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律职业伦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站名:年级专业:姓名:学号: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密封线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律职业伦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批阅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2、下列选项中,规定采用人民代表会议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宪法性文件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3、下列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

2、是()。A.因果关系的认定必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B.因果关系的存在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充分条件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即可认定因果关系存在D.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4、某市政府建新办公大楼,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包。工程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市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工程款一直未按期付给建筑公司,致该公司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建筑公司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遂诉至法院。本案中,市政府应负()。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5、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A.婚姻关系解除B.失踪人民事主体资格消灭C.财产发生代管D.财产发生继承6、下列关于我

4、法成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目的具有独特性B.刑法成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方法具有独特性C.刑法成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具有独特性D.刑法是所有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10、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A.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B.特别行政区政府C.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D.特别行政区立法会11、清末司法改革,在诉讼程序上实行()。A.三级两审制B.三级三审制C.四级两审制D.四级三审制12、在政党关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为对民主党派的()。A.政治指导B.政治领导C.组织领导D.思想领导1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

5、A.5万元以上B.10万元以上C.20万元以上D.50万元以上14、关于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责任不全是过错责任B.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C.法律责任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D.法律责任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根据其违法行为而采取的惩罚措施15、唐朝对伤害罪实行()。A.保辜制度B.直诉制度C.上请制度D.别推制度16、关于法律实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实施就意味着法律的实现B.法律实施是法律实现的过程性与实效性的结合C.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变的过程D.法律实施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诸环节1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6、的,具有国家强制性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D.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18、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征得家境贫寒的姜某父母的同意,将儿童姜某拐卖至富贵人家。甲的行为得到了姜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B.在刘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刘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刘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C.孙某为戒掉毒瘾,让朋友丙将其反锁在房间内一星期。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D.黑社会小弟胡某因犯错,愿意按照帮规让丁砍掉

7、自己的小拇指,而丁却砍掉了胡某的大拇指。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19、在汉朝,“德主刑辅”的思想确立于()A.汉文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武则天时期D.汉景帝时期20、下列选项中,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是A.甲误把枪支当成普通财物而盗窃B.乙、丙夜晚在某居民小区寻衅滋事,在小区保安即将追赶上之际,乙拔刀刺向保安,保安及时闪躲,结果刺死了同伴丙C.丁以为在网上窃取“游戏装备”不犯罪而为之D.戊误以为前来抓捕自己的警察是仇人李某,将其打成重伤21、刑法规定: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C.法律技术性规定D.法律规范22、从()的角度

8、,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A.成熟程度B.阶级色彩C.对法律现象认识的不同阶段D.经济发展2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A.侵夺或损坏B.侵害或破坏C.侵占或破坏D.侵占或损坏2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是()A.大清民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C.中国银行条例D.公司法25、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无因管理的情形是()。A.打扫公共场所B.帮助朋友赢回因赌博输掉的金钱C.为朋友无偿保管自行车D.帮助他人推车26、根据担保法规定,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A.乡办企业的厂房B.国有企业的机器设备C.学校的教学

9、楼D.私营企业的交通运输工具27、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28、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A.未遂犯B.防卫过当C.犯有较轻之罪而自首的D.预备犯29、以下哪一项不是立法的原则()A.合宪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30、遗嘱是A.双方法律行为B.要式行为C

10、.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的结合D.是可亲为也可代理的行为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划分部门法时要考虑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并同时注意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对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的论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应该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B.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传统的关于公、私法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不应适用C.根据法律调整的机制,可以合理地区分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范畴,例如经济关系中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就划为民法部门,是非平等关系的具有某种国民经济系统中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就划归为

11、经济法D.划分法律部门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法律所直接保护的对象2、下列选项中,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拒不退还,可构成侵占罪的有()。A.民营酒店服务人员甲,在工作期间将他人遗忘在酒店房间的贵重物品带回家B.店主的亲属乙,在临时替店主看店的过程中将店中贵重货物带走销售C.个体司机丙,在承运货物期间将客户托运的贵重物品送给自己的朋友D.公司出纳丁,谎称自己被抢劫,将从银行领取的单位工资款私吞3、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朝以来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A.大明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清律例4、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A.宽严适中原则B.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C

12、.亲亲相隐原则D.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5、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九刑”范畴的刑罚有()。A.剕刑B.扑刑C.赎刑D.鞭刑6、下列选项中,属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有()。A.增加“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B.增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定C.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内容的规定D.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7、下列有关我国近代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A.沈家本主持了清末修律工作B.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临时约法采取总统制的共和政体C.北洋政府以大清新刑律为蓝本制定了

