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笔,文化挥毫。近年来,南通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在建设乡村法治文化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层面的实践创新,铺就“法韵南通”建设立体图景。探索建立的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强三画”模式,以“强统筹”“强辐射”“强融合”之势,精心绘制法治文化阵地“工笔画”“写意画”“水彩画”。该模式从全国近10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普法办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是江苏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也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进行法治实践可参考借鉴的典型经验,为提升全民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借鉴。
强统筹,地理优势为底色精描“工笔画”
强辐射,地域文化为资源展呈“写意画”
强融合,法治文化为载体浸润“水彩画”
【案例启示】
南通市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强三画”模式,持续增强群众的法治文化体验感、互动性,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从“围绕”向“浸润”转变;加大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力度,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从“盆景”向“风景”发展;同时,提升基层农村干部法治思维和普通农民法治素养,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从“树冠”向“树根”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保障,具体有以下几点。
坚持人民主体。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各环节和各方面,深化服务理念,尊重人民在乡村法治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发掘、传承和发扬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江海文化,找准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的最深融合点,融合开展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发挥社会力量。充分整合乡贤资源,发扬社会力量的志愿奉献精神,为营造崇德尚法的乡村社会风尚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多元治理。注重与基层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坚持党建引领,为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提升提供新引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