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地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促成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简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打字室的打印复制工作
我从这学期以来承担了打字室的打印复制工作,按照李校长的指示,建立了打印复制记录册,但是用记录册的情况没有实行好,这是我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改进。
一、试题分析
本套期末试题是中考标准题型,考点覆盖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有8分,全是选择题。第二、三单元都是14分,也各有3个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第四单元14分,两个选择题,两个材料题。
第1、3、8、10、11、12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加排除法来选择。第2题④有一点歧义,错得不明显,很多同学被此选项迷惑。其他选择题均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对,整体来看注重了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理解力的考察。重难点知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法律的特征、六大保护、情绪等也均有涉及。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最高分44,最低分14,平均分30.88,优生率0.08、合格率0.62。优生太少,高分缺乏。
选择题有少数满分,错一个的是错第4题居多,其他选择题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在及格边缘的同学,选择题做得不理想。
13题,对于图片上的信息大多同学只能抓住1-2点,一般都是答的自己熟悉的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从平等角度分析,可能是我没有要求他们背完整的原因。说明学习还是处于死记硬背的程度,教学中没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14题都可以达到要点,只是14(1)的表达不是很符合题意,答的内容不是说明了什么,而是怎么做。14(2)点数不够,没有3点,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15题由于反复训练和理解记忆过,答得最好,大多都是满分。
16题只有少数几人结合了材料分析,得分率最低。一般都是从情绪的影响因素、危害、正负面答的,没有直接从基本情绪回答,感觉答得比较复杂。大多就是纯粹写的背的知识点,没有分析。
三、存在问题
1、删选信息能力弱,抓不住关键信息,弄不清考点;
2、缺乏看分答题的意识;不分点,点不够或语句表达不完整;
3、缺乏结合材料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只是把背的知识点写了下来;
四、改进措施
1、切忌死记硬背,注重启发引导和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真正学懂了,灵活掌握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删选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学要灵活,注重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参与度,高度达成情感目标。只有学生内心认同,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
一(1)班,作为我第三次重教一年级的班级,在接班起初便投入了大量的汗水与精力,我把它当成了施展教育教学才华的试验班,我倍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关心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在与学生磨合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之耐心剖析了第一学期所存在的问题:孩子们纪律意识散漫,课堂效率不高,各科发展不均衡,导致孩子们未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为了我本学期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程度也取决于听课率。因此,本学期我特别注重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教学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分析的能力,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境、开展体验活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教材内容。老师用心传授还需要孩子们的认真倾听。在课堂上,我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听说读写的规范化,针对学生的突发状况,与以往简单的说教教育转化为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机智处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也让孩子们与我的心灵更贴近了。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适时渗透思德教育,情境交融,相得益彰。
二、提升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多个学习培训。在朗晴轩小学,我们有幸听取了三堂道德与法治的比赛课堂,年轻老师们的课堂设计活泼生动,过渡巧妙让我惊艳,在比赛课堂上大胆呈现现场体验活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灵动的课堂充分展示出老师们的教学机智。参加“名思教研”活动,当日观摩了几节全国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从名师的身上,我收获匪浅,折服于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同时,更感受到教者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人生,窦桂梅老师的逐层递进更是让学生在理解和创造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今后将成为我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向导。另外,我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课题组的老师们一同认真参与了市立项课题《整合教材,小学语文对联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期间积极参与课题的教研活动,论文《课堂实践来引路,字句剖析习对联》获得东凤镇语文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在三年的课题研磨实践中,不断提醒自己的教研水平。
三、加强班科合作
四、落实扶差工作
五、做好家校沟通
关键词:科任教师;班主任;合作育人
一、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对合作育人意义认知的欠缺
2.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互相不够信任与理解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通常科任教师都会主动去找班主任来解决问题;而班主任遇到关于班级管理的难题时,往往都会去找其他的班主任询问解决,而不是去找科任教师。另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合作育人的主动性上也存在问题,科任教师认为,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主动向科任教师了解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情况;而班主任则认为,科任教师应该主动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管理与教学情况,主动与班主任讨论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班级活动,多数的科任教师很少参加,关于学生的思想状况,科任教师也很少会积极与班主任沟通。这就足以说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乏信任,没有做到互相理解。
3.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少了互相合作的组织保障
一个班级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加起来数十位科任教师。班主任在与其协调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一个班级中资历很浅的年轻班主任,其与年龄和阅历较大的科任教师之间,协调工作的时候就更不容易了。年轻、资历浅的班主任就会显得人微言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上的意见与观念就难以得到重视。另外,科任教师通常都是主教两个或者是多个班级,一个班的教学上有问题,其他班也会有,在与教学质量较差的班主任进行工作协调的时候,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如果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与制度,仅依靠班主任独自来运行合作育人教育模式,难度是非常大的。
二、促进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育人的策略
在当前推行的合作育人教学模式中,也有一部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能够主动合作成功的例子,有的班主任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引导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教学管理团队,团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也有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凭借自己的积极主动、勤奋耐心以及合理高明的沟通合作技术,与班内科任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分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使班级所有教师形成一个具有超强凝聚力的教师团队,促进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共同朝向同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共同合作育人,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必须加强引导,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1.培养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主体意识,互相尊重
参与合作育人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主体,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是以主体存在为前提的,两者之间互相合作,科任教师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班主任也需要在合作过程中主动思索、主动组织策划。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双方要保证每个主体的“自由”与“自律”。“自由”指的是自由的言论环境,充分尊重发言者的发言自由,让其充分表达意见或者见解,不要在发言过程中互相压制或对抗;“自律”是指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交流过程中,都要互相遵循合作规则,观点的表达和阐述都要有理有据,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环境,排除身份的干扰,在交流过程中,不存在资历深浅或者上下级问题。双方互相尊重,使合作育人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既包括对对方人格方面的尊重,也包括对双方个人差异上的尊重。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责人,与家长的接触较多,因此对学生们的个人状况更加了解。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班级内学生的状态或者是潜在的问题,并认真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与见解,尽早将所发现的问题制订策略并进行解决。
2.实行“捆绑式”的绩效考核
二是,要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制度,促进合作交流。选定具体的专题目标进行专题讨论,例如,班级管理状态、整体学习质量、资优生的培养等,经过讨论,针对问题共同商量对策,并分工到个人,明确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双方的具体职责与任务。另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尽可能多地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科任教师或者班主任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与学生一起策划活动安排,制订活动方案。例如,各种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科任教师要直接参与到活动排练过程中,为学生们当评委。在一些娱乐表演活动中,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可以参与到表演中,使得双方在学生活动中形成共同的认知,共同认可对班级的管理状态。
天津社会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