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护航乡村全面振兴(法治头条)普法司法所人民群众

图①:贵州省黔西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右三)到谷里镇香山社区农家小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周训超摄(影像中国)图②: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风光。曹忠宏摄(人民视觉)

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更加健全,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有力有序开展,持续走深走实。

近期,司法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前往山东、江西、甘肃等地,就法治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采访。

——编者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

化解矛盾的三把“钥匙”

本报记者李蕊

因为啥事?原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于老汉与邻里的承包地中间夹着一条排水沟,属集体沟渠。为了多种地,双方不同程度填埋占用了沟渠,如今要标清界线,又起了争执。

“邻里相处,家长里短,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茶沟村党支部书记伊永祥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找对钥匙方开锁。解矛盾,纾民困,咱有三把‘钥匙’。”

哪三把“钥匙”?“第一把是‘常规钥匙’,把镇村干部、村调解员、村级网格员作为基层社会矛盾调处的最前沿常备力量。”伊永祥说,“镇级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组成专项化解小组,找出记录原始数据的地亩册子,领着于老汉等人实地测量,可双方不满意,非说原始数据不准确。”

“第二把是‘亲情钥匙’,用好乡里乡亲‘情感杠杆’。”伊永祥说,他们走访了周边邻里乡亲,请老党员上门拉家常,但几次沟通后,双方“心结”仍未解开。

用“理”、用“情”疏矛盾未果,果断启用第三把“钥匙”。对于涉法涉诉案件,常路镇用法治力量联合调解。“镇综治办、信访办、法律服务所齐参与,召开听证会。”伊永祥说,方案最终决定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待本季农作物收获后,按照原界线重新恢复排水沟。

“有理有据,心服口服。”听证会结束后,于老汉主动与对方握手言和,矛盾得到化解。

近年来,临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多元化解涉农矛盾,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发展壮大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算亲情账”“门口办案”等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创新普法形式,法治深入人心。除了大喇叭、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临沂各地着眼群众需求,深度挖掘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资源,多元化、多角度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创作排演了一幕幕沉浸式普法剧。

“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让普法更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才能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各地凝聚众力,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精神更好地在乡村落地生根。”

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

“五老”解纷助平安

本报记者王丹

从江西省瑞金市市中心向西北驱车8公里,便来到了沙洲坝镇洁源村。走进村里,只见民主法治广场旁的一棵百年古樟下,村民正在聊天。

迎面走来的是欧阳钊。欧阳钊今年88岁了,有50多年党龄,曾是洁源村村委会主任。如今,作为“五老”代表加入了村委会的矛盾纠纷调解队,欧阳钊干劲十足。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洁源村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把法治融入基层乡村治理,带动乡村发展。

从2022年起,以欧阳钊为代表的老党员干部、老军人、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一支15人左右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作为村里的老人,他们德高望重;作为‘法律明白人’,他们在普法宣传上又有优势。别看这支队伍不大,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嘞!”在村里的综治中心,村治安调解主任廖志明乐呵呵地说。

去年,村里引入了一家越野车俱乐部。没成想,在修建跑道时,施工方砍的树涉及13户村民。事后如何赔付?两方难以谈拢。

“硬要赔16000元,这几棵树到市场上买,我看也就几百元!”承包商不配合;

“村干部来和大家好好说,事先打了招呼咱一分不拿也同意!”村民不满意;

“动土开工,砍树得商量,在村里,这就是规矩呀!”廖志明也为难。

一筹莫展之际,廖志明找到了欧阳钊,“老主任,请你上门说道说道?”

“没问题,现在就去!”欧阳钊毫不犹豫,挨个去上门说理。

村民这边,欧阳钊苦口婆心;到了项目方,欧阳钊也是摆事实讲道理。两边跑、两边劝,赔偿总额协商至最后的2000元,大家最终和气收场。今年,越野场地正式开门营业,不少游客来到村里体验越野乐趣。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拆除空心房到环境卫生整治,从产业发展到普法宣传教育……“五老”团队还特别编写了“三句半”等宣教歌谣,不定时到村里的红色文化大舞台、民主法治广场“开演”。

2022年起,瑞金市组建了由挂点市领导、乡镇干部、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干部以及律师等成员构成的“平安服务队”,村里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平安服务队联系卡。“自2022年7月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669件,协助解决群众诉求1801件,开展结对帮扶1128次,开展法治宣传731场次。”瑞金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志锋说。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

