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in看完本次2023考研政治新大纲到底变了什么】
三、各学科变动分析:(1)经典性理论学科里,马原实质变动有11处。史纲实质变动有8处。(2)时政性理论学科里,中特变动最大,实质变动有26处。思修实质变动有23处。
一、马原部分有11处实质变动
NO.1第一章第三节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23考点清单》p5)新增、删改1处表述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其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人民性是指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其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其发展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句。注意,此处去年考察的科学性,今年要注意其他鲜明特征。
NO.2第二章第一节考点5意识与人工智能(《23考点清单》p11)新增了1个完整的考点所谓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建立在大数据与不断升级的各种算法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当代人类生活。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程序化任务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超出人类所能,但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的句子。虽然此部分在22年真题多选18题中以选项的形式涉及过。但还未单独命题过,因此可考性很大。既可以考单选也可以考多选。
NO.3第二章第三节考点6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23考点清单》p21)修改、变动1处表述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非重点考点,暂时略过。实际作为“联系、发展”,以及“矛盾分析法”原理的提示词,做分析题读题审题备用。
NO.4第三章第一节考点2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23考点清单》p23)修改、变动1处表述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第一,实践人类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的句子。实践的客观实在性也是区别于认识的最大不同之处,或者说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选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这个特征。
NO.7第四章第三节考点4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23考点清单》p48)新增1个完整的考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首先,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其次,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最后,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新增句。非常容易命制单选题。
NO.8第六章第二节考点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23考点清单》p79)新增1处表述第二,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实体经济的停滞,驱使资本家日益依赖金融市场的增长来获取和扩大货币资本,导致了金融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合,从而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金融市场交易日益膨胀、金融衍生品名目繁多、金融投机盛行、非金融企业日益金融化、国家行为与金融垄断资本的利益日益契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基础空前债券化,等等。随着金融资本势力的爆炸性增长,金融垄断资本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不但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而且还通过控制政府决策部门和决策过程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自身的利益。【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新增句。这个考点隶属于资本主义新变化,其中“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我们在近5年真题考了2次!其余的如劳资关系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危机的变化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命题考点。
NO.10第七章第三节考点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23考点清单》p92)新增1处表述第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第三,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的句子。新增的“第二”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有3个。
NO.11第八章第二节考点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23考点清单》p94)修改1处表述第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第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最伟大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找到现实的阶级力量,这就是现代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的句子,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词。理解清楚共产主义的实现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现实的阶级力量。
二、史纲部分有8处实质变动
NO.2第四章第一节考点3五四运动(《23考点清单》p232)删除1处表述,新增1处表述(2)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历史特点。主要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新增句子。多选题的四选三,或者单独考察五四运动的意义。
NO.5第七章第四节考点3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23考点清单》p262)删除、新增1处表述:(3)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新增: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一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红色字。
1.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中特部分有26处实质变动(变动最多的一个学科)
四、思修部分实质变动23处。
NO.1绪论新增1个考点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3考点清单》p285)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和事业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品格,祟德修身,启润青春。成大才,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不断增强的本领才干,是青春焕发光彩的重要源泉。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青春至美是担当,青年的担当是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一背红色关键keywords即可。容易考到单选题。
NO.2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新增1个考点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23考点清单》p290)(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2)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中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与分析题“深背”。(2)的内容需要完整背诵,是大题考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答案素材。
NO.3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实质变动4处。第一节新增2处表述(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23考点清单》p296)新增:②信念具有支撑性。信念是一个人经受实践考验而始终坚守理想的精神力量。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人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不断战胜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共同的信念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意志,为社会理想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3)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23考点清单》p296)新增:③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无根之木、无基之塔。理想信念能够在人们遭遇挫折、经受考验的时候,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们不为困难所压倒,顽强奋斗直至战胜艰难险阻。
【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重要的选择题“浅背”。记住信念的特征是“多支汁”(多样性、支撑性、执着性)即可。记住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提高精神境界(4个)即可。
第二节修改1处表述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23考点清单》p297)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与分析题“深背”。整段话都要记住。
第三节新增1处内容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23考点清单》p299)(1)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2)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3)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一个常规多选题四选三的考点。
NO.4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新增2处表述一、中国精神:增加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3考点清单》p302)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基因,汲取时代的丰厚精神滋养,是对中国精神内涵的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集体奋斗和共同创造的,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此部分为时政常规调整内容,可以不管。
NO.5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变动最大,新增3处考点内容。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3考点清单》p309)新增:1.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表现着一定时代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诉求。价值观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气质。价值观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不同阶级由于其阶级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都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益辩护。价值观不同的人,行为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背一背红色关键keywords即可,很容易考到对价值观的理解。
新增: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新增了一些具体内容的keywords阐述):(1)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2)民主指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由别人作主,也不是由少数人作主。(3)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4)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5)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6)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7)公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8)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9)爱国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0)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11)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12)友善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选择题“浅背”。把keywords背熟,很容易考单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新增】(《23考点清单》p311)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1)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所坚持和追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2)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3)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广泛吸收借鉴了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气派的价值观。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1)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2)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实可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往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真实性。(2)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①“普世价值”在理论上的虚伪性。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抽象的人性,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及其相应的制度。②“普世价值”在实践上的虚伪性。反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并不是说人类社会不存在共同价值。【腿姐预测与背诵要求】非常重要的选择题“浅背”。背熟红色字的部分,尤其是keywords。
NO.7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本章有结构调整,但不影响考试。实质变动的内容调整有7处。同样的,因为这一章修改非常细碎,我直接列出了值得背诵的修改内容。第1处: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属于一种考纲的“补充”性变动。因为此部分实际上去年也就是2022年真题第31题的内容)
第2处: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3考点清单》p333)(1)1个k: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选三)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结论。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四选三)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这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环境;二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三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3处: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3考点清单》p337)(1)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背k)。(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社会建设是基础工程。
第4处:4.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背k)(《23考点清单》p337)①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②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③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④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第5处:宪法至上地位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作用、效力和内容等方面(新增一点)。(《23考点清单》p339)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②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③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④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选择题)
第6处:6.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23考点清单》p339)(1)加强宪法实施(四选三+分析题背诵素材)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加强宪法实施,我们党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国家权力机关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严格执行法律,维护宪法法律尊严。(这是一段分析题背诵材料,要“深背”,全文背诵)①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②坚持依法立法。③坚持严格执法。
(2)完善宪法监督①健全人大工作机制。②健全宪法解释机制。③健全备案审查机制。④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第7处:7.不断提升法治素养(《23考点清单》p348)(1)尊重法律权威。尊重法律权威,就要信仰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就要遵守法律,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就要服从法律,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要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举措)。(2)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提升法治素养的前提。(3)养成守法习惯。(4)提高用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