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试题参考

2、前人人平等4、(A)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主体,在树立法治思维上应该起表率和带头作用。A.领导干部B.公职人员C.全体公民D、公务员5、(B)是现代社会依法行政的主体。A.领导干部B.公职人员C.全体公民D、全体国民6、(C)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A.领导干部B.公职人员C.全民守法D、公务员7、法治思维强调(B)。A.权力致上B.制约权力C.忽视程序D、迷恋暗箱操作8、“稳定压倒一切”就是典型的(B)A.法治思维B.政治思维C.管制思维D、道德思维9、“警察权”思

3、维是一种(C)A.法治思维B.政治思维C.管制思维D、道德思维二、多项选择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有(BCD)A.分配正义B.权利义务一致C.平等保护D、反对特权2、作为辩证思维的法治思维,在运用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BCD)A.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B.处理好深化改革和依法办事的关系C.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唤职权的关系D.处理维稳和维权的关系3、法治思维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BCD)A.内容法治B.形式法治C.实质法治D、程序法治4、法治思维的

4、主体从人员的角度划分,主要包括(ABC)A.领导干部B.公职人员C.全体公民D、人员5、严格践行依法行政理念的(ABCD)A.为民行政B.公平行政C.责任行政D.服务行政6、培养和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保障机制有(ABCD)A.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制度B.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制度C.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终身问责制度D.完善政务公开制度7、法治思维的锻炼方式包括(ABCD)A.要加强法律逻辑训练B.严格依法办事C.勇于依法维权D、明确考核责任8、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和共同点有(ABC)A.推崇法律至

5、上B.本质上都是逻辑思维、理性思维C.注重程序正义D.注重实质正义9、法律思维的主体包括(ABC)A.法官B.检察官C.律师D、警察三、名词解释1、法治思维P0032、法律素养P0073、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P0064、领导干部:指科级以上干部,包括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等。P0225、公职人员P027

6、6、公民P032四、简答题1、法律思维具有哪些特征?P008—0132法律素养的树立要达到哪几个目标?P0073、领导干部作为法治思维主体应当遵循哪些法治内容和要求?P0244、培养和强化公职人员法治思维的保障机制有哪些?P031--0325、法治思维锻炼的方式有哪些?P048-0516、法治思维和管制思维有何不同?P056-057五、论述题1、试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途径。前言P012-0152、论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P0363、试论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P53-55第四章法治思维的运用一、单选题

7、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C)是善治之前提”。A.道德B.规章制度C.良法D.纪律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哪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D)A.十八届一中全会B.十八届二中全会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八届四中全会3、(B)是法治的生命线。A.道德B.公正C.民主D.效率二、多选题1、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中的“现代化”主要包括(ABCD)。A.规范化B.法治化C.民主化D.效率化2、改革的全面性要求法治思维的(AC)。A.全面性B.单一性

8、C.系统性D.稳定性3、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主要体现在(BCD)。A.待遇平等B.权利平等C.机会平等D.规则平等三、名词解释1、程序性法治思维:要求社会管理者能够熟悉法律程序,掌握法律术语;坚持依程序判断,谨慎对待法外判断;追求程序正义,坚持程序优先性思维。——P0732、公正——P075四、简答题1、要做到法治思维的全面性,必须从哪些方面着手?P0732、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083-084五、论述题试述法治思维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P070-072第五章法治风尚与科学立法一、单选题

10、缺乏可供借鉴的先进立法经验D.欠缺立法的民主化意识2、针对当前形势下我国立法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ABCD)方面对我国的立法工作进行改革与完善。A.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B.加强立法解释工作C.深入推进民主立法D.建立立法工作的监督问责机制3、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应从以下(BC)方面着手。A.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B.加强重点领域立法C.加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D.加强工程立法三、名词解释1、科学立法——P0922、政绩立法——P1023、工程立法——P104

