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54

课程学分:3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各专业

先修课程:

授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制定人:华敏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首门公共必修课程,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该课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要求

该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2.使学生明确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明确时代新人的责任与使命。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联系与区别

基础内容

第一节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2.大学生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第二节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第二单元人生的青春之问

1.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正确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理解人生观的核心。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3.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生与人生观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反对错误人生观

3.成就出彩人生

第三单元坚定理想信念

1.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内涵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3.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四单元弘扬中国精神

1.正确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能力。

3.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

2.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基本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让革命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五单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帮助大学生认识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正确引导大学生应当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使大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六单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2.使学生明白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3.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1.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明白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什么是道德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2.社会公德

3.职业道德

4.家庭美德

5.个人品德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1.向道德模范学习

2.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引领社会风尚

第七单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引导大学生明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法治的必然要求。

2.使大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3.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依法行使法律体系

3.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依据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行动之中,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单纯讲述和单向灌输,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主题演讲、社会调研、考察参观等。

(二)学时分配

章次

讲课

探究课

讨论课

活动课

合计

第一单元

4

0

2

8

第二单元

6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12

32

54

(三)课程资源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5-0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

THE END
1.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llqy/202403/t20240322_496520.html
2.关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思考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行依法治国亦催生出全新的法治思想,全新的法治思想将引领着法治的前行,同时也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指明了建设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缜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精神和高远的法理境界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进行了提炼总结。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https://m.ybtv.cc/cms/content/76749485
3.运用“一案到底”,提升中学生法治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旨在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步培养做人做事的法治思维方式、观念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法治素养的培养上有所取舍,结合近年探索灵动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一案到底”设计与运用主要采取三大策略。 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910/10000936.shtml
4.专题16: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专题16:不断提升法治素养.ppt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十六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教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三学内容养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案例导入同学们经常发朋友圈,有多少是自己原创的?有哪些是转发的?是否曾经在朋友圈转发信息,后来却被证实是谣言吗?有些网络大V为博得眼球获得流量,有时发布一些不实消息,而同学们有没有成为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28/7114140113006023.shtm
5.专题七如何提升法治素养(ppt课件).pptx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https://www.taodocs.com/p-568146217.html
6.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坚守法治思维在深化实践2024年以来,高台子镇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法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学法、专题研讨等5次,班子成员法治思维进一步强化,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采取举办法治讲座、集中轮训、法治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法律培训3次,培训“村两委”、党小组长、网格员等80人次,建设了一支懂法治、行法治的法治工作队伍;建立镇法律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2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