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1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2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2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2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励志古文名言名句(三)][励志古文名言名句(一)]
点击下载原文:励志古文名言名句(四).
1、吾有几许肺腑若伊得闲可愿受此叨扰之苦——@Notabadboy《搜狗问问》
2、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
3、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子《墨子·小取》
4、言而不到,顾所谓无信也!其蔽之!吾听风雨,今不可复得矣!奈人不知何徜注矣,而人仍不知,又将奈何
5、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孔尚任《桃花扇》
6、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庾信《哀江南赋》
7、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
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丘迟《与陈伯之书》
10、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晋书·阮籍传》
1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12、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14、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礼记·中庸》
15、"吾亲,近来闻你身体抱恙,舌如针刺,身犹甲胄寒衣,望勤加珍重,勿以塑身而损脾胃,甚是挂念担忧,劳食果蔬,望早日如初,甚想如影随形,可我无力回天,尤悲"
16、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张潮《幽梦影》
17、此情若有名,当恋无别她。
18、《水浒传》,武松诘蒋门神云:“为何不姓李?”此语殊妙。盖姓实有佳有劣,如华、如柳、如云、如苏、如乔,皆极风韵。若夫毛也、赖也、焦也、牛也,则皆尘于目而棘于耳者也。——张潮《幽梦影》
19、吾之道法道者,不道也!欲道道之,知道之非我道之,不道道之非我道,故道者不道也!法者,无法也!得法法之,心法之非意法之,无法法之非心法,方法者无法也!得道而法之,顾自我之所惫,法法之而失其道。得法而道之,乃众人之所云,道道之而失其法。万道俱为孤身行,身行独我,无道之道,自得其道。万法皆由心意转,定心明意,无法之法,然现其法。文者矣,以无法之万法,法法通玄机。韧者罢,于无道之万道,道道证因果。道法道法,无道无法,何以悟生死?万道万法,何以观无常?且之,过之,生死何须知,随之,任之,无常又何妨?变道为法,易法为道,岂有终焉?道法足矣,就此为终,就此为始!
20、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21、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wwW.SianDiAn.com。——苏轼《寒食诗帖》
22、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黄庭坚《黄庭坚文集》
23、梦凝小筑梨木屋小檐处燕子深情难支吾梧桐古叶飞舞月总成缺泪痕抹浮生繁华扰梦城池沙场纷争男儿志谁能懂默把旧甲新缝刀枪弓弩漫城箭雨血泪风杀破城弃甲孤城一将是否有人魂牵梦挂雷霆战鼓倾城而入剑指云霞君临天下伊人却泪若梨花王候将相之路乱箭废石白骨英雄叹谁知晓悔恨为何当初梦凝小筑荒草处木檐青苔小露燕已去还能向谁诉梦凝小筑尽头路石冢旧痕黄土人成故只想对你诉
24、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苏轼《墨君堂记》
25、至今仍无勇,多事不能自解矣,愿早出自立心结。
26、始而寄慧于憨,终而寄情于恝。乃知憨者慧之极,恝者情之至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27、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小窗幽记》
28、世人皆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尘世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洪应明《菜根谭》
29、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30、见天子庸知非福!——武则天
3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魏学洢《虞初新志》
32、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3、《凤求凰·琴海》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司马相如《凤求凰》
34、惜,倾城绝恋,'终无缘,此生不得相爱,伊人笑颜,我心又乱,愿为他在最人间
35、马说【改编】世有学霸,然后有附加题,附加题常有,而学霸不常有,故虽有名题,只辱于学渣之手,骈错于红叉之间,不以全对称也,题之附加者,一题或难到一片,做题者不知其能加分而做也,是题也,虽有加分之能,做不对,分不加,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规题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加分也。做之不以其道,思之不能尽其脑,错之不能知其意,执笔而临之,曰:“此题差矣”呜呼其真差邪其真不会做也!
36、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38、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39、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40、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4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42、皮虽死,志刻骨铭心
43、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
44、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
45、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淮南子》
4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
47、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缀,可成丘阜。《淮南子》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2.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家语》)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4.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5.花落水流红,用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1.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2.身修然后可以理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国。(恒宽《盐铁论》)
13.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14.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王符《潜夫论》)
15.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晏子春秋》)
16.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7.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王符《潜夫论》)
18.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
19.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2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9、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礼记》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朱舜水《伯养说》
意诚而心正,心正而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谭嗣同《治言》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
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淮南子》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淮南子》
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韩非子》
陶者能圆而不能方,矢者能直而不能曲。——苏轼《送张道士序》
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懿德茂行,可以励俗。——韩愈《祭薛中丞文》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
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心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
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2、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3、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论语》
4、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孔尚任》
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罗贯中》
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9、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罗贯中》
1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1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洪应明》
12、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
13、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增广贤文》
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1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
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冯梦龙》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9、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20、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罗贯中》
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增广贤文》
22、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23、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唐寅》
2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25、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26、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蒲松龄》
27、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
28、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29、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30、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31、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
32、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王阳明》
3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张岱》
34、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35、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增广贤文》
36、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张岱》
3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38、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
39、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40、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增广贤文》
41、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吴承恩》
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道德经》
43、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4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45、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46、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施耐庵》
4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48、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
4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50、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51、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板桥》
5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53、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冯梦龙》
54、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55、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5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5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58、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59、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洪应明》
6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道德经》
6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
62、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增广贤文》
6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64、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兵法》
65、人生知足时常足,人老偷闲且是闲。——《增广贤文》
66、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曾国藩》
6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增广贤文》
68、不夸妍洁,谁能丑污——《洪应明》
69、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炅则气泄,寒则气收。——《李时珍》
70、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曾国藩》
71、君子安平,达人知命。——《增广贤文》
72、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73、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苏轼》
7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
75、节食以去病,少食以延年。——《增广贤文》
76、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冯梦龙》
77、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洪应明》
7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79、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洪应明》
8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81、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1、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0、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4、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7、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1、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3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9、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8、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19、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0、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2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3、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0、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3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1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4、天若有情天亦老。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30、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31、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3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7、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3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4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4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万物兴歇皆自然。
4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0、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5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2、山外青山楼外楼。
5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4、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55、一寸光阴一寸金。
56、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5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8、满招损,谦受益。
59、尽信书,不如无书。
6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6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6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7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76、人生七十古来稀。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7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7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3、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4、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8、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13、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4、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
臣。
