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丨以法为桥,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青浦区紧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人口持续导入、业态更加多元,商业纠纷呈现新态势,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新要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当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护航人”为目标,在受理涉企业、个人市场经济纠纷案件时,将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判前释法、判后答疑、调后促执等司法举措全链条融入涉企案件审执工作中,全力营造护企安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太感谢了!真没想到至少要打上一两年的官司,就这样迅速地解决了,还当场拿到了调解书……”连连道谢的是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欧合美工商联合社团”(化名)上海代表处负责人,她当场拿到了两份民事调解书,双方矛盾圆满化解。

欧合美工商联合社团与高达会展有限公司(化名)曾开展合作,因付款原因,欧合美工商联合社团诉至青浦区人民法院。由于双方矛盾较大,一开始互不联络,法官化身为“传声筒”,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几个来回的传递、倾听、释明和开解,“暖”了当事人的心,缓解了双方“僵局”,生气少了,理解就多了,沟通也顺了,最后双方快速达成了和解方案。

司法效率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力量,青浦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以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区域企业和企业家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通过优化诉讼流程,打造涉企案件办理“快通道”,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高办案效率,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及时开展新规研判,预判创新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妥善处理商事纠纷案件,护航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司法引领功能,以精品案例、司法建议、风险提示等,将新法新规转变为企业“一目了然”的规范指引,助力提高企业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学法、用法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社会治理都是服务保障区域中心大局工作的重要方面,青浦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形成“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格局。聚焦涉外商事案件,健全与各类调解组织线上、线下诉调衔接机制,优化一站式解纷服务,提高涉外商事纠纷化解质效。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依托区法院、检察院、市监局共建的知产全链条保护平台,增强知产保护司法力度。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商业纠纷协同治理中心和“庭所联动”工作机制,推进“一庭三所”诉前调解工作,完善全流程多元调解平台,推动纠纷预防和实质性化解。

此外,青浦区人民法院召开快递物流行业司法治理报告发布会,就快递行业治理问题与快递企业达成共识,并先后发出白皮书3份、司法建议12条,提出风险提示17条。围绕司法治理报告,持续推出“司法衍生产品”,最终形成“1+X”全链条司法体检项目成果,促成快递总部多项新规出台、系统优化。

编者按:近年来,青浦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不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建设。为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做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青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发改委推出“共建优质营商环境”系列报道,聚焦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以案件办理促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挖掘司法案例“富矿”。案例是法治的“试金石”,要强化办案精品意识,以培育典型案例为抓手,用好法院公众号、人民法院案例库等平台,发挥案例在宣传教育、释法说理等方面的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小案件、大道理”,实现“审理一案、指导一片”的社会治理效果。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8/id/8077614.shtml
2.文摘李红勃通过政策的司法治理通过司法政策,可以在司法管理和个案审判中实现政治与法律的连接,如同脐带将胎儿与母体连接起来一样,司法政策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把党的领导与司法工作连接起来,把特定时期国家的中心任务与具体案件裁判连接起来,从而在解决司法个案的同时,引导司法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国家宏观目标在司法中得以实现。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03.html
3.闫召华: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发生逻辑与常态化进路专项治理已成为公安司法机关应对刑事司法领域紧迫问题的常用机制,一些重大的刑事司法改革也常带有鲜明的专项治理特征。这与专项治理不断增强的手段合法性、公安司法机关的社会治理功能、结果导向的刑事司法理念、我国的政法传统等密切相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框架下,刑事司法领域专项治理的开展面临着诸多限制,但https://sssf.swupl.edu.cn/yjcg/6fbbff52069046478d90abd58e02a2f3.htm
4.司法助力基层治理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李霞)记者昨日获悉,涵江区检察院深化司法救助,助力基层治理。 该院加强与区妇联、民政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情况通报机制,推动救助线索来源多元化。截至1月底,共发现救助线索8条,已成案4件。秉持从快救急原则,坚持受理救助线索三日内完成全面审查并报送审批,持续跟踪至资金发放。协调区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3-02/16/content_141580_15805865.htm
5.西部法制报司法机构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实践探索 董晨雪 杨亚洲 基层法庭在推进诉源治理中,如何更好地契合促进乡村振兴、助力社会治理等工作,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法院陈炉法庭提供了可借鉴的诉源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陈炉法庭立足区位实际,将法庭工作与当地旅游产业相结合,将优化法庭功能布局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有效提升了https://esb.xbfzb.com/h5/html5/2024-02/06/content_20401_346432.htm
6.人民日报:苏州司法大数据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司法大数据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此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在统计唯亭街道案件数据时,发现该街道拆迁房买卖纠纷和拆迁小区车库权属纠纷数量多达52件,在全区案件中占比为40%。 “经过分析,唯亭街道辖区共有29个社区,其中23个是拆迁安置社区,占比近八成。”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法官陈新雄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拆迁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11230/1640835145231.shtml
7.坚持以能动司法推进诉源治理2024年第2期坚持以能动司法推进诉源治理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强化诉源治理,就是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最大限度避免矛盾纠纷发展演化成诉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https://www.qunzh.com/pub/qzzzs/qzxlk/jczx/2024/202402/202401/t20240124_105125.html
8.推进司法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司法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http://www.xzrbw.com/info/2717/320465.htm
9.最高法:当公司治理机制受到破坏司法就应介入新闻频道中新网8月28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今日表示,公司法司法解释四不仅仅是明确对股东权的保护,更重要是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内部自治,司法不能介入,包括公权力也不能介入;当公司治理机制受到破坏,司法就应介入。比如利润分配,分多少、怎么分,是公司自治问题,但如果出现不分、故意不分,损害股东利益,https://news.cctv.com/2017/08/28/ARTI61qmMw6oTUikPWyYdWTd170828.shtml
10.发挥司法职能以诉源治理促基层善治理论原标题:发挥司法职能 以诉源治理促基层善治 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人民法院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要求,深入领会诉源治理内涵特征,推进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彰显法院担当。 https://www.workercn.cn/c/2022-12-25/76812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