13、专门的刑法典暂行新刑律D.南京国民政府的刑法典从西方引进了保安处分制度8、下列犯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是()。A.生产、销售假药罪B.洗钱罪C.非法经营罪D.走私毒品罪9、在犯罪主观方面,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A.犯罪目的B.犯罪故意C.犯罪过失D.犯罪动机10、下列民事权益中,受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有()。A.婚姻自主权B.担保物权C.股权D.商业秘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1、(本题5分)简论明朝刑事立法的发展。2、(本题5分)某城市盛行面点生产,为了加强对面点行业的市场监管,市政府遂成立面点管理服务站,并发布了关于面点加工经营许可审批制度的规定。本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3.58Gold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七、伦理道德:律师职业守护者的心灵修炼 作为一名律师,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坚定的道德立场。在处理客户事宜时,要保持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此外,在面对困难选择时,也需考虑其伦理后果,不断自省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标准。这份责任感是我进入这条道路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也是我将持续努力维护的一项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法律制度中性恶原则的应用及其争议讨论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关于人性的本质和人际关系如何协调与组织社会这一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性恶论是一种观点,它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这一理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观念是否仍然适用https://www.kkrtggh.cn/dao-jia-gu-shi/811057.html
3.法治基石,法令与社会保障的双重构建预约报名在法治社会中,法令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等)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法令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道德底线,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要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法令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作用。 https://app.hujyw.com/post/1202.html
4.江辉: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含义与识别摘要: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是因应1982年《宪法》取消法令表述后出现的术语,一直以来不是清晰的法律概念;官方目录中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既包括立法性决定,亦包括执行性决定。立法性决定是行使具有创制性的立法权作出的决定,性质为法律;执行性决定是行使《宪法》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MyODMwMw==&mid=2247513282&idx=1&sn=486d32d780490e0980f5351671b41a34&chksm=eabddc5ab269f9e3b872ee253e3129d994d7d95ea52e2dd443020cceb2d0dc1bc095841e22f4&scene=27
5.法理学知识点背诵合集(下)[考向预测]非法学:简答、材料分析、论述/法学:简答、分析论述 立法程序,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狭义的立法程序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法律的程序。 https://www.scwanxue.cn/kyzx/zhinan/1023.html
6.渝粤教育广东开放大学法律职业伦理形成性考核(40)文章浏览阅读5.7k次。本文探讨了法律职业中的伦理规范,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的角色与责任。强调了公正、廉洁、为民的原则,以及在执业过程中的诚信、保密、勤勉尽责等要求。同时,指出了一些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行为及其可能的法律责任。文章还涉及了法律服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586996
7.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摘要:法律职业伦理具有知识性与素养性两重性。作为知识的法律职业伦理包括技术伦理、角色伦理以及冲突解决规则三个层面;作为素养性的法律职业伦理是塑造法律人基本形象、法律职业共同体以及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基础。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该从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性与素养性两方面出发,首先要建立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容http://fxjyzx.cupl.edu.cn/info/1045/1458.htm
8.法律职业伦理整理.pdf总结:法律职业可归纳为具有共同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职业伦理和从业 资格要求,专门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律教育研究等工作的职业。 二、法律职业的特征 专业性、公共性和自治性,其中自治性是职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和追求目标。 三、法律职业精神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18/8103135052006036.shtm
9.法律职业伦理论文(全文)(二)加强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 无论一个国家的制度化建设多么完善,终究是一些原则性强、他律性强的规则,但是法律职业伦理应该是自律性的,所以使他律的道德约束转化为法官内在的自觉和自律,即由强迫性遵守的消极情感到自觉遵守的积极情愫,由被动的他律到自动的自律,达到法官对伦理的遵守的行为与思想的统一。首先要加强https://www.99xueshu.com/w/ckve4oxn7g4q.html
10.广东开放大学形考任务法律职业伦理#(本,2021春)形成性考核4答案拿答案:2937748743 来源 www.ybaotk.com形成性考核4答案1、 职业保障是确保法官、检察官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根据中央有关改革精神和《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完善职业保障体系,要建立法官、检察官专业职务序列和工资制度 完善职业保障体系,要建立符合职业https://www.ybaotk.com/thread-92492-1-1.html
11.学术陈景辉:忠诚于法律的职业伦理(下)作为法律人共同体的构成条件之一,法律职业伦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法律伦理的基本立场,是围绕客户利益展开的 “标准概念”。但是,由于标准概念本身存在着工具性与家长主义的内在矛盾,所以它经常会面对两种反对意见: 其一是认为职业伦理应当要求法律人是个好人的 “日常道德”立场,其二是认为法律人应当对整个法律实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27/21/10134696_9592792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