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普法教育案例

普法教育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但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而且为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普法教育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一、加强领导,完善普法工作保障

1.建立机构,明确职责。2007年,市教育局制发《关于成立宁波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甬教政〔2007〕165号),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沈剑光为副组长,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普法教育工作。

2.制定规划,定期总结。根据《宁波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2010)》(甬教政〔2006〕403号),明确了“五五”普法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每年制定普法计划,年终进行总结。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都能结合各地校实际,制订相应的“五五”普法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3.强化保障,完善机制。按照《宁波市“五五”普法规划》要求,市教育局从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以适应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要求。2006年11月28日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纪要中明确指出,“五五”普法对于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法治宁波”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根据此次办公会议精神,市教育局每年下拨“五五普法”专项经费5万元,保证我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突出重点,提高普法工作实效

1.案例一:

2.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一)法是如何解释的这个问题,有无数种说法,汉语中的法字。古代写作。左旁的水字是公平的意思。右旁的来自“神明裁判”故事里的一头刚直的独角神兽。传说当两方打官司时,审判官便把拉出来,它的角去顶撞谁,谁就是不直者,谁就败诉。律字是“均布”既“不偏不倚的意思。由此可知,在我国法律一词的本来含义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公平、公正”,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二)法制,有广义和狭义之解,广义的法制,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狭义的法制,指全体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社会主义法制是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几个方面的统一。中心环节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都要严格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以确立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实现统治和进行建设所必须的法律秩序。

(三)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宪法和法律,另一类从属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它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就其内容和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其它法律,基本法律是指刑法、民法、诉讼法律、行政法律、经济法律。其它法律是指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如森林法、商标法、海关法、食品卫生法。

规范性文件

(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2)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各委员会制定。

(3)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人大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低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只在制定机关的管辖范围内生效。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特别行政区的法规。

(四)什么是违法与犯罪

首先违法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禁止做的及不允许做的或是应当做的而不去做的行为。犯罪是指触犯《刑法》,严重危害社会,依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其次根据我们的办案实践,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触犯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罪触犯的是〈〈刑法〉〉。

第三,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违法的处罚种类有治安警告、治安罚款、治安拘留。按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处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从以上我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法律常识和案例分析,违法不等于犯罪,犯罪必定违法,无论是违法与犯罪,同学们都不能触犯,要从点滴做起,从遵守校纪、校规入手,做学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禁止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否则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面对不法侵害只要控制得住就行,那是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四合乡安墩村一户姓田的人家菜地里被一个小偷偷走两斤辣椒,一斤西红柿,被姓田的发现,他邀了四五个人,悄悄地将其逮住,对其殴打并致死。后姓田的依法被逮捕并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从这个案例来看,小偷偷东西是违法的,他应该受到处理。但不应该被打,他所触犯的是国家的法律,你没有权利对他殴打并致死,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没有剥夺生命的权利。即使判处死刑,也要经严格的司法程序,并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六)、遇到什么情况拔打110。

(七)、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同学们在本校内被人强要钱物的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有些同学遇到过。向你施加威胁的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外校混进来的学生。本校的往往是那种沾染了不少恶习的,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认识他,或是半熟脸,你能从别人那里问出他是谁。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这类事在你们学校,就发生过,而且我也处理过。)甚至还可能传说以后见一次大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我看,“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给了钱、物、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心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对此事如何解决呢

(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我跟老师说去。

(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呼,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你也容易吃亏。毕竟寡不敌众。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和坏孩子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

(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

(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

(3.)如果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五月十二日晚上,经常到你们学校骚扰的陈玉峰,张健、程雪飞在文达学院附近拦周辉等人要钱时,没有要到钱,只打了两拳,踢了一脚,就这两下,断送了他们的前程,陈等三人被刑事拘留。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他敢打你,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我说他们做坏事是不敢打你们的,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THE END
1.以案普法普法小故事,典型案例2 维护权益要依法 恐吓威胁必受罚 3 家人本应亲无间 爆炸行凶收进监 4 酗酒家暴杀妻子 家破人亡悔不及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云南省法学会、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商城县人民法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以案普法】普法小故事,典型案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28092
2.普法宣传案例分析6篇(全文)村居普法小案例 第6篇 案情: 2013年12月,卢某将其在农村自建的188平方米住房以23万元价格卖给邱某,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于签订当日邱某向卢某支付了20万元。当邱某要求交付房屋并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时,卢某却以未付清余款为由多次拒绝交房。心生余虑的邱某通过土地及房产管理部门查询才得知,卢某所卖房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r4o7ofq.html
3.“知法懂法,护航成长”青少年普法教育小组社工案例计划社工详细阐述“知法懂法·护航成长”青少年普法教育小组的背景、目标、预期成果及实施方式。引导青少年思考自己希望通过参与小组获得什么,鼓励青少年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如“我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不受欺负”或“我要成为家里的法律小顾问”。 30min 基础知识导入:法律与我们的生活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3169064_113157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