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

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电子技能》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和引导他们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一、项目式教学法简介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1.布置项目任务。教师要根据该课程的目标分析和对于学生基础与兴趣的分析,提出一个合理的实训项目,应用现阶段教学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去完成。例如“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设计实现一个声控电路,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并将此电压信号进行放大,用以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本项目应用于《电子技能与实训》第三章趣味声光电路的教学。

2.成立项目小组。利用“一个项目多个方案”进行分组,每组实施一个项目方案。项目分组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功能、项目活动所需的技能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

4.项目实施。按照计划实施操作,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他人合作,严格遵守计划。强调独立探索,亲历完成全过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讨论与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协作精神。

5.项目考评。项目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学生都动起来,教师除指导之外,还必须加强项目任务实施考核,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达到以考代管的目的。

6.项目小结。项目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项目教学活动的意义。通过总结进行反思,找到理论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以及收获与体会,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项目设计要恰当。(1)设计的项目任务书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不能把“判断一个二极管的质量好坏”等简单的操作技能作为项目任务;(2)项目任务应当与教学条件相结合,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的项目;(3)项目任务适合于在课程的一个周期内完成,小的任务可以在一节课(包括连堂课)的周期内完成,大的任务可能通过一个教学单元完成;(4)项目设计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开拓的余地,“一个项目多个方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5)项目难易度应和学生学习水平相当,“跳起来能摘到挑子”。

2.项目的任务分析是重要环节。由教师指导或组织学生进行的项目任务分析,有助于学生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形成。一般来说,项目任务书的分析可以是项目分解,由此找出解决问题的难点与关键点。

3.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自完成项目的全部过程,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即使学生有问题,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该是启发性的,恰当的提示性指导不但能促使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4.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项目式教学法的有效补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交流与展示自己的项目作品,以鼓励为主,以发展为方向,与学生学习前的能力进行比较,作出点评,增强自信心。

一、初中生道德法治思维的发展阶段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分析,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发展会经历几个固定的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

学生按照规则、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权威阶段

学生对外界的权威表现出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将规则、制度视为不可更改的、绝对的。

3.初步自律道德阶段

学生从道德的他律转为道德的自律,不再将规则看做一成不变的。

4.公正阶段

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水平已然逐渐达到了初步自律道德阶段,甚至步入了公正阶段,在这一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W科课程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律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2.传统教育影响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将知识一股脑倾倒给学生,很形象地被称为“填鸭式教育”。传统教育方式未能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为的是能够扩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影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然而,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使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有所困难。

3.课堂气氛枯燥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魅力,在于其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加其法制知识,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然而,也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严谨、概念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课堂气氛枯燥,学习没有兴趣,从而更加被动地接受有关知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倘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能够更加轻松地教学。另外,新课改突出强调了探究式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要求一线工作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有所运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编为多个学习小组,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堂多种教学形式的选择。

1.利用多媒体构建课堂环境

2.利用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2017年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孙民老师、徐文达老师和张冬芝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块:课程标准解读、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培训中,我在孙老师的讲解下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课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德育回归了生活。它强调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产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群,对于道德就应该有不一样的标准。教学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易感知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实际去臆想和构建孩子的实际生活。课上学习尽量舒服化,并非要让学生“站如松、坐如钟”,因为学习姿势越自在,听课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张老师和徐老师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通过张老师、徐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法治教育;学生培养;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法治与人治相对应,具体是指在社会中,法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服从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方法,法治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同样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在高校中开展法治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掌握法治的书面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了解书面的法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更是要把法治观念转化为对学生行为与生活的原则与态度,这才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够专业化

在师资力量上,法治教育并没有形成单独的师资队伍,在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中主要以政治、哲学教师教授法治教育课程,很少有专业专职的法律人才细致化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实际上法学界早已达成共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职业人必须经过系统的法律培训或者具备法律职业资格,例如国家司法考试就是因此而设立的。非常遗憾的是这种共识并没有得到高校主管部门及学生培养者的重视。高校学生培养中的法治教育这一环节并没有专业的法律人才来主导,其所发挥的功能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培养模式一般都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并不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的养成。

