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重点阐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在这两部分中,关于法治建设提到了“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四个基本概念。弄通、弄懂这四个概念及其关系,对于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法治建设的精神至关重要。
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融汇于法治建设。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着法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法治理论的研究和传播方向,法治体系的服务方向和社会功用。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人文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决定了法治建设领导者和民众的法律素养和全社会尊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及水平,内容上涵盖了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是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的精神滋养。法治理论是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是法治文化的精髓,它是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主导着法治文化的生成和发育,规定着法治道路的走向,牵引着法治体系的形成和动态调适,并因此决定了法治体系的生命力。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物质载体,是在法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实践和经验产物,它决定了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评价指标,决定了法治建设的有效性,验证法治道路、法治理论的正确性,为法治文化的发展提供土壤,支撑着法治建设者、守法者对法律的信仰,承载了法治建设过程中立法、司法、执法的改革方向和历史使命。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精神胚胎,法治理论是法治建设的支撑和风向标,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的方向和轨迹,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物质成果和抓手。法治道路是四个概念中最具惰性的元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法治文化是最灵动的元素,具有普遍存在、反映时空现象、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的特点;法治理论是最鲜活的元素,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反映一般规律,又具有时代特征;法治体系是最实证的元素,既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也反映精神和理性的能动性。这四个概念各具本色,自成特点,构成了法治建设的四个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基本要素,包容了法治建设的所有领域,掌握了这四个基本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就掌握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