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话题——法治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可以超越但无法绕过的人。作为古希腊法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西方的法治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法律的至上权威和良法之治。因为法治包含两重意义:1、已成立的法律要获得普遍的服从;2、服从的法律应当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良法”是法治的前提。法治的核心问题是“普遍的服从良法”。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的普遍服从无疑是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其中包括公民和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统治者要守法。他认为,将统治权最终存在在法律中,使执政者依法统治,才是符合正义的做法,也是法治的内在精神。

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定好的良好的法律。法治就是“良法之治”,但是何为良法呢亚里士多德指出:“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法治的作用。他是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法治理念的第一人。他把“人治”看作与“法治”是水火不容的对立物。“人治”就是君主政体的“一人之治”,不但违背“正义”原则,而且是危险的。因此,他坚持“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他用人的本性相对于法律特征的局限性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一种优良政体,优良政体不应是人治政体,应当确立一种权威性的理性规则。这个理性规则就是法。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更无自己的利益可言,是“免于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合理性的体现”而人的本性是有感情的,如果任凭个人感情用事,往往会导致偏见和腐化。人治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实行法治也是出于对制约权力的需要。这点我已在上文关于法治要求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这一部分加以阐述,这里不再重复叙述。多数人比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聪明。法律是经过大众审慎考虑之后制定的,集体的智慧“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并且“让多数人持有更大权力是合乎公道的”。

法律具有稳定性、明确性。法律一经制定不是随时可以改变的,这就比依靠统治者情感意志,知识能力的“人治”来得合理。城邦的兴衰不会因为统治者的个人因素而大起大落。同时,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尤其是借助文字形式表达,具有明确性。显然比人治更利于城邦发展。

法律是道德和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是造就文明的重要力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在他看来,必须让法律成为国家道德观念的具体表现并加以实行,否则就不会有文明的城邦生活。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对于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他认为,要走向法治,就必须抓住立法和守法这两个基本的环节。立法的好坏,决定法律是否优良及其优良的程度,是法律能否被普遍遵从的先决条件;而守法则直接决定法治的成败。如果立法和守法都能达到法治的要求,法治就会因为内在于社会生活而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那么法治社会也就有理想变成了现实。

相对应的,在中国,我们第一要坚持和完善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所以制定出来的法律也一定能够反映人们的权益需求。法律能否真正实施,在于它能否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只有人们相信法律史保护权利和限制权利的公正的事物时,人们才会尊敬、拥护和自觉遵守法律。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的权利制衡机制,加快法制化的进程。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权利监督制约机制。只有权利的行使在法律的要求之内而不逾越,才是真正的“依法治国”。

THE END
1.论市抄济是法治经济同时还要规定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保障权利的程序以及其作出法律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乃至法律责任。由于市场经济主体是通过契约发生关系的,因此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胁迫行为和欺诈行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无效的,为了确保这种地位的平等,就必须依赖法治,如果没有法律上的http://cnc.jscj.com/jscj/ckhot/20031024161046.php
2.论法治与德治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来源于近代西方法律文化。法治是***的产物,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法治和宪政紧密相连,没有宪政就没有法治;法治的核心不只是国家通过法律控制社会,而且它本身也要为法律所支配;法治最基本的原则是“法律至上”和“法律眼前人人同等”;法治既是一种治国方式和社会控制模式,又是一套价值系统,目标是理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xue/122825.html
3.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4.法治与法律的区别爱问知识人法治和法律是两个常用的术语,它们常常被一起谈到。然而,它们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https://iask.sina.com.cn/b/newqm21EHcuSPj.html
5.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我国法理学既研究法的一般规律,又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实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发展道路、主要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形成有关法律、法治和法理的基本知识、概念、命题和原理。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6.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区别吗?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所不同法治意识是一种政治思维,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尊重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法律意识则是一种司法思维,要求人们树立一种民间细事或国家大事都被纳入法律规范中予以调整的机制,既是寻求秩序的思维,也是寻求https://henan.china.com/falv/2023/0621/2530559243.html
7.《法律的道理》20200208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律的道理》 20200215 家族企业与家族财富传承 [英雄出少年]《中国喜洋洋》 表演者:纪轶 曹景皓 金海诺等 《律师来了》 20201219 包治百病的猫腻 《热话》 20200712 [精彩音乐汇]歌曲《得意的笑》 演唱:李丽芬 [越战越勇]病痛折磨曾梦想幻灭 胡吃海喝彻底放弃自我 换一批央视https://tv.cctv.com/v/v2/VIDEDE8LT7jsWKJiuXvCgNAE200208.html
8.法治的核心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注重宪法和法律实施是当代法治基本内涵的普遍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法治建设战略转移的客观要求。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实施面临着立法粗放与执行不力的困扰、经济状况与社会转型的制约、体制不顺与机制不全的束缚、法治传统与法治精神的缺失。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应加强和改进宪法实施,保障和落实公民权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