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考点提纲.docx资源下载163文库上传原创PPT模板课件文档赚钱

1、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考点提纲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根本制度(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2)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宪法得以确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

2、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3.知识整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中国治理的重任?)(1)历史角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中国共产党自身角度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

3、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九上第一课)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九上第一课)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九上第八课)【注】可作为考查党和人民关系的答案。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5.中国共产党的根

4、本组织原则及领导机关(P4)(2)领导机关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

5、障措施。(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3.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要求: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尊重和保障人权1.我国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2.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1)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2)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因(1)人民幸福生活

6、是最大的人权。(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1)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司法方面:审判机关

7、、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5)守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设置国家机构1.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

8、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2.宪法和国家机构的关系(1)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2)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及其主要体现(1)原则民主集中制。(2)主要体现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

9、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方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规范权力运行1.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12、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3.宪法的地位(感受宪法的力量)(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墓寿的第,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妄的集中体是儿国家的根本法。(3)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4.维护宪法权威的原因和做法(1)原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完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2)做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

13、要坚持依宪执政。佳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5.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1)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什么意义?(1)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

14、更广泛的民意基础。(2)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7.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宪法其他法律区别规定内容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法律效力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制定和修改程序序。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

15、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联系都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监督权力行使1.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1)监督的主体(谁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监督的内容(监督谁:“法”和“人”)合宪性审查: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法”)监督: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人”)2.加强宪法监督的

16、原因(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2)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3.国家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P27)(1)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2)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地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3)健全宪法解释程

18、宪法宣传活动。联系情境: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宪法主题公园、组织宪法诵读活动等。(2)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3)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3.推动宪法实施的原因(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

19、法意识,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2)有利于捍卫宪法的地位,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3)有利于增强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公民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4)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营造宪法至上、人人信仰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

20、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4)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政治权利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及重要性(1)满足条件:年龄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权利条件: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联系情境:小江的爸爸积极参加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2.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

21、享有这些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P35)3.公民享有监督权的内容及重要性。(1)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4.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2、,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性(1)含义: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重要性: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原因及宪法规定(1)原因: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2)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联系情境:超市保安私自搜查顾客身体。3.人格尊严不

23、受侵犯的原因及宪法规定。(1)原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2)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联系情境:编造虚假事件陷害他人。冒用他人姓名。偷看他人日记/短信。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照片。4.住宅不受侵犯的原因及宪法规定(1)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2)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26、个月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文化教育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重要性及保障措施(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2)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3)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文化权利的宪法规定和保障措施(1)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27、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2)保障措施表彰科学研究。组织艺术表演。修建阅览室。修建文化广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1.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P4344)(徐州2020.10)(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徐州2020.9)(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

28、、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联系情境:晓明妈妈网购按摩垫未收到货,向消费者协会投诉。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3.公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方式维权方式含义实施方式依据具体方式适用范围和解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法律-消费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调解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人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

29、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法律政策社会公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广泛适用仲裁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决约束仲裁法-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注意】仲裁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诉讼通过人民法乐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民事诉讼人身关系争议财产关系争议行政诉讼行政机关侵犯自己权益刑事自诉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

30、税。(2)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具体表现及要求(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要求: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认识上: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行动上: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

31、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3.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因】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4.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及要求(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我国各

32、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3)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5)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3、2)做法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5.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及重要性(1)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2)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6.依法服兵役的原因(1)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2)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35、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和公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1)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2)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3.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

36、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3)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4.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及要求(1)原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2)要求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联系情境: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物等。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联系情境:禁止侵占他人财产,禁止破坏森林植被等。5.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后果(1)行为实施了

37、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违法行为的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第一框根本政治制度【常考情境】全国两会、人大常委会会议等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其基本内容(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

38、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2.我国人大代表的职权与履职要求(1)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出议案(提案权)和质询案(质询权)。(2)履职要求: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9、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

40、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概念辨析】人民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框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41、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及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及职能(1)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注意】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不能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也不能直接处理行政事务,政协委员的提案、建

42、议案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1)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2)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3)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地位及特点(1)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特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各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43、度的原因(1)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重要性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常考情境:小院议事厅、协商议事厅、村民议事会、居民说事制度等

44、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自治组织、地位及优越性(1)内容: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3)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优越性有利于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人民群众真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区别比较居民啊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性质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基

45、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产生方式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决策程序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管理与监督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第三框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比较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分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46、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含义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所有-示例国家铁路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县办药材加工场、乡办面粉加工厂、镇办饲料加工厂、村办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个人餐馆、个人网店、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政策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展的确立依据与作用(1)确立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作用:促进了生产

THE END
1.2024年《法律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试题(8套)系统复习资料汇编 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 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 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 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 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 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 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 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 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 2024年《法律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试题(8套)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01/8126074016006141.shtm
2.100个法律法规知识点3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39.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40.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A2NjEwNg==&mid=2247569975&idx=3&sn=2b2cad9688ccaa459cc5e5f6ef4fb988&chksm=cf87e53f399fcff71e02546edf9b72a3357c7e657232440b8189ed3da00cc7c443d50aadd090&scene=27
3.法学复习重点范文6篇(全文)(2)性质不同:法律汇编不是创制法的活动,许多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法律汇编;法典编纂则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二).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特征:法律关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yu804t1.html
4.法理学材料分析题考点觉晓法硕答题模板法理学专硕材料核心概念:法理学作为研究法和法律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概念如“法的本质”、“法的作用”等,几乎每年都是材料分析题的必争之地。务必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中。 法治理念与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自2020年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在考试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关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论述,成为https://blog.csdn.net/2401_87080171/article/details/141950877
5.教学大纲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二、罗马法的发展和演变 (一)王政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 (二)共和国前期(公元前6-前3世纪) 市民法和《十二表法》 (三)共和国后期(公元前3-前1世纪) 最高裁判官法与万民法;万民法与市民法的相互关系。 (四)帝国前期(公元前1-公https://jp.ecupl.edu.cn/gwfzs/p9561c9536/list.psp
6.《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资料7、思想道德与法律的相同之处在于( )。 A.二者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B.二者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都靠个人的自觉来进行C.二者都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D.二者调整的社会关系完全一样 8、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 )。 A.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B.前提条件和制度支撑C.前提条件和法律保障D.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9、https://www.wjx.cn/xz/250330759.aspx
7.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评价首先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以便于教师做出后续的教学决策,其次是复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再次是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与评价方式多样的问题,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综合形成对学生的学期评价。学业评价涉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等),如何命题、编制试卷都要依据学期目标。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8.7③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十六、文化交流互鉴类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622/10/38687678_1036976454.shtml
9.九年级上册政治(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资料课件下载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上册政治(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教案+同步测试(全册) 成套系列浏览整套资料 (共9份) 九年级上册政治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资料 展开 相关其他 更多 https://www.51jiaoxi.com/doc-12879425.html
10.2021山西省高考道德与法治真题:21高中教育网21教育网提供全国中小学各学科课件,高中道德与法治试卷,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高中道德与法治素材,高中学案下载,高中资源免费交流门户站点https://www.21cnjy.com/shengxue_zhenti.php?mod=list&diquname=shanxi&chname=zhengzhi&year=2021
11.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试题初中道德与法治 推荐 章节挑题 知识点挑题 智能挑题 收藏挑题 试卷中心 汇编专辑 细目表组卷 组卷圈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心理板块 道德板块 法律板块 国情板块 时事政治 更多>> 已完结 2024-2025学年七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期末知识点专项突破 期末复习 专项突破 热点预测 https://www.jyeoo.com/shiti/zsd/czddy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