红色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

本报记者银燕

清晨,一缕阳光洒落,荔园堡村从一片片绿意中逐渐醒来。

荔园堡村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地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所在地。

村里,法治的元素随处可见,法治大篷车、法治文艺演出,更是为群众喜闻乐见。

“啊嗨,啊嗨,嗨嗨嗨,三弦三弦震天响,高原高来黄土黄,高举红旗跟定党……”

抗战时期,边区法官马锡五创造性地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形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如今,这一宝贵经验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当地的乡村治理之中。

荔园堡村的张明(化名)平日以养牛为生。前不久,他听说附近的风电项目可能会对自家的牛产生不良影响,就跑去项目建设地阻拦施工。很快,村里调解员就收到施工方希望调处该纠纷的请求。

事实究竟如何?调解员首先来到实地细致调查。经调解员多方了解,在建风电设施的影响范围为200米,而张明的住房及养殖区域距离风电设施拟安装点300米以上,一般不会对住房、棚舍及牲畜产生危害。

在南梁司法所、村里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张明心中仍有疑虑,表示他想听听在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卢正旗的意见。调解组工作人员很快带张明找到了卢正旗。

“有啥事咱规规矩矩说事,把施工方挡住没道理。”

“你要相信党和政府,他们说的都是经过科学测量的,不是糊弄咱们老百姓。”

卢正旗了解情况后,摆事实讲道理、论实情讲保障,打消了张明的顾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调解工作组同时积极普法讲政策,最终化解了矛盾。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融入乡村治理。”南梁司法所所长钟瑞云介绍,庆阳是革命老区,这里的华池县也是评剧《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家乡。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全国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本网讯为充分发挥执法典型案例示范和警示教育作用,加大“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尊法守法意识,对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2023年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此次公布的15个案例涵盖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检疫、长江十年禁渔等领域,总结了各地积极创新执法方式、http://www.moa.gov.cn/xw/zwdt/202403/t20240327_6452606.htm
2.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法治研究》(Rural Revitalization Law Review)原名《中国农村法治论坛》,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科、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为推动农村法治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而推出的学术集刊。自第9卷起,由《中国农村法治论坛》更名为《乡村振兴法治研究》。本集刊设有农村法治理论研究https://cali.swupl.edu.cn/tspt/ltyxwjzgncfzlt/e0f46e037ecb456f92cfdc31e76554ae.htm
3.农村矛盾纠纷案例(通用8篇)篇2: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 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案例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学习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或一个道听途说,许多时候还是误会造成的。同学之间交往时,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小磨擦,小碰撞,俗话说的好:时间长了,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有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ow332sb.html
4.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变迁与利益调整引发“民转刑”案件的主要类型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法制宣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用本地等山区农村身边人、熟悉事、典型案例制作农村典型刑事案例挂图,拍摄涉农领域案件警示宣传教育片,解释法律条款,分析法律原理,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逐步让村民树立“遇到http://www.cndua.cn/cxyj/202112/t20211209_31619.html
5.创新社会治理江苏18案例入选全国前100!附江苏入选案例 南京市六合区:党建引领、网格为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助力乡村治理 近年来,六合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区域发展现状,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因地制宜建立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基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为路径的“1+1+3”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乡村善治之路http://www.jszf.org/shzl/202007/t20200709_46197.html
6.全国乡村治理优秀案例“一村一法律顾问”,为农村法律服务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地方创新实践,补齐了乡村治理中的法治短板。 第一批 1年前 0 0 3565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夯筑乡村治理民主根基 红寺堡区针对移民村基层治理薄弱问题,坚持夯实村民自治基础,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围绕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https://gov.viwei.com/xiangcunzhilianli
7.四川发布“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十大法治案例新华社成都4月14日电(记者陈地)13日,四川召开全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十大法治案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涵盖乡村治理、农业综合执法、涉农领域司法审判、农业农村法律服务等领域。 在十大案例中,2020年7月,宜宾市翠屏区查获的一起重大团伙违法捕捞案引人注意。资料显示,这起案件共抓获涉嫌非法捕https://m.gmw.cn/2021-04/14/content_1302231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