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城多元共治筑牢民族团结和谐同心圆千年仫佬山乡散发文明法治新光芒

原标题:广西罗城多元共治筑牢民族团结和谐同心圆千年仫佬山乡散发文明法治新光芒

□本报记者马艳

□本报通讯员尚永江韦秋伟

“出去以后,我一定再去学习一点法律,多学一点知识,再也不会冲动做那些事情了。”视频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地催屯罪犯陈某义痛苦地说。视频外,来自龙岸镇所有村屯的村干、屯干、法律明白人等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这是近日龙岸镇“2·25”警示教育馆法治教育活动的现场。教育馆门前,就是集党群创安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等“七中心一基地”于一体的平安小镇。从乱到治,全力避免矛盾纠纷多发影响民族团结,罗城县正在打一场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硬仗,让千年仫佬山乡散发文明法治、团结向上的新光芒。

械斗大案敲响警钟

“2·25”聚众斗殴案是罗城永远难忘的伤痛。

案件因土地纠纷引发。2020年2月25日,因为对10亩土地权属产生纠纷,龙岸镇榕山村水浐屯与地催屯发生大规模持械斗殴,造成3人死亡、两人重伤、多人轻微伤的严重后果,51人因此获刑。

案件宣判后,多名被告人流下泪水。有人悔恨,那10亩土地每家分下来,就是几块到几十块钱,不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有人懊恼,为什么不早点学习法律,非要逞一时之勇……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据史书记载,一代廉吏于成龙主政罗城期间,就曾推行牌甲制,铁腕制斗、缉盗安民,使罗城得到有效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先人的治世之举、治乱之法、安民之道,激励着罗城县在平安建设新时代新征程上勇于探索、敢于创造。一场痛定思痛、溯源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硬仗打响。

平安小镇溯源治理

龙岸镇距离罗城县城35公里,居住着汉族、仫佬族、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12个民族。

在镇上的主干道平安街上,党群创安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等“七中心一基地”一字排开,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统战部、妇联、共青团、大数据等8个部门的职能融入统一的平台,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进驻窗口,让群众享受零距离、一条龙服务,搭建了基层治理新集群。

龙岸镇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将矛盾纠纷逐案化解。“民事纠纷无大小,每一起案件都是重点,7个多月来,政府、法庭、司法所等联合调解,受理89起案件,成功化解47件,其余案件正在有序调解。”龙岸镇副镇长梁宇说。

“七中心一基地”中的基地,指的是龙岸镇“2·25”警示教育馆,教育馆针对性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还原案件、剖析原因,算好家庭账、政治账、经济账,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七中心一基地”开展矛盾纠纷联排联调、治安安全联防联控等十大联合共治活动,重塑龙岸镇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龙岸法庭2022年没有审理过邻里纠纷的案件,全部化解在一线,全县民事一审案件收案数首次同比下降6.44%,有力扭转案件上升趋势。

龙岸镇八联村党支部书记路义良感慨道:“村民的观念在慢慢改变,过去认为只要人多,用暴力胁迫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大家逐步意识到,只有依靠法治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攥指成拳固本培元

“桂花开放香满台,二十大会北京开。举国上下齐欢庆,心中歌儿唱起来。”东门镇中石村石围屯是仫佬族群众聚居地。近日,罗城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到屯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仫佬族群众点起篝火,唱响山歌。

罗城县明确“一把手”领治的责任体系,近年来,因失察失管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有重大影响案事件被问责9人。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动聚力,按照“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法官助理一法律顾问一法律明白人一妇联主席一团支书一综治专员”的人员结构模式配置全县142个县行政村(社区)联合治理队伍,各村积极开展无毒品、无诉讼等“六好十无”平安创建活动,构建多部门联动,同心聚力联防联治的基层治理格局。

47名优秀民警进入11个乡镇47个村(社区)任党支部副书记、主任助理等职务,将警务融入党务、政务和村务,打造警务10分钟治理圈。同时,开展“我有个警察朋友”活动,让每一名群众都拥有专属警察好友,为警民联动提供平台,大大提高治理时效。

全县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在原有县—镇—村—屯四级网格划分的基础上,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原则,积极推进联户长制,以30至50户为联户单位进行“微网格”重新划分,推选乡贤、能人、退休老干部等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面优秀人员担任联户长,在村一级形成治理闭环。2022年以来,该县通过基层治理精细化,陆续化解罗城县东门镇勒俄村贵安屯与柳城县古砦乡上富村马芽屯、马草屯山林权属纠纷等涉及人数多、情况较复杂、社会影响大的多起矛盾纠纷,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结合“三月三”等传统节日,罗城县通过群众文艺会演、宣传大篷车、送法下乡、山歌传唱等形式,开展民族语言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罗城县政法机关从民族自治县实际出发,全县上下各部门同心聚力、联合发力,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实现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筑牢社会治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同心圆。”罗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永甲说。(马艳尚永江韦秋伟)

THE END
1.建设更为文明法治的广西,我们广大青年如何担当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等。1、树立法治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积极推动社会法治建设。2、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青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关注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00339369639166332.html
2.广西有力有效推进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大普法”格局在边疆民族地区广西边境8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界线长达1020公里,做好边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广西持续挖掘边境地区独特的法治文化元素,通过打造法治阵地等不断深化文明边境、和谐边境、法治边境建设。 东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QyMjU1OA==&mid=2656238794&idx=4&sn=1baa2107ccc227a309c529b78c2890f9&chksm=8a53bae23dd28f633c0254c311f99a48ddc118ba9f49573b9752c7adeafe8b2187c9457e5c85&scene=27
3.夯实法治保障建设美丽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制度化,坚决扛起保护和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优势的责任,先后颁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45部,出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美丽广西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近90个,以法治力量保障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 http://www.pagx.cn/news.html?aid=417669
4.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深化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概念、核心要义、重大原则等法理问题研究,确保法治理论创新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协同推进、有机统一,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在共同价值、普遍原则、良法善治等方面与当代世界主流法治文明深度契合、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及时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16080
5.法治文化需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中国的法学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已有足够重视,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合在一起,构建了培养中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的模式,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在法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增加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辩证地思考历史上的中华法治文明成果,客观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119/161253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