助权。

3.大家的预习非常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里怎么具本介绍这几项权利的。(课件出示宪法的具体内容)

课件出示

/Y宝西干三条―一币■率又反环国浮动者方林总舒菽莉;-国家爰展茅切著舔

\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1

I

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

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I

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

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

、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4.从以上的宪法条文中,大家得到了哪些讯息?

主1:公司老板无权随意让员工加班。员工也可以拒绝加班。

生2:妇女和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不仅包括工作方面,而且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家庭等方面。

生3:享受物质帮助权的除了老人之外,还有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5.刚才我们所看到的仅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的三条。在宪法第二章,罗列的

公民权利就有20多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示课件,个别同学朗读)

,/"%)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

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1

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

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7)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宿

\/

M,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

/流标鬲寂我:

(8)土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

文化活动的自由。

(9)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曲

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0)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6.学生谈感受。

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政治、经济、人身等各个方面。国家保障我们

的权利,让我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板书小结:享有广泛权利)

7.其实,宪法保障公民如此广泛的基本权利,并不是一下就制定出来的,也是

逐渐修订和完善的。(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知识窗”内容)

厂谏件出示\

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但是:

3时内忧外患,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1954年颁布的宪法的第三章第八十;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82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

3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I国家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8.让我们根据刚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介绍,完成教材第33页“活动园”中的连

线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开始用小品的形式引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权利

受到侵犯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况感知公民的基本权利,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接下来通过例举宪法中的其他权利,让学生明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并在教材的“活动园”中运用所知晓的权利进行判断连线,即学即用。

三、依法维护基本权利

1.(课件出示有关“休息权”和“平等权”的两张情境图)如果你是小法官,

当你遇到A同学爸爸的上司,你会怎样说当你遇到B同学姐姐想应聘的财政局

的领导,你会怎样说?(生自由发言)(板书:依法维护权利)

2.课件出示其他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知哓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维护权利。

情境一:六年级学生小王在商场购物,服务员怀疑他偷拿了某样物品,便

要求搜查小王全身和书包一一服务员侵犯了小王的人身自由权……

情境二:张阿姨怀孕了,公司领导以效益不好为理由,把她辞退了一一这

个领导侵犯了张阿姨的平等就业权……

3.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都能获得帮助。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通过小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休息权和平等权,而这

个环节让学生用法律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利,这是一个层次的递进,与前面相

呼应。在实践中,学生深化了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认识。

四、权利行使有界限

1.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便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2.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林博远邻居装修事件”,课件展示三位同学的看法。学

生小组内讨论,赞同谁的观点并说明原因。

小结:高叔叔的装修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休息权,是错误的。他在行使权利的时

候,损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3.如果两家协商无效,林博远该怎么处理呢?

解决方案:①向物业投诉;②拨打12345便民热线;③向法院起诉。

4.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新闻视频《网上维权不当,被法院判发帖道歉》,大家说

说这则新闻给自己的启发是什么。

小结:虽然我们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如果言论歪曲事实,对他人造成负面

影响,那么就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

5.我们以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来做一份表格。

言论自己散播谣言、肆意诋毁辱骂他人等

出版自己出版盗版刊物、淫秽色情读物等

集会自由聚众赌博、邪教活动等

公民拥有的权利超越权利范围的违法行为

权利有界限

6.我国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呢?

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

候,不得损害国豕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板书:正确行使权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装修案例以及新闻视频,还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权利行使有界限。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

总结

己的权利,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作为公民,我们应尽

延伸

哪些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

板书享有广泛权利

设计

依法维护权利

正确行使权利

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义务

过程

、了解基本义务

1.义务是什么?在了解这个名词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视频《八旬老

人状告子女》。

2.新闻里,老人为什么要状告自己的孩子?

引人:老人的子女没有赡养老人。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3.什么是义务呢?

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

守和应尽的基本责任。

导入

4.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就明确规定了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课件出示''

!:

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

i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

1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我国公民除了对家庭有义务,对社会、对国家是否有义务呢完成教"

第35页“活动园”中的选择,并说说你的理解。

6.除了这些义务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义务我们也来看看.宪法规定的

公民的义务还有娜些?(课件出示,生齐读)

速库由系一―'、、

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II

国家逋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I

I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I

iI

: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I

|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I

I业训练。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藏五千二秦一田至无良实茶亩公良茬存植百西莉瓦莉而I千禳「示荐兼警吗

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

务。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

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视频播报新闻的呈现方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从家庭义务入手,再到对社会、国家

的义务,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层层推进,最终,呈现出宪法中所提及的义务,

让学生们化抽象为具体。

二、自觉履行义务

新课

1.课件中出示的最后一条公民义务是什么一一自觉纳税的义务。

学习

这通常是指谁一一商店,做生意的人。

那么纳税是不是就和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了?

2.我们来看小品《饭店里》

用餐完毕,孙园爸爸向服务员索要发票。

服务员:如果不要发票,可以送你们一个水杯。

孙园:爸爸,那水杯我很喜欢。

孙园爸爸对她说:不行,水杯可以自己买。但是,发票还是要开。随后,

对服务员说:麻烦,我们还是要发票。

服务员有点不乐意:我们饭店规定消费不满300元不能开发票。

孙园爸爸生气了:哪里有这种规定你们再不开发票,我就打纳税热线

12366.