(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同时,当前的法治教育内容也比较落后于时展,并没有全面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权利义务意识,而往往表现出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这样的法治教育内容不担无法培养出具有现代权利意识的公民的,而且会导致大学生素质培养出现偏差,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从课时上来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般只有24个学时左右,并且法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庞杂的法律体系、诸多的部门法律、各种典型案例,这明显是不够的,无法发挥法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健全完善作用。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相对于其他培养环节,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仅内容落后,而且形式也单一。传统的法治教育课程仅仅是进行知识的灌输、单纯的法条讲解,并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习的优劣。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当代社会是比较落后的,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培养日新月异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与时共进,改进和完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使之适应学生培养的需要[2]。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次,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内容相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已显得相对落后、陈旧。国内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因为大学生法治教育被忽视,导致大学法治教育的教材内容陈旧。如有些法律已经修改几年了,但是在教材里显示的法律规定法治观点还是几年前的,社会实际和理论脱节,法治教育的教材因未能及时调整和修改而流于形式。另外,教材内容往往过于理想,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表现出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重义务、轻权利的法治教育,是无法培养出具有现代权利意识的公民的,也会导致大学生不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管理中心的安排下,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多渠道宣传法治教育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1、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学生“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心胸十分狭窄,虚荣心又强喜欢争强好胜。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2、利用宪法宣传周开展系列活动。在宪法宣传周,我校制定了“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开展了旗下讲话,师生举行宪法宣誓,背诵宪法誓词、读宪法、诵宪法等一系列活动。

3、举行普法系列报告会。为了更新、拓展教师、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教育水平,我们邀请法治副校长韩琦检察官举行普法系列报告,学生从听韩琦检察官《我的身体不容侵犯》的法治培训课后,更加明白了如何防范、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增强了应对的防范能力。

4、积极举行法制知识展示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个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治电视节目,参观“三个教育基地”,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关键词:教师法律素养;教育惩戒;规范作用;示范作用

一、教师法律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二、教师法律素养在教育惩戒中具有规范作用

三、教师法律素养在教育惩戒中具有示范作用

四、教师法律素养在教育惩戒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EB/OL].[2021-03-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EB/OL].[2021-03-29].

[3]劳凯声,余雅风.教育法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20:134.

[4]程莹.教师惩戒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8:23.

[5]李晓燕.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在法治教育中的师表作用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7-10+21.

[6]管华.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基础重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3):16-24.

[7]辛世俊.公民权利意识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102.

[8]秦涛,张旭东.高校教育惩戒权法理依据之反思与修正[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04):41-47+63.

[9]余雅风,王祈然.教师的法律地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01):49-58.

[10]刘明萍,张小虎.论我国教育惩戒权的两极化运行与理性化回归[J].复旦教育论坛,2020(01):33-38.

[11]刘冬梅,程丽.论教师惩戒权的法律边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84-92.

THE END
1.法制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法治教育是加强民主与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法制教育作用:法制教育可以提升国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国民素质,让国民能更好的懂法,守法,用法。当国民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一些青少年由于不懂法犯下了懊悔不及的错误,法制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6943511161868307.html
2.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是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一项重要修改。从“制”到“治”,一字之变,体现的是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E2MTM0NQ==&mid=2650129326&idx=2&sn=a3b748b827efcecc947d356e44e8cf9a&chksm=86e4e4725670c065ca3d5ed0a5f7ba71298711397bca89bc03c30d7befe344532e9571ed00a8&scene=27
3.法治教育案例(精选6篇)法治教育案例(精选6篇) 篇1:法治教育案例 民主法治典型案例 一,环保总局败诉的法治意义 浙江省温州市82位池塘养殖户告赢国家环保总局 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建国以来第一次成为被告。因承包的5500亩养殖池塘突发特大污染事故,温州130多位养殖户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国家环保总局不予受理复议申请决定,限期受理原告的复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azln.html
4.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的重大意义及路径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的重大意义及路径 今年5月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法治宣传教育法列为初次审议的法律案。从1986年开始的“一五”普法到如今的“八五”普法,全国性法治宣传教育已历经38年。在此期间,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法律知识得到广泛普及,法律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全http://e.mzyfz.org.cn/paper/2298/paper_61603_12614.html
5.学习资料5月份学习资料: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学生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利用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从而达到“以法育人”的目的。本文将简要阐述法治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意义,并探究有效的融合策略,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https://cdsyxx.jssnd.edu.cn/jyky/ktyj/szgxqsswyblxktddyfzjxzxxsfzyspydsjyj/xxzlddafd/content_254363
6.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开展好法治意识教育二、深刻把握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法治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影响着法治建设的进程。必须深入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为我区各族群众提供思想上的启迪,阻却旧观念旧思想的消极影响,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使人人成为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模范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法治意识教育有助于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尊法学法守法用https://www.xizang.gov.cn/xwzx_406/xwrp/202301/t20230115_337430.html
7.新时代学校法治教育的思政意蕴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学校法治教育。学校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熟悉与践行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成为具有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合格公民。从教育目标与内容来看,学校法治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 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5/t20200507_32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