11、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科学立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前提?P092-0972、如何实现科学立法?P109-115五、论述题当前形势下,我国立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P101-107第六章法治风尚与严格执法一、单选题1、(B)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关键。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2、十八大以来中央文献对“严格执法”的完整表述是(D)。A.严格规范执法B.严格公正执法C.严格公正文明执法D.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3、(C)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德治B.人治C.法治D.德主

12、刑辅二、多选题1、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BCD)。A.行政许可制度B.行政征收制度C.行政征用制度D.行政处罚制度2、行政监督、救济制度主要包括(BCD)。A.行政处罚制度B.行政复议制度C.行政诉讼制度D.行政赔偿制度3、行政执法机关权限划分不清会引发(ABCD)问题。A.权责交叉B.多头执法C.揽权诿责D.有责无权三、名词解释1、自费执法——P128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严格执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关键?P121-1242、当前行政执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P127-130五、

13、论述题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管?P135-136第七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评价司法工作合不合格、效果好不好的标准是(B)A、公平B、公正C、正义D、效率2、上下级法院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C)A、领导B、平行C、监督D、互相独立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D)A、法治B、法院C、党的领导D、司法二、多选题1、司法具有哪些功能(AC)A、价值评判功能B、道德评判功能C、教育引导功能D、监督功能2、司法活动行政化的表现有(ABC)A、司法管理体制行政化B、业务管理体制行政化

14、C、审判权与执行权不分D、司法活动接受党的领导3、司法不公的表现有(ABCD)A、司法程序不公B、裁判结果不公C、执行不公D、司法作风粗暴三、名词解释1、程序公正P1442、司法权P146四、简答题1、简述新时期公正司法的内涵变化。P143--1452、为何说公正司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底线?P145-146五、论述题试述目前司法改革推出哪些改革举措。P155第八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现在开展是是第(C)个五年普法教育A、四B、五C、六D、七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B)经济A、自由

15、B、法治C、平等D、竞争3、(C)是实现法治的核心环节A、党的领导B、立法C、司法D、守法二、多选题1、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CD)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D、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政府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的哪些权(ABCD)A、知情权B、参与权C、表达权D、监督权3、普法教育应增强哪些特征(ABCD)A、实效性B、广泛性C、针对性D、多样性三、名词解释1、法治1672、权力寻租176四、简答题1、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67

16、2、当前社会力量的博弈有哪些?179五、论述题试述全民守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基石P166第九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本质特征是(B)A、司法B、党的领导C、群众监督D、全民守法2、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A)A、党和法治的关系B、党和群众的关系C、党和司法机关的关系D、党和政府的关系3、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B)A、依宪治国B、从严治党C、全民守法D、司法二、多选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范围包括(ABCD)A、法律规范体系B、法治实施体系C、法治监督体系

17、D、党内法规体系2、党和法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ABCD)A、领导关系B、一致关系C、遵守关系D、管治关系3、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包括()A、思想建党B、制度治党C、作风立党D、监督兴党三、名词解释1、政治生态P2052、破窗效应P206四、简答题1、简述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P189--1912、当前应如何进行党的制度建设P201--202五、论述题试述党和法治的关系P197—199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中)试卷80分1、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当中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很重要。

18、正确2、领导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潜能逐渐变成一个显能的过程。正确3、根据“利益衡量”理论来衡量各种利益关系,以便实现利益的均衡。正确4、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讲,人人都有领导力。正确5、据卫生部中国精神卫生中心公布数据:我国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超过1600万;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正确6、《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正确7、多年来,尽管党和政府不断强调法治建设,但法治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20、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实现15、依法治国应当与()相结合。以德治国16、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7、解决非正常上访问题,需要坚持()最终原则,捍卫司法权威。司法诉讼调解复议18、()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亨廷顿丹宁勋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9、现阶段,稳定社会秩序,除了要不断加快发展经济之外,重中之重就是要强调()。平等公平法治福利20、()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

21、要求。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21、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22、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灵活性分轨性专一性针对性23、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了“()”的思想。以法治国以人治国以德治国以政治国24、约两千四百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描绘了“法治国”的政治构想。柏拉图苏格拉底比奥亚里士多德25、1999年,()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修正案。六七八

