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法”法制征文(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写起征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与法”法制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从小就接受法制教育,享受法律给予的权利,但是在事实上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地了解法律?又有多少人掉进了罪恶的深渊,再也上不来了呢?

有人曾说过:法律就好比在用悬崖上行走,一旦失足,就会掉入万丈深渊——接受法律的制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青少年一直是祖国的焦点,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又使多少青少年走向犯罪呢?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吴某某,董某某,宋某某因到厦门后,手中没钱,便萌生了抢劫出租车的念头,20xx年1月19日凌晨,三人经预谋,在仙岳路雇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开到一个偏辟的地方,用勒脖等手段强行抢走了被害人周某一部小灵通与现金500元。后被警方逮捕。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因盗用他人账号而被网管发现,并将他赶出网吧。事后杨某某,感不爽,便叫上两名同伴将网吧管理员李打伤。后被警方逮捕。

以上的两个案例中,最大的年龄只有18岁最小的`才年仅11岁。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只因走错了那一步而悔恨终生。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同学们:让我们做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心人坚持法制法纪宣传教育,了解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法规!让法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心中!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知法是社会普遍要求的法律常识,只有知法才能守法。

当青少年受到敲诈勒索时,往往因对方的凶狠而束手就擒。他没有想到,可以用法,他完全可以拿起解手可及的法律武器(最具权威的“武器”),来反击对方。

由此可见,知法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条件。但我们也要适当的用法、守法。

不知不觉,三家网吧在同一条街开放,进出的人络绎不绝,网吧门口停放的车辆几乎全是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三家网吧经常通宵达旦,红灯绿彩在夜幕中闪烁。

玻璃门上的打印纸上,黑色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可一群群有说有笑的花季少年,对此置若罔闻,不慌不忙、大摇大摆地推开玻璃门,走了进去。

门上醒目的大字并未能让他们反悔,继续执迷不悟。洁白的手在推开玻璃门的刹那,就已经染上了污点。生命的.禁果被一次次品尝,最终他们会因此而付出前所未有、惨痛的代价。

显而易见,他们并没有守法。

这种事情已不再是新闻,成长的阴影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白斑。而我们呢?

我们是否应坚决把网络的诱惑拒之门外?多读好书,学习法律知识?还是沿着他们“先驱者”的足迹继续滑下去?答案也是显而易见。

守法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长大,为我们步入复杂的社会攻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拒绝任何不良因素的影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明辨是非,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以免误入歧途。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关爱明天,知法守法!

我靠窗坐着,欣赏着窗外的风景:那阳光透过冬日冰冷的空气在树梢上跳跃,远处,连绵秒断的山峰随着汽车奔跑,那星星点点简约又柔美的绿在太阳下闪烁着令人陶醉的光芒。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使整个车厢里充满了阳光的甜蜜味道。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祥和、美丽动力。

“妈妈,那个叔叔怎么把手伸进了那个阿姨的包里了呢?”一个稚嫩的童音打破了沉寂。我转过头来,看到了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正认真地盯着他的妈妈,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而他妈妈却迅速把他拉到怀里,严厉地责备他乱讲话,泪珠儿从男孩委屈的大眼睛吧塔吧塔滑落下来。

那个叔叔涨红了脸,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全车厢的人议论纷纷,窗外的景色顿时笼上了一层灰色。

在这时,一个稍大的男孩站起来:“小弟弟说得对,叔叔这样做是不对的,是违法行为哟!妈妈说要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孩子,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乱拿的。不过,妈妈还说过,知道自己做错了然后及时改正的孩子还是好孩子,那叔叔愿不愿意做一个好孩子呢?”他的妈妈会心地笑了,大家也露出了笑容,纷纷劝说那个一时糊涂的年轻人,关心地询问他是否遇到了困难。原来他是因为母亲病重交不同医疗费才一时做了错事,大家又都帮他想办法,有人说可以通过法律的有关规定,减免部分医药费,有人直接向他提供了帮助,那个阿姨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个叔叔站起来,向大家鞠了一个躬:“对不起,今天我做了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但大家却热心地帮助了我,谢谢大家!是你们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遵守社会公德,遇过困难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向社会寻求帮助。你们让一个身处困境的青年人知道了人间有真爱,今天,此刻,就是我生命新的开始!”车厢里掌声不断。

那窗外,灰色迅速在清澈湛蓝的天空中消逝,阳光在树梢上跳跃,山随汽车奔跑,星星点点的绿闪烁着令人陶醉的'光芒,风景,好美!转过头来,看到大家说说笑笑,才感悟:其实,每个善良的人,他心中的风景,才是最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车厢里满是阳光的甜蜜味道!

