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进程那些坎之一:“刀水”相争

1999年3月15日,“依法治国”这四个字第一次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这个词语的写入如今看似平常,其实却经历了一场长达20年的争论。它关乎一场“刀制”与“水治”之争——用刀旁“制”表述法制;还是用水旁“治”表述法治。

提起当年的争论,参与过这场辩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步云研究员曾说:“从法制到法治,是20年改一字。个中艰辛,法学界深尝其味。”

从“法制”到“法治”,虽仅一字之差,但对中国司法环境而言,却是漫长而又艰难的一步。

在学者们看来,“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并非一个字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法”本身的内涵发生变化:刀“制”强调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出来的,内涵狭窄;而水“治”不仅是讲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包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软法”。

“法制”——曾是文革后中国新领人们首先举起的武器。1978年,经历了文革摧残的中国开始重新建立司法制度。这一年里迅速颁布的刑法、刑诉法等一批“刀子”法,让这个几乎瘫痪的国家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

李步云曾回忆:“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人心思法、人心思定、人心思治的情绪是很强烈的。大家开始突破理论禁区,以前不允许谈的问题现在可以讨论了。我想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法学的春天到来了……”

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后来曾如此总结“水治”的不同:“‘水’字旁法治,其功能不仅仅是用来镇压、打击罪犯,而且其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约束政府行为与建构现代制度文明。法治的状态意味着一切党派、社团组织与个人都统领在法律这个框架之下,受法律的约束。治理国家的基本的方式、手段与途径主要是靠法律,而不是靠个人意志。”

但在1980年代,刚刚解开思想禁锢的中国并不能理解这样的观念。那些如今的常识,在当年确是超前的思想。有人甚至给李步云写信,担心他被打成右派。而在中国法学界内部,同样没有形成对于“依法治国”认识的统一。李步云和很多学者为了一个“治”字坚持了20年。

1980年初,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在北京市高级法院的一个小礼堂里,举办了全国第一次人治与法治专题讨论会。第一个发言的是董必武的秘书陶希晋。他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要搞法治,不搞人治。

经济最先吹起了整个国家改革的号角,随着“市场经济”的渐入人心,“刀制”的局限性也愈来愈明显。经历了严打等一系列运动过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法律不仅意味着警察与监狱,更应该是公平正义的化身。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学界对于“法治”的呼声愈发高涨。

1996年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2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郑重将“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确立下来。当然,这份文件里写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时,依然还是用的还是刀“制”。不过会议期间,大会已经就用“法制”还是“法治”的问题,向学者们征求意见。

后来,司法部筹备为中央领讲课,题目拟定为“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李步云为这次讲课起草了第一稿并作了试讲。他建议将题目改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刀“制”改为水“治”。这位法律学者还曾参与全国人大在深圳召开的一个高级研讨班,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各专门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还有各省市的省人大主任和秘书长。他和厉以宁、吴家麟三位学者,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吴家麟讲宪法,厉以宁讲经济改革,李步云讲“依法治国”。会场上,有领导无法理解李步云“水之治”的观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16个字已经很全面了,为什么一定要提三点水那个“治”?

回忆当时的大争论,参加过十五大报告起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家福研究员感慨:“起草党的十五大报告时,我们还一再担心‘法治’会被‘法制’代替。”

层层阻力并没有阻挡“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1997年,十五大召开前夕,李步云和几位法学家商量,必须通过这次党代会把“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他们给中央送了几份材料,其中一份是江泽民1989年9月26日的一段话:“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遵循法治的方针。”

仅仅9个月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虽只改动了一个字,却立刻引起巨大反响。这被认为是治国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最终促成了“依法治国”在两年后被写入宪法。

18年后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水治”,如今早已成为执政者和法律界的共识。截止至2014年,中国已拥有现行有效的法律242件,涵盖社会生活的发发面面——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2012年,有专家曾如此说道:改善社会管理刻不容缓,而我们应该重视“水治”,力争减少“刀制”。

THE END
1.法治政府建设相关知识,你都了解吗?答:“十一个坚持”,即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Q4OTgwOA==&mid=2247507334&idx=3&sn=829222b9022fd89d91dcb0af2906d468&chksm=ec411bb9db3692aff4554f8ca831ea095a32e7ab4f7450412b015856bd5a166d332cc171addb&scene=27
2.中国到底是法制还是法治律师普法中国到底是法制还是法治 普法内容 中国属于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https://www.110ask.com/tuwen/11805834267970330323.html
3.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出版了。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为全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权威教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www.sass.cn/109013/27678.aspx
4.王人博:中国法治:问题与难点问题还是理论:中国法治的出发点 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近两年在中国法学界,包括理论界,法治为何这么热?我认为这个热,并非因为法学界的学者、老师写了颇多文章,介绍了诸多西方法治理论、法治思想。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的做出,与此关联不大。那么问题就此出现,我们在思考中国法治问题时到底该什么优先?是理论优先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7958.htm
5.“法治”还是“法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6.负能量满满,宣传法制还是辱没法制?(第二十条)影评拍法制片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态度一旦稍微儿戏一点点,都可能是对法律和法治环境公平公正性的侮辱,何况这是展现中国法治进步重要一环的“第二十条”,这个度一旦没有把握好,不但起不到正面宣传作用,反而是给法制抹黑。这部电影,想搞正面宣传没搞好反而负能量满满,负分滚粗。哦对,忘了张老师搞摄影出身的,下次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55767/
7.展现未来中国法治发展方向,法学大咖热评2020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民法典》的颁行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不仅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作为新中国唯一被冠以“法典”名称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伟大法典https://www.xhby.net/index/202101/t20210119_6952868.shtml
8.人民日报整版探讨:中国法治何以强起来新闻频道再回望近70年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就开启了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探索。我们党带领人民制定“五四宪法”,把中国人民的革命成果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孕育形成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https://news.cctv.com/2018/08/31/ARTIV5n6xoPbhUObMzEpIkmT180831.shtml
9.中国法治PPT模板中国法治PPT模板下载熊猫办公网站共为您提供52个中国法治设计素材以及精品中国法治PPT模板下载,汇集全球精品流行的中国法治PPT完整版模板,下载后直接替换文字图片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https://www.tukuppt.com/pptmuban/zhongguofazhi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