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进:中央全面管制权和特区高度自治的法律基础

1990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根据宪法规定,审议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实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

自199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基本法,充分体现了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香港回归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充分证明,基本法符合国家和香港实际情况,为“一国两制”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

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基本法实施20年的历史表明,“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不仅要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长期繁荣稳定,而且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表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而不是联邦制下联邦与联邦主体或联邦主体与地方的关系,香港和澳门与中央和内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样,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的最重要特点。

201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及其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习近平强调,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依法有效行使中央全面管治权

中央全面管治权主要有中央直接行使的权力、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和中央的监督权,集中体现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结构和“一国两制”方针下的国家主权建构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从政治上看,中央是全国性的机关,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是中央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的重要的体现,一是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家主席对作为地方的特别行政区的宪法意义;二是行政长官(选举或协商产生后)和政府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长官对中央负责,这实际上体现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一定的组织权;三是全国人大对基本法有制定、修改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有解释权;四是中央通过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报请备案对特别行政区立法进行审查等。

20年来,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先后由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多次听取行政长官述职或工作汇报,中央任命五任行政长官和历届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接受特别行政区任免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备案,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行使外交权,组建驻港部队履行维护防务职责,并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释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全国性法律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决定权等等。特别是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严格依照基本法,作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决定,循序渐进地推进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发展;对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明确了参选和宣誓就任特别行政区法定职务的法定条件和要求,坚决遏制和打击“港独”势力。中央还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处置非法“占中”活动,维护了香港社会的法律秩序和大局稳定,维护了基本法的权威。

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20年来实施基本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史、发展史。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建立特别行政区,使得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同全国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同时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机关作为特殊的地方政权,既没有采纳内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也没有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和原来的总督集权制。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相对于中央与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具有特殊性。在处理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方面,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既体现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统一性,又要体现中央全面管治权下兼顾特别行政区特色的差异性;既要加强中央依法全面管治,又要坚定维护以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为确保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中央依法授予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但“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香港历史上也没有实行过西方意义上的地方自治。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享有广泛的权利,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选出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的工作,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代表可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参加由中央政府进行的同特别行政区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等。

THE END
1.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包括什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包括: 1、立法权。 2、变通执行权。 3、财政经济自主权。 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5、组织公安部队权。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法律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89223.html
2.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重新解读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变通权并没有完全、充分的发挥其功效。如民族自治地方行使法律变通权缺乏与具体实施法律变通配套的法规、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缺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6159437.nh.html
3.农村村民自治权行使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权 行使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BZX201804046.htm
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司考真题答案解析《宪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该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https://www.66law.cn/laws/389665.aspx
5.什么是立法自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条例在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生效,并成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重要法律依据。法规 二、立法自治权的具体体现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c9040e0d2c2dc8001012
6.法检《法律基础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成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二、特点: (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国家领导下统一进行,而不可各自为政、擅自设立。 https://www.jinbiaochi.com/qgjszg/news_264087.html
7.业主委员会是否有自治权法律没有规定过小区必须交给物业服务公司管理,现在有很多小区实行的都是业主自治,业主主要是通过业主委员会行使相关权益的,业主委员会虽然有自治权,但是业主委员会受全体业主的监督,不能做出有损业主合法权益的行为。https://www.64365.com/zs/16292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