今天,心中的风景告诉我:法律,不只是冰冷的条文法令,它是我们制约自己行为的准则,是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武器;而当人性深处的光芒在它中间绽放时,它会更具生命力,更具活力,会更加深入人心,就像阳光透过冰冷的空气,树梢才会出现跳跃而和谐的韵律一样。

社会,因为有法律,变得井然有序,和谐安宁。

而法律,因为有爱,所以描绘出了最美的风景!

国家未来使我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保护;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制定了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并要求我们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我们看来,为了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就要严格遵守法律,认真执行法规!

法,是把双刃剑剑,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握住刀刃则会割破手指,那就要看你握的是刀刃还是刀柄。对于品行恶劣的人来说,法律是无情的,甚至有些残酷。而对于高尚的人来说,法律则是世界上最公平最公正的东西。

我们众所周之的`三字经提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小的时候,心都是向善的。也就是说:我们都曾经有过天真,都曾经在学校李快乐成长。那学校的概念是什么?学校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地方,学校更注重人生观和道德教育观。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还是误入歧途,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越跌越深?原因很简单:主观原因是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太差,客观原因是他们道德品行已坏,纯洁心灵已被沾污。这些事例就在我们身边:

20xx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一起中学生杀害在校学生案,抓获陈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两轮摩托车。唉!同龄人的我不禁为他们感到惋惜,又不禁发出感叹:羽毛相同的鸟儿一起飞!

在甚或中,我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都为理想而拼搏,可有些同学很迷茫,在犯罪道路上越陷越深,把法律给远远的抛弃了,以至于理想被扒窃了都浑然不知1

亲爱的同学们,知法,懂法,用法是我们成为新一代社会接班人的基础,让我们把法牢牢地记在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在危险面前拿出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安全,才能预防自己的财产与生命受到威胁。

法律意识也称法律观,它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情感、意识、观点和思想等的总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一种崭新的无产阶级的法律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除了应该具有忠于祖国和人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正革,努力为作四化做贡献的政治意识外,还应该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外,还应该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外,还应该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利益安全也得到了保护了。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公民义不容辞的任务。

法律你我他,保护亿万家!

法律,顾明思义,它是人们在社会上所遵守的规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法律是人类公正的裁判,不论一个人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在每个人面前,它都是公正、严肃的。它不会让任何一个好人含冤而去,更不会让坏人逃之夭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公正为其存在的目标,以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为其存在的价值,无私地维护着国家和每个人的生活。它是老百姓的光明,是恶人的黑暗。

而在我们的身边,人们的知法犯法的例子不胜枚举:20xx年10月,家住湖北省随州市的朱某父母离婚已5年了,可从20xx年起,父亲就不再支付朱某的任何扶养费。朱某的'妈妈下岗了,日子一下子变得十分窘迫,而朱某多次找到父亲索取扶养费,都被拒绝。这时,朱某想到了法律,他拿起法律的武器,使朱某的父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让法律使带给我们伤害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法律,你的面孔透露着严肃,你的双眸散发着正义,你流淌的血是公正,你的骨头是刚毅。你是长啸正义的雄狮,你是吟唱光明的百灵!

因此,让我们一起明法、守法,用法,让法律永远留在心中!

大家都知道,在中央的要求下,全社会开展了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才能更好的打牢人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也有利于引导干群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能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要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保证工作依法进行。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事例:工商局的某执法人员在收税时利用自己的职权在不合法的情况下吊销纳税人的营业执照。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按照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依法办事原则,在执法活动中,模范遵守法律。在普通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只有我们自觉尊重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才能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地影响。

对我们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知法、懂法、学法。某些同学甚至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如,某同学偷看他人的日记并将其公开,这就睡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打牢法律基本功,提高法律素养,使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思想意识在头脑中生根。

普法必须要从我做起,自觉保持清正廉洁。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

让普法从我做起吧!

