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的“澄”字有澄清、清澈之意并和“诚”字同音的特点,“澄”心意在着力转变审判理念,力求在司法审判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用心用情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以“澄心”命名,寓意司法审判与诉源治理工作五项内容:法平如水,公开透明,见善恶是非曲直;真心诚意,源头治理,树司法为民品牌;惩恶扬善,严格执法,守法治公平正义;肩扛天平,定分止争,解百姓困苦烦忧;司法阳光,传法温情,暖澄城万家灯火。
03
-品牌事迹-
澄城县人民法院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立足服务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按照两个“一站式”建设目标,以新审判大楼投用为契机,搭平台、强服务、建机制,全力打造“澄心”司法为民品牌。
搭平台
法治文化广场
澄城县法院新审判大楼集“五中心一广场”(即诉讼服务中心、审判辅助事务服务中心、诉前调解中心、速裁中心、综治中心、市民法治文化广场)于一体。诉讼服务中心以“三化”“四立”“一平台”为建设标准,健全大厅窗口全流程服务、网上平台与线下服务无缝对接、建立“24小时自助法院”等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完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同时发挥信息化效能、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诉前调解中心、审判辅助事务服务中心和速裁中心有序对接,不断完善“诉调一体对接”机制,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持续完善“分调裁审”机制,科学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主动对接邀请县综治中心“芳邻式”入驻法院审判大楼,与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对接,审判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开展调解、速裁和司法确认工作,为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诉源治理工作主动服务;市民法治文化广场位于审判大楼外,对市民开放,融“市民法律大讲堂”、“红领巾法学院”、法治文化展览、案例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融合式打造富有澄城县法院特色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强服务
法官干警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建机制
法官干警深入田间调解矛盾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先后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定县法院《关于全面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诉源治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等,以制度保障促进诉源治理工作稳步推动。截至目前,24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县法院调解平台,音视频调解案件703件,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7个,邀请特邀调解员38个,专职人民调解员常驻人民法庭2个,非人民法庭驻地乡镇建立巡回审判点1个,建设村(社区)微法庭3个,设立乡镇(街道)法务庭10个,法官联络点22个,以此为阵地和平台,将诉源治理工作有力向前延伸,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04
-品牌影响力-
“澄心”调解工作室
依托基层人民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模式,建立“澄心”调解工作室。在主动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类型多样的调解平台、引入各类调解人员,推动建立诉前调解、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法院力量。
原标题:《“澄”心为民|第二届全省法院文化建设优秀品牌系列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