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要案研究所驻(成都)联络处正式投入运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法治探索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始终遵循着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发展规律。在法治实践中把握正确方向,在法制建设上摸索有益经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高点站位|在新的法治建设形式下“深度耕耘”
如何在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立足新时代中国法治文明建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那么,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凝练,对“案件”进行深入梳理和剖析,在法治实践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专”的优势,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法制要案研究所,从曲折实践到发展开拓,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动力,不断追求法治、探索法治,树立意识,筑牢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建设,与时俱进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
同时,在各省、直辖市先后设立了法制要案研究所的工作站点,由点到面,从线到片,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区域联动趋势,构建起共同推进法治发展格局的有力保障。
四川探索|西南首个“法制要案联络处”成立
路漫漫其修远兮,高质量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既离不开蹄疾步稳的积极实践,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理论武装。需要时刻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因地制宜,还要谋时谋势,才能顺应新时代群众的法治需求,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地域特质的社会主义法治城市。
今年2月3日,在中国唯一的战略腹地、西南重地——四川,首个“法制要案研究所”在成都揭牌成立。法制要案研究所所长孙泽男,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秘书胡伊睿,舆情办公室主任刘跃龙,研究所驻(成都)联络处主任雷轰,原研究所驻(成都)联络处主任鲁大未以及地方省市有关部门等同志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
(“法制要案研究所驻(成都)联络处”以下简称为“成都联络处”)
成都联络处的成立,是中国法制要案研究所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深化执行改革的一次创新之举。以法治成都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切入点,顺势而为,强化使命担当,秉持法治精神,全力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供法治保障,积极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更好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从成立到运作,“成都联络处”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在强化法治创新的全过程中,以“联动”促实效,以“机制”为抓手,与当地司法机关协同发力,发挥特色职能优势,共同以法治的力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制研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扣时代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法治效能,多点发力,才能推进法治建设与普法教育的提质增效。”雷轰强调,要积极推动法治研究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深度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持续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要点”|法制保障工作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
立足职能,多措并举。中国法制要案研究所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解题,始终强化法治引领,全力构建起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体系建设;坚持在深化法治建设的工作中,认真总结以高质量法治建设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前进方向,抓深抓实“法治保障”,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从实践变革,再到法治建设的新起点,新时代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和显著的实际成效,已经不言而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围绕波澜壮阔的法治建设历程,积极推动法治建设。通过深入研究重大法制案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政策法规的完善,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增强公众信任,通过案例汇编和参考,为公众提供了解和认识法制案件的途径,增强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和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语
中国法制要案研究所作为一家专业的法制研究机构,在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所学术委的成员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通过深入研究重大法制案件案例,为司法机关提供专业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法治建设、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公众信任。未来,中国法制要案研究所将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法制要案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现任部分成员:应松年、吴建雄、吴长军、王炽昌、蔡晓武、谢爽、殷杰、李雪峰、张世龙、徐苏林、李大光、王文举、马林、张永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