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使其正确认知到法治的严肃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并使其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在体制内部形成良好的执法风气,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摘要】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使其正确认知到法治的严肃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并使其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在体制内部形成良好的执法风气,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关键词】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培育机制【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是我国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已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加大力度培养其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大力解决。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法治认知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只是对法治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认识得还不够全面,一些领导干部不具备健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只了解法律法规中的浅层概念,没有理解法治思维的真正内涵;一些执法者只是将对法治的认知停留在文字和书本的层面,没有了解法律术语背后的意义,更没有将法治思维上升到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层面,从而无法积极推进法治工作。
公权力私有化。领导干部的公权力由国家赋予,但有的领导干部因为自身的利益和外界因素影响,不能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做出很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执法行为,损害了法律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一些领导干部不依法办事,将公权力私有化,并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抬高自身的身价,凌驾于法律之上,引发了群众不满。
缺乏执法行动力。一些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健全导致其执法的行动力不强。规范领导干部执法行为的前提是完善其法治思维,并以法律准则去约束自身的行动力。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导致其无法作出贴合实际的执法决策,这就产生了执法的滞后性。另外,有的领导干部有很多不作为的行为,作出的承诺不能兑现,存在着选择性执法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自身的不作为不会受法律追究,思想的落伍使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增强法治思维培训的实用性,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完善政府监督审查工作,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只有通过增强法治思维培训的实用性、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完善政府监督审查工作、优化社会法治环境等手段不断完善法治培训机制,才能将法治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导干部法律意识问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23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吴玉英:《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②张文宝:《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涵和能力的生成》,《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