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

本书拟处理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三方面主题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处理:①法律体系作为法治概念的基本前提有无与法治形成内在勾连的可能,或者说法律体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证作为法治之前提的“良法”的形成。②法律方法如何通往法治,法律人如何在思维和方法的层面促进法治社会的建构,为法治提供重要的环节“善治”。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主题为“从体系到法治”,分别处理这样一些分主题:融贯性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法律规范体系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法律程序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等。下篇主题为“从方法到法治”,分别处理这样一些主题:法律方法与作为法治基本条件的法的安定性之间的关系、法律解释的方法与法治的关系、法律漏洞填补的方法与法治的关系等,尤其是涉及到其中法的安定性与法的正确性之间的关系、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动态平衡等。

目录

丛书总序

引言法的理念与法治

上编从法律体系到法治

第一章法律体系的模式与法治

一、视角限定

二、法律体系的阶层构造模式

三、法律体系的规则-原则模式

四、两种模式的比较:实践理性与法治模型

五、法律体系的双重构造模式

六、结语

第二章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建构

一、作为法律体系可欲性标准的融贯性

二、法律体系的融贯性要求

三、融贯法律体系的诠释性建构

四、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

第三章法律程序的价值与法治

一、价值类型理论

二、法律程序与价值理论

三、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四、现代社会中的程序与法治

五、结语

第四章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

一、法源双层构造论

二、比较法考察:判例在美国与德国法院的法源地位

三、中国式指导性案例:中间道路?

四、结语

下编从法律方法到法治

第五章法律论证中的权威与正确性

一、法律论证中的权威

二、法律论证中的正确性

三、权威与正确性如何协调?

第六章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一、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二、司法裁判的特征与法的安定性

三、法律解释会破坏法的安定性吗?

四、法律续造必须放弃法的安定性吗?

五、法律方法: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

第七章法律续造、权力分立与法治

一、从台湾地区的一则案例说起

二、规范理论框架中的创制性修正

三、规则(立法)的权威与法律续造的限度

第八章法的效力与法治(拉德布鲁赫公式)

一、拉德布鲁赫公式的三个研究层面

二、新的讨论框架:三组区分

三、“否认公式”分析

四、“不能容忍公式”分析

五、两个子公式的关系

结语永无完结的追问:法治是什么?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致谢

对于上述刊物的责编徐爱国、李桂林、李晓明、马治选、谢海定、尤陈俊、陈越峰、朱振与董政等诸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样深表谢忱。最后,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作为与我已有数度合作的老朋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彭江副编审一如既往地以其认真和细致,为本书的编辑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此我同样铭记于心。

雷磊

2015年9月3日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副教授

该文档为付费内容,请购买后阅读全文

我们提供文献翻译服务,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手机联系方式畅通

THE END
1.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著名法学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主持人: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哪些积极意义? 李林:依法治国,前提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关键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71.htm
2.法律论文: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比较法律论文: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比较 口张淑芳,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是法治体系还没有形成,而且与真正意义上法治体系的形成还有非常大的距离。当我们作出这样的评断时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11109170151_187954.html
3.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第一是从法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维度来思考构建法学学科体系。 第二要从法学学科发展的维度来构建法学学科体系。 第三是从法律体系的维度构建法学学科体系,即把法学学科体系分为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第四是从法治体系的维度构建法学学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可分为国内法治体系和国际法治体系。 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