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考研知识点之民法5大原则

平等原则包含的内容有法律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平等协商,平等受法律保护。

1、所谓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2、平等观念是民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前提

平等原则首先体现为一项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的准则,其次体现为民事主体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还体现为一项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准则,即要求民事主体之间应平等相待,这是民法上平等原则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类型法律关系的根本所在。

3、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的规定的平等原则,既强调民事主体抽象人格的平等(见《民法通则》第10条),又注重弱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

二、自愿原则

1)当事人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志,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2)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涉民事主体依法表达其自由意志或非法阻碍其实现民事权利

1、私法自治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私法自治原则是市民社会自治在私法领域的体现。

2、私法自治原则强调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的自由意思,从而给民事主体提供了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自由。当然,私法自治原则不是绝对的,民法所确认和保障的自由也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得以限制民事主体自由的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就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含义:在财产流转中进行等价交换,取得财产权利应当支付的对价。

1)等价有偿原则针对市场经济关系中,双方交换利益的等值性、有偿性,即无付出就无所得。

2)如果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不均衡系自主自愿的产物则不认为违反了该原则。(如民事主体之间自愿无偿赠与财产或者依法继承财产、履行家庭成员间的扶养义务)

四、诚实信用原则

1)将真实情况告知对方,禁止隐瞒或欺骗诚实信用

2)恪守信用,认真履行民事义务含义3)发生损害时双方当事人都应当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少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1、诚实信用原则,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要求处于法律上特殊联系的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等,以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

2、因为现代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商业社会,维持有效率又安全的市场环境必须要靠不同主体之间建立充分的信赖。《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法律上号称“帝王条款”,具有适用于全部民法领域的效力,对当事人的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确立了当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如果当事人行使权利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即构成权利的滥用。

五、公平原则

1)本着公平观念进行民事活动,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公平原则

2)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平利益

3)司法公平合理。法无明文规定时应按公正、合理处理民事纠纷

1、公平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立法者和裁判者在民事立法和司法的过程中应维持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公平原则之核心);二是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2、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对于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和保证私法自治原则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对于公平原则大多设有明文规定,我国《民法通则》也明确认可公平原则,该法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THE END
1.符合法律规定的意思自治原则什么意思符合法律规定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有权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独立地选择和决定交易对象和条件,建立和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并同时尊重对方的意愿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或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平等性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debbdd5f12cf6f001111
2.私法自治原则问法百科私法自治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基于私法自治原则,法律制度赋予并且保障每个民事主体都具有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民事行为,特别是合同行为来调整相互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一、私法自治原则的概念 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16476
3.什么是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可依自己的自由意志从事民事活动。意思自治包含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己责任等基本内容。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 民事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中的基本原则,有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就可以在不违反相关法规的情形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法律原则。https://www.gaodun.com/wenda/zhongji/135788.html
4.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法律规定是什么?专家导读 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签订合同。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又称合同自愿自由原则,当事人充分享受合同的自由。 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合同意思表示自治原则法律规定是什么? 意思自治又叫合同自愿或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指在https://mip.64365.com/zs/1466595.aspx
5.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领域的法律适用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领域的法律适用,国际私法,意思自治原则,法律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是国际私法中一项重要原则,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及进步,意思自治原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所接受,并表现出许https://wap.cnki.net/lunwen-1014154099.html
6.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摘要】: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TSF201402026.htm
7.商法的基本原则所谓合同自由原则,又称为契约自由原则,是指在当事人是否订立商事合同 以及在订立商事合同的过程中,其内容、形式,得依当事人的意思自行决定,除违 背公序良俗者外,国家法律不加以干涉。合同自由原则是私法自治原则在商事交易法中的具体体现。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https://www.douban.com/note/768100406/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9.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虽然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但德国民法本身并未像《法国民法典》那样明文规定私法自治原则,而仅于债编中的第305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依民事法律行为创立债之关系,及债之关系内容之变更,以当事人间有契约为必要。”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德国基本法第二条第一项关于任何人有自由发展其人格之基本权利的规定,保障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1/id/233674.shtml
10.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内容提要 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三个子原则,其通过对“手段”和“目的”之关联性的考察,以确认国家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干预有无逾越必要的限度。比例原则的精髓在于“禁止过度”,对包括民法在内的整个法律秩序发生作用。比例原则适用于民法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4175
11.《民法典》解读5:民法典基本原则之三,自愿原则及意思自治限制自愿原则,有的学者称为意思自治原则,也有人称为私法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和行为自主,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时,以自己的真实意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典的自愿原则,实质上承担起了“意思自治”民法核心价值的重任,高举“法无禁止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61238064_1049147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