服务员这才很不情愿地去给他们开发票。

孙园不解:爸爸,为什么非要发票?

孙园爸爸: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餐

费里包含了饭店应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果我们不要发票.饭店就可能逃税,

国家的税收会因此流失。

1.说说从小品中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饭店或商家给

出的优惠就不开发票,从而利于他们逃税,间接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2.如果饭店坚持不开发票,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一一拨打12366.

链接知识

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咨询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发票购领、申报纳税,举报税I

收违法行为。

一飞被讦意回y遹迂不甚舒形-式展东军至中帝瓦的情境;黄再孽至修得依懑’

法律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权利和义务一致

1.学生根据刚才所出示的宪法中有关公民的基本义务条文,阅读教材第37

页《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思考他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履行哪些基本

义务。

第一张图、根据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六条,小时候,他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

第二张图,根据宪法第二章第五十五条,成年之后,他有服兵役的义务。

第三张图,根据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二条,退役后,他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张图,他作为人大代表,有监督权、发言权。

1.丁飞爸爸能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小结:公民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都享

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

是一致的。

2.让我们用一张三角形的关系图展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结语: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

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比如不偷盗

财物、不伤害别人。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

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材中具体情境的展示,引发学生的思想碰撞,

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了解。

四、生活中的权和和义务

1.观察教材第38页“活动园”中的三张图,这些场景都来自我们的生活。

请问,它们涉及了哪些权利?又是谁享有谁应该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

2.交流讨论。

情景1:受教育权;青少年、儿童享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来保障。

情景2:监督权;中国公民享有;国家机关来保障。

情景3:社会保障权……

3.结语:中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希望大家都能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利,也能自觉履行义务。

【设计意图】用最贴近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回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助

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增强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

公民

享有/\履行

板书/\

权利一致义务

第三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了解人权

1.师:播放中国海军也门撤侨回国的视频。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接侨民回国?(因为战乱,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威胁)

2.师:在国外发生战乱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立即反应,迅速撤离滞留公

民和侨胞,体现了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全力维护人民的利益。(板书:

人权)

3.师:什么是人权?

课件出示―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每个人包含中国公民和外国人5

1

:人权包含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前者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以及政

导入1

: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利;后者是指作为个人的社会存

在方式的集体应该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

%壬抠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开启课堂,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闻播报内容涉及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学生心灵得到触动,对人权产生

初步的认识,从心底产生祖国强大的自豪感。对于学生来说,人权是一个高大

上的概念,所以采用直接定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权。通过强调“每

个人”,让学生了解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教师出示: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

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

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

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2.提问:你知道“世界人权日”吗?(视频介绍)

3.师: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权,下面请对照《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6-2020年)》目录,找一找教材第40页“活动园”图片中所说的分别是哪

项人权。

小组讨论、交流。

图1:社会保障权利;图2:文化权利;图3:监督权;图4:基本生活水

准权利;图5.少敬民族权利;图6:健康权利。

4.提问:你知道我们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吗?

5.课件出示4张图片。

6.师小结;发展义务教育、开办农家书屋、提供营养午餐、提供再就业培

训,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我们祖国在经济、民主法制建

设、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图片的呈现、文字的描述,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

让学生对人权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而上面这几幅图呈现的人权保护事例,

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知道我国人权的内容非常广泛,激发他们热爱

祖国的情感。

三、我国为人权事业所作的努力

1.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我们国家为国际人权事

业作了哪些贡献我们来看这几组数据:

①据世界银行测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1.9美元的国际标准,过去40年中

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

规司副司长李富君说:“我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减贫成就

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口从5.4亿增长到14亿左右,人

均预期寿命则从35岁增长到77岁。米锋说,当前中国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

THE END
1.让法治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具体来说,笔者有四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是培养法治教育专业教师。首先,各级各类学校应支持在职教师通过攻读法律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或参与专项培训转型为法治教育专业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应开设“法学+教育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联合优势学科专业进行法治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储备专职教师。其次,学校可从社会http://m.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3_2111282695_wap.html
2.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方式法制教育的定义与目标 法制教育是指在学校和社会中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法律常识、法律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人。 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 法制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参与等。教师应利用课程内容讲授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hi-shi/126837.html
3.法制教育培训内容法律知识普及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法制教育培训内容: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课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是培养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法制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构建有效的法制教育体系?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4919.html
4.法治安全反邪教法治宣传教育政务动态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防范邪教向青少年渗透有何规定?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http://sthjj.wuzhou.gov.cn/zwdt/t7548734.shtml
5.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一般情况下,在纠正违法行为与实施处罚之前,我们都要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与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由被动接受处罚变为主动认知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并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仰和接受法律;三是首次轻违不罚。对初次轻微违法,并且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当事人又能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的,一般都不予处罚。对确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
6.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因此,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支持与服务功能,深入学校,深入教研组,指导和帮助教师编制和使用课程纲要,为规范教学行为,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编写课程纲要的重要意义,成立由校长、教学校长、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7.法治教育网中央社会工作部、教育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 就《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4-07-29 司法部、国家保密局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修订答记者问 2024-07-22 司法部 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答https://www.zhifa3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