1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7、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8、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2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2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23、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24、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2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2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2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30、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31、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3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1.风息时,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
2.隐恶扬善,谨行甚言。
3.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4.得意安然,失意泰然。
5.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6.榜上有名,蓬门增色。
7.床头金尽,壮士无颜。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9.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10.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在少年。
11.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亦闲。
12.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3.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词严。
14.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15.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6.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17.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18.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19.劝君作福便无钱,祸到临头使万千。
20.善恶关头莫错认,一失人身万劫难。
21.积德若为山,九仞头休亏一篑;
22.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
23.为恶难逃,为善最乐。
2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25.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26.士为知己用,节不岁寒凋。
27.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28.但知口中有剑,不知袖里藏刀。
29.春蚕到死丝方尽,恶语伤人恨难消。
30.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NO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NO2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NO3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论语》
NO4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孔尚任》
NO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罗贯中》
NO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NO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NO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NO9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罗贯中》
NO1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NO1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洪应明》
NO12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
NO13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增广贤文》
NO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NO1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
NO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冯梦龙》
NO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NO1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NO19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NO20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罗贯中》
NO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增广贤文》
NO22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NO23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唐寅》
NO2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NO25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NO26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蒲松龄》
NO27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
NO28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NO29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NO30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NO31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
NO32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NO3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张岱》
NO34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NO35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增广贤文》
NO36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张岱》
NO3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NO38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
NO39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NO40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增广贤文》
NO41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吴承恩》
NO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道德经》
NO43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NO4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NO45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NO46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施耐庵》
NO4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NO48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
NO4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NO50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NO51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板桥》
NO5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NO53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冯梦龙》
NO54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NO55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NO5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NO5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NO58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NO59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洪应明》
NO6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道德经》
NO6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
NO62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增广贤文》
NO6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NO64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兵法》
NO65人生知足时常足,人老偷闲且是闲。——《增广贤文》
NO66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曾国藩》
NO6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增广贤文》
NO68不夸妍洁,谁能丑污?——《洪应明》
NO69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炅则气泄,寒则气收。——《李时珍》
NO70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曾国藩》
NO71君子安平,达人知命。——《增广贤文》
NO72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NO73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苏轼》
NO7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
NO75节食以去病,少食以延年。——《增广贤文》
NO76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冯梦龙》
NO77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洪应明》
NO7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NO79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洪应明》
NO8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NO81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NO82一苗露水一苗草,一朝天子一朝臣。——《增广贤文》
NO8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NO8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NO85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曾国藩》
NO86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唐寅》
NO87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曹雪芹》
NO88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NO8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NO90天之所废,虽贵必贱;天之所兴,虽贱比贵。——《冯梦龙》
NO9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
NO92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
NO93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洪应明》
NO9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NO9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
NO97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曾国藩》
NO9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NO99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NO100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罗贯中》
NO101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
NO10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
NO103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曾国藩》
NO104皇帝坐北京,以理统天下。——《增广贤文》
NO10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NO106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NO107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张岱》
NO10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
NO10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NO1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NO111为将者,受命之日,即忘其家;临君约束,则忘其亲;秉枹鼓,犯矢石,则忘其身。——《冯梦龙》
NO112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曾国藩》
NO113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罗贯中》
NO114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易经》
NO115胜敌者,一时之功也;全信者,万世之利也。——《冯梦龙》
NO116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曹操》
NO11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NO118人生原是一傀儡,只有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洪应明》
NO119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NO12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NO1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NO122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NO123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居易》
NO124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黄宗羲》
NO125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增广贤文》
NO126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增广贤文》
NO127好臣一国之宝,好妇一家之珍。——《增广贤文》
NO12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论语》
NO129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孙子兵法》
NO130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
NO131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李鸿章》
NO13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增广贤文》
NO13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NO13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NO13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NO136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增广贤文》
NO137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曹雪芹》
NO13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NO139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吴承恩》
NO140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曾国藩》
必背知识
1.古诗名句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曹操的《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又能反映他博大襟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涵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惆怅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描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写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饮酒》中表达诗人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春花比喻冬雪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水调歌头》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1)《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3)《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5)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讴歌奉献精神的两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6)《相见欢》中抒发离愁的词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直叙壮志。
(29)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绘早春景象的两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古文名句
(1)奥运开幕式上,当“孔子的弟子”大声诵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论语》中对远道而来朋友欢呼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陋室铭》中提契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爱莲说》中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志向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人们常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有关生与义的观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马不伏枥,不可以趋远。——《后汉书》
2.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4.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晏子春秋》
5.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家语》
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8.身修然后可以理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国。——恒宽《盐铁论》
9.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王符《潜夫论》
10.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
1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3.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其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安书》
1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晏子春秋》
15.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