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无锡城市法治建设,正如文明基因融入了城市的血脉。在向上向善的精神引领之下,无锡众志成城,创成了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久久为功,持续涵养着城市的“文明因子”。
全域文明时刻在线,道德实践百花齐放
走进市民中心1号楼,一组充满江南韵味的造型布景吸引大家的目光,本月,全市优秀村规民约正在这里作展示。“贵诚信、立法治,社会公德要牢记”是江阴华士镇曙新村村民的共识,“邻里关系很重要平等谦让互惠好”是宜兴和桥镇北新村的集体智慧,“勿攀勿费,拒绝铺张,身体力行,告别啃老”则是惠山区洛社镇绿化村村民们眼中的一项美德。
今年6月以来,市文明办和市民政局联合开展优秀村规民约与居民公约征集活动,一批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纷纷亮相,“约”出了美丽乡村,“约”出了文明乡风,展示着无锡全域文明的新高度。
好人层出情满太湖,尚德之风代代传承
道德典型有奉献、有回报。今年的市花节——杜鹃花节庆典上,苏大伟等9位身边好人和优秀志愿者代表受邀到场,成为庆典上的“明星”。每逢重要节日,市领导都会走访慰问先进典型,荣誉授予、典型发布等礼遇仪式也定期举办,先进典型还享受报刊、体检、书籍、观影、游园、保险“六赠送”等礼遇。据统计,全市目前拥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6人,全国“最美人物”2人,江苏省时代楷模2人,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26人。
“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正如无锡的城市精神,尚德之风早已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下一代。近日,一面锦旗送到了山北中学,旗帜上“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大字,点赞的是该校初一学生陈智善在公交车上拾到手机想方设法送回失主的事迹。“新时代好少年”典型选树、全市性“八礼四仪”示范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无锡青少年在尚德的氛围中成长,将向上向善的精神代代传承。
以民生情怀惠万千百姓,“文明指数”成“幸福指数”
不久前,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锡落幕。论坛上,专家学者们讨论着文脉传承、文化格局构建等“阳春白雪”的深度议题,论坛之外,一场志愿服务集市在惠山古镇向市民和论坛来宾们展示出无锡最“接地气”的一面。120名志愿者现场提供阿福税援、家庭教育指导、垃圾分类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宣传等40项志愿服务项目,得到论坛嘉宾一致好评,现场受益群众百余人。
据统计,全市活跃注册志愿者已超76万人,占城镇常住人口的15.16%。志愿者们构建起“赛会保障”制度,近年来累计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佛教论坛、江苏发展大会、无锡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会提供服务保障12万人次。此外,还形成了志愿组织“备菜”、受助者“点菜”、志愿者“送菜”、市民“评菜”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直接服务于群众百姓。
扎根于无锡文明城市建设的“民生情怀”,体现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行动里,体现在每一个诚信街区的创建中。在入选首批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的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入口,一块诚信红黑榜公示牌格外醒目,最近一次检查得出的放心商家和“问题”店铺一目了然,让市民游客逛得明白、安心。
文明创建带动了民生攻坚,近三年来,全市完成老新村改造652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4000余套,开展了200余个城中村综合整治,改造120家农贸市场。一份份民生“清单”和精彩答卷,早已将高质量的“文明指数”转化成锡城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市民群众对无锡创建工作支持率高达99.7%,百姓成为文明城市“交响乐团”的主力,一同奏响文明强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