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汐牟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也使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制度自信更加坚定。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
全党全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制度好不好,能否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归根结底还是要由实践来检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决定》中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也正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硬气所在
我们为什么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远跟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们理直气壮地坚定制度自信的硬气所在。
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国家发展中有效发挥了政治主心骨和政治领航者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决定》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自从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不断探索国家的出路,解决人民的苦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进行改革开放、进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都是在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中实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人民是我们最大的靠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出发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国家一切行政机关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为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全中国人民都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区别于其他很多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所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勇气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在这一伟大进程中,肯定会充满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