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当前律所、律师面临的涉税法律风险
问题9:税务机关是如何发现涉税问题的?
一般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1、纳税评估: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配比分析——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等;综合税负率、个税、增值税等税种税负率触碰预警线;
2、专项检查:总局指令性检查项目;总局指导性检查项目;地方专项检查;检查清单典型涉税问题;比如近年来检查重点:高收入人群个税;
3、举报:同行竞争对手检举;本单位员工举报;其他机构或个人举报
问题10:“金三”个人所得税扣缴系统有什么影响?
包括合伙人律师、提成律师、工薪律师,做出支付方式的律师事务所是法定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应依法履行代扣个税的法定义务。
问题11:双随机制度的影响?
——选取被查对象随机、检查人员随机
问题12:税务机关查税过程可以采取哪些手段?
问题13:律师事务所主要有哪些发票问题?
国税总局:查税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
风险提示:
买票——涉嫌虚开(入刑标准:专票1万、普票金额40万或100份);
滞留票(销售方已开出并抄报税,购货方没认证抵扣的增专发票)——税务局会怀疑虚开;
合伙人在税收洼地(区域优惠、财政补贴、核定征收)设立有限合伙/公司,以咨询费等名义向律所开票——涉嫌虚开;
问题14:律师事务所要专票还是普票?
小规模:普票
一般纳税人:(1)能够把控(如租金、水电物业、办公用品采购等),要专票;(2)不能把控(如律师、从业人员提供的),一律普票。
问题15:大量白条入账合法吗?
目前律师业会计核算普遍存在较高的税务风险——无票据开支、白条入账等不合规行为。
在以查账征收为主的模式下,个人所得税计征依赖于从律所内部以及外部取得的各项收支发生的凭证,诸如,办公室租赁费、工薪律师工资薪金、律师差旅费、办公用品购置、会议培训费用等等。
问题16:如何防范、控制发票风险?
税前扣除中一定要使用合法有效凭据。这些合法有效凭据主要指合法的原始凭证。一般情况下,指从外部取得的各类发票和自制的各种内部凭证。特殊情形下,可以泛指包括经济合同、公证书、法院判决或裁定书、政府文件、个人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单据、汇款单据、收款收据、签收单据、境外公证机构证明、付款证明、对账单、税务机关纳税证明、中介机构或有关部门的证明等等。
问题17:偷逃税风险
重要风险提示:
——隐匿收入(不开票,入个人账户)、收入直接抵房款,私车公抵(油费、过桥费、修理费、折旧费)等;
——家用支出到律所冲抵;
——虚列工资,找票/代开发票;
——重复扣办案支出、虚列职工食堂支出;
问题18:税收黑名单制度
——与法律惩戒相配合,使得违规者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惩戒对象:
惩戒措施:
其它行政部门:阻止出境,任职限制,融资参考,禁止高消费,限制、甚至禁止多项经营行为,多部门从严监管等28项。
第三篇:与会计师等行业横向税负比较
问题19:与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相比,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税负偏重?
以北京市为例,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综合税负税率平均在10%左右(包含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同),且全行业一直以来基本都实行查账征收;而同为查账征收的北京大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综合税负率大概在20%左右,两者相差1倍。
根本原因——两大行业利润率的不同。成本都主要是人工和办公场地费,但律师业人均创收更高,会计所需要招聘更多的人员,更大场地才能完成,使得成本更高。
主要原因——税务管理能力差异。律师业长期核定,普遍税务管理能力薄弱,中小所多由兼职会计、代理记账打理,会计所分管合伙人大都是资深的CPA,实务经验丰富,更加专业。
重要原因——利润分配方式的不同。大型会计所合伙人通常在总部申报个税,摊薄利润,也降低了税率。大型律所合伙人通常在各地单独分配缴纳个人所得税。
直接原因——税务机关对于两行业设置的税负率“红线”不同。以北京为例,即使在核定征收阶段综合税负率也在15%左右。而会计师行业多年查账征收,平均税负率在10%左右。
问题20:律师业个税征管面临的主要困境
观念上陷入“核定征收万能主义”循环;
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专业财税主管;
制定“律师业会计核算办法”无法改变现状;
律所普遍具有税务风险较高的财务行为
税务机关对律师业税负率高估的固有观念难以突破;
问题21:华税的建议
对财务规范、利润率较高的大中型律所进行“查账征收”;对于符合法定核定征收条件中小律所实行“核定征收”;对于处于亏损状态的小型律所,适用查账征收为宜。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维护税法的权威。
鼓励大中型律所规范内部管理,更加重视律师人员业务培训、品牌建设、社会捐赠和基于长期发展的经费投入,通过依法纳税,增加社会贡献,提高律师业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依法实行“核定征收”的80%以上小型律所,则可以降低部分律所的管理成本和税负成本,缓解运营压力,有利于全社会法治化水平的提升。
第四篇:律师事务所税务筹划开展实务
问题22:税务筹划实务之“化整为零”(收入方面)
个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税越大,适用税率越高(35%、45%):
——工资/奖金分配比例,“工资薪金”或“年终奖”一方畸高,都会导致适用较高的税率(最高达45%)。
——福利多样化:对于“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保险赔款”、“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等也属于免税的范围;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等等。
——区分收入类型(工资薪金VS劳务报酬VS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股息、红利)等等;
问题23:税务筹划实务之“成本费用扣除最大化”(支出方面)
车辆:个人购买(律所使用/合同规划)
比如可以将律所的账外资产“账内化”,律所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可以通过折旧、摊销的方式在当期通过成本费用扣除,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等等。
提示:确保合同、资金流转、抵扣凭证(报销制度)内在一致性,特别是对报销的各项凭证做好审查。
问题24:税务筹划实务之“争取区域性优惠政策”(税率方面)
问题25:税务筹划实务之“争取地方财政返还”(政府扶持)
个人所得税属于国家、地方共享税,具体由地税机关征管。按照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为60%:40%。部分地区为了吸引投资,针对地方收入部分给与投资者一定的税收返还,比例最高可达60-70%,因此,对于部分投资区域广泛的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地区的政策,实现个税的合理筹划。
问题26:税务筹划实务之“转让定价筹划”(风险可控)
现代律师业运营需要境内外网络、信息、管理、培训等诸多第三方的支持,可通过设立外部服务机构等,对管理费用、服务、无形资产、贷款、租赁等合理定价。需要提示的是,转让定价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面临一定的纳税调整风险。
问题27:税务筹划实务之“分离职能(业务流程)”
由于律师服务业是非生产性企业,其特点是直接面对客户且没有上游环节,因此难以通过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抵扣以降低增值税税负,或者可抵扣项目较少。
问题28:税务筹划实务之“合理筹划,树立‘红线’思维”
税务筹划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多交税,也不要触碰当地预警指标,在税务管理上树立“底线思维”,同时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关系。
营改增前/核定征收:综合税负率15%左右(25%*35%=8.75%,营业税(5%)及附加)
营改增后,如适用6%的增值税一般税率,则名义税率较营业税税率5%上升20%,考虑到抵扣,增值税税负变化不大;
各地律师业税负预警值也不尽相同,北京查账征收的大型律所综合税负率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