XXX

七年级十三班

以上的事例,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网络,网络、的确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给人以心理上的刺激,但却忽略了,网络竟然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根源,据统计,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全国上网总户为5910万,其中拔号上网用户4080万,18岁以下用户占17.6%,约为1040万人,这是一串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写着迷恋犯罪,一面写着合理、有益,要想使这利刃不伤害到自己,关键还在于你手中所握的是刃还是刀柄。

青少年是脆弱的,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我们需要别人用心的呵护,我们所受伤害的主要因素源于,一是自己的无知,二就是不晓得法律的重要,误入歧途,睁着空洞的眼,噙着悔恨的泪,望着高墙外的那片天,酿成了不可挽回的一生。又转念记起那人之初、性本善的语句,每个人的生命,初始本是善良、无暇的,后天因素,决定了他的一生,是前途光明还是……

又记起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学艺怎么也不精进,书法家说:“你用最好的纸试试!”没过多久,他的字进步很快,其实,道理很简单,在用报纸写字时,总以为是在打草稿,用最的纸,就会心态投入的练习。人生竟然有着惊人的雷同,首先同,它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往往失去,才觉得珍贵,二者,生命并非演习而是实战,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的人生意义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已是我们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THE END
1."法治"≠“法制”,不要搞错了!“法治”一词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个词,许多人往往不加区分的与“法制”一词加以等同使用。近日,小编在一些总结、汇报、文件以及一些宣传材料中发现,有些单位错把加强“法治建设”写成“法制建设”,将开展“法治宣传”写成“法制宣传”,将举办“法治讲座”写成“法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k5NzU5Ng==&mid=2651189320&idx=2&sn=c7f234e544a28317fdde4677cd478eb3&chksm=8596854cb5a9d65ace9d9e72d05529ca5918a4d7c25a9916f970fdeb73e3164286b366093d49&scene=27
2.浅析文明与法治文明贾磊摘要: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在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对建设一种怎样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法学的角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611/8446471.shtml
3.深刻理解中华法治文明的精神内涵2024年第13期理解中华法治文明,离不开对中华文明形态的把握。站在中华文明高度,才能科学认识中华法治文明。综合来看,学界尽管经常使用“中国法律文明”“中华法制文明”“中华法治文明”等概念,但却很少对此类概念进行清晰而准确的定义。究其原因,一方面,难以对法律范围有所框定;另一方面,文明概念本身也经常与文化概念相互混同,以至于https://www.qunzh.com/qzxlk/qz/2024/202413/202407/t20240710_106783.html
4.法治建设和法治文明建设的区别意义不同和目的不同的区别。1、意义不同:法治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2、目的不同:法治建设目的是搞好生态环境,法治文明建设的目的是合理规划生态环境。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6501777632835325.html
5.论法治文明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且“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在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关系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均已突显出了其特殊重要意义,它们都是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所不可须臾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0932_67281.html
6.关于法治文明的几点看法(精选6篇)关于法治文明的几点看法(精选6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我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wc4s70j.html
7.做中华法治文明的传薪者做中华法治文明的传薪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景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一个学校的学术传统,还是一个国家的法治传统,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赖于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值此开学迎新之际,我想从法律史专业的角度,谈一谈现代法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0/id/7574414.shtml
8.论法治文明/文正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且“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在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关系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均已突显出了其特殊重要意义,它们都是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所不可须臾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09
9.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12页)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docx,PAGE 1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 精神文明建设 基本说明 基本说明 授课人数:42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高二(10)班 课题出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811/8024023054005120.shtm
10.中华法制文明的起源及主要特征转自:法治日报 □ 张晋藩 早在文献中的黄帝时期,中华法制文明的曙光便已投射在中国的土壤上。史载黄帝战败三苗之后灭其族而用其刑https://finance.sina.cn/2023-11-08/detail-imztvtry1772130.d.html
11.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 论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表现和功能互补 创建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几个法理问题 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 辨析 关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问题 在法治的框架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文化 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的命运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8319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