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8月29日讯根据教育部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而这也意味着“一纲多本”的时代将会逐渐终结,语文教材将走向“大一统”。
小学一年级语文先学汉字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青岛大学路小学,看到一年级学生已开始上课。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今年使用的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的统编教材,新教材外形上比老教材大了一圈,封面设计也比较活泼。“相比原来的苏教版教材,统编教材在编排上更加合理实用。”青岛大学路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董文静介绍。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都是先学拼音再学汉字。此次部编语文教材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把拼音学习推后,让学生们先认识一些汉字。入学教育后,学生们第一篇识字课文是“天、地、人、你、我、他”。学习完第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们再学习两个单元的拼音。把汉语、汉字摆到第一位,让学生先形成对语文的初步感知,再接触作为工具的拼音。
语文教材版本多次更换
“在我印象里,青岛先后使用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教材,这次又迎来了统编教材。”张瑞华说,她曾参与过由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语文活动教学改革。她在执教期间,青岛就已经使用过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她看来,比起北师大版教材,苏教版相对更加简约,课程内容设计也更加现代化,而统编教材则突出了“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特点,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和改进。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仍是“一纲多本”,2004年新课改后各地陆续开始编撰更符合当地教学水平和特色的教材。拿语文教材来说,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10余种。目前青岛使用的多是苏教版的语文课本,山东其他地市使用的则是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新学期小学中高年级仍在使用的苏教版,去年也经历了一次修订,适当降低了教材难度。
传统文化元素走进教材
记者留意到,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内容。以插图为例,《西游记》师徒四人头像、花木兰包龙图京剧形象、胖娃娃剪纸年画等元素都在教材里出现了。古诗词方面则选择了汉乐府《江南》、五言绝句《画》《悯农》《古朗月行》等多篇内容,在原有教材基础中增加了古诗词比例,新增了多篇传统文化内容。
统编教材还注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材目录之后的第一页内容,描绘的是56个民族小朋友聚集在天安门前,用可爱鲜明的形象传达‘我是中国人’的概念,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祖国荣誉感。”董文静说,以爱国这一主题为例,教材中并没有生硬地出现概念化定义,而是用身着56个民族服装的儿童形象,让孩子对爱国有直观感受。通过“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这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9月1日全国投入使用
记者从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
根据介绍,道德与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原则,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生活场域逐步拓展,选取学习素材,突出德法兼修;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收录261篇古诗文
在新编的三科教材中,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如《木兰诗》《悯农》《游子吟》《出塞》《过零丁洋》《示儿》,还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出师表》《少年中国说(节选)》;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教材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
加强国家主权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既有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与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的作品《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也有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如《黄河颂》《壶口瀑布》。同时,还选入了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事迹,以感人的故事滋养学生,如《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在初中教材中,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国外名家名篇占比10%
为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力,语文教材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精华,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选文涉及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如列宁、高尔基,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法布尔,自然和人文景观如荷兰的牧场、埃及的金字塔。选入的知名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谈读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外国作品约占总篇数的10%。
据悉,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