22、九26、()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0619992010200727、2011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同志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吴邦国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28、()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29、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治国。民法宪法刑法经济法30、“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告诫我们的。陈云31、以下几种现象与制

23、度需要进行法治批判与反思:()。领导视察中的现场办公现象党委领导与政府负责代表与被代表非正常上访32、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33、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3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崇尚人治和法治相结合依

THE END
1.思想道德与法律简答题6篇(全文)“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17.国体和政体的概念,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0g6ejur.html
2.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国际经济法网D、 法律能国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利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49、下列选项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一些是不正确的? A、 法制只有在民主政治中才会存在 B、 法治与法制的含义相同 C、 历史上凡是有法律的国家就有法治 D、 “有法可依”是建立我国法制的根本前提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905.htm
3.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2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含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B法治与法制外延相同 C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D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正确答案:B 22.(单选题)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首要表现是()。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4.200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8.法治的一般原则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 ) A.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B.实体原则和形式原则 C.民主原则和程序原则D.秩序原则和正义原则 9.“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B.法的不确定性 C.法的局限性D.法的继承性 10.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https://www.hbzkw.com/exam/20051020210445.html
5.简述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和联系。B.二者没有关系 C.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E.有“法治”必定有“法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简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关于“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正确的表述有() A.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B.如果把“法制”限定在法律制度的意义上使用,法制是https://www.shangxueba.cn/XPWLETX7.html
6.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法治和法制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定义、价值取向、与人治的关系以及配套环境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定义上的差异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它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包括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开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约公共权力与保障人权等基本原则。 法制,是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c7eba4126932c001021
7.学习语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于12月1日启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全面依法治国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作出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U5MjI5OQ==&mid=2247506029&idx=2&sn=c93c73633b5d8eeeea65ffd96e22cfa0&chksm=96efba61509248638d5b9606b5ac444501dbea865aebb0aa384e6a31c52e4d44df18d68ed52d&scene=27
8.2006年自考名师辅导:法律专业同步习题新浪教育2. 简述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五、论述题 1. 试述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2. 如何正确认识法治的发展和我国法治的未来前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D 7.A 8. C 9. C 10. B 11. B 二、多项选择题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5-12-01/164012615.html
9.“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容混淆。【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衡量质量标准的尺度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商品的买与卖之间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0a41446136264d83984b35416930bbaf.html?fm=bdbdsfbb46fe30ee27ffbe927795cfb0f9639
10.2024法律硕士考研常考知识点汇总!考试必备(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关系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 三、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https://www.kyzs.com/article/16303.html
11.《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全册知识点练习题库及《思想道德修养五、培育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及特征含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制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章、法律方法思索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公平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值性思维;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章https://www.yxfsz.com/view/1562270073292427265
12.2020敏行法硕法制史简答题素材汇总2“礼”与“刑”的关系几乎贯穿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始终,西周时期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谓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上古法制的完整体系。 (3)礼与法的区别: 作用: 礼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积极规范,侧重于预防; 刑则是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侧重于事后的处罚。 https://www.douban.com/note/741996104/
13.2022年10月重庆自考03706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A.形成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核心是(C) A.法在指引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http://www.cqwi.com/show-2136-39869-1.html
14.如何能够学好道德与法治怎么提高初中道法成绩的方法要想学好道德与法制就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更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成绩呢,下面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方法,一起来了解。 学好道德与法治需要掌握的五大方法 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http://www.e4221.com/chuzhong/zhengzhi/9125.html
15.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的内涵 【考点分析】 ·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使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法治比法制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亚里士 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16.开学第一课《道德和法治》教案设计20230913221422.docxi/i 11 开学第一课《道德和法治》教案设计 《道徳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教案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 以及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该要求的要求, 该建议 的建议,争取第一节课给同学们留下一个深刻美好的印象, 充 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13/80160750050051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