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这说明,信念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B.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思想观念

C.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这就是说,理想信念具有

A.思想性和实践性B.多样性和共同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D.社会性和个体性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A.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B.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D.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当人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应该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在行动中化理想为现实D.否认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

5.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

6.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热爱社会主义中国

B.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D.把中国纳入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7.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A.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

C.奉献精神D.敬业精神

8.在人生观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D.人生境遇

9.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以“我们自身的完美”为主要指针,就是追求我们自身的人格高尚、才智发展、生活幸福,这是

A.人生的现实境遇B.人生的存在状态

C.人生的自我价值D.人生的社会价值

1O.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下列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必须消极地依赖自然

C.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逐步缩小

11.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有关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感和互助本能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

A.道德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关系B.道德能够提供社会状况的信息

C.道德能够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D.道德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意义

13.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A.以文明礼貌为核心B.以诚实守信为核心

C.以明荣辨耻为核心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坚持

A.个人本位主义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15.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中华民族历来敬重诚实守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了诚实守信道德要求的是

A.“人无志,非人也”B.“民生在勤,勤而不匮”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6.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有关公共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在逐步缩小

B.维护现代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是政策和法律

C.就交往对象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言,公共生活比私人生活更为简单

D.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影响和联系着

17.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称为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18.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从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9.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下流的行为。”这句话主要是说,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应该

A.文明相亲相爱B.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C.以财富和地位为交往基础D.追求脱离现实的“纯精神”生活

20.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及其规范作用的治国理念是

A.法制B.法治

C.礼治D.人治

21.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支柱和核心包括国防安全和

A.经济安全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

22.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B.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简单相加D.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23.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法律汇编B.法律体系

C.法律编纂D.法律渊源

24.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其中,法律适用的主体,除了人民法院之外还有

A.公安机关B.人大机关

C.人民政府D.人民检察院

2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A.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要求

26.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公民权利,又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劳动B.政治自由

C.人身自由D.依法纳税

27.行政行为有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立法B.行政许可

C.行政征收D.行政处罚

28.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

C.自愿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9.对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时,要坚持“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罚当其罪。”这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B.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30.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称为

A.立案管辖B.审判管辖

C.地域管辖D.级别管辖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

A.人生的主观臆想B.人生的精神支柱

C.人生的精神向导D.人生的精神动力

32.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下列有关爱国主义基本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B.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C.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D.热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是爱国主义的最终归宿

33.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优良传统的有

A.维护统一,反对分裂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同仇敌忾,抗御外辱D.心系民生,报效祖国

3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下列有关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B.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C.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D.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不实现自我价值,就无从创造社会价值

35.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的有

A.只运用语言沟通,不运用非语言沟通

B.从仪表、言谈、举止做起,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C.培养诚实守信、宽厚仁慈、诙谐幽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D.采取合理的礼节性行为,既符合风俗习惯,又针对交往对象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7.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

A.实体公正B.程序公正

C.及时高效D.效率优先

38.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既具有与一般法律相同的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宪法的特征有

A.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的修改需由2/3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起

D.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

39.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

A.自愿原则B.公平原则

C.独立原则D.两审终审原则

40.“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A.是“四有”的灵魂B.着眼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C.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D.规定着“四有”的性质和方向

三、简答题

4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42.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43.简述人生态度的含义和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44.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45.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与要求。

四、论述题

46.什么是个人品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单选题

1.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担当不同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A.继往开来,发展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B.努力奋斗,创造个人美好生活

C.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D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文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社会主文荣辱观解决的是()

A举什么旗的问题

B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C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D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答案:B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反映了国家文化建设应然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答案:C

4.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下列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B.单靠自然属性就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

C.人的自然属性制约并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

D.劳动、语言、意识思维,这些都属于人的自然属性

答案:A

5.不同的人由于所处时代阶段不同,由于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人生目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各种各样的人生目的中,值得终生尊重、矢志践行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修身齐家

B.为人民服务

C.追求个人享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帮他人

6.马克思在1985年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写到。只有选择那些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才不会被重担而压倒。因为我们是为千百万人而牺牲。我们享受的不是可怜自私的幸福。而是为千万人创造幸福,我们的事业将水远存在下去。马克思的意思是()

A.在人生的价值追求中只有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创造社会价值

B.只有创造物质财富才能获得精神财富

C.既要注重社会贡献,又要注重自我完善

D.只有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才能实现更高个人价值

7.以下关于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相是对羊好生活的相象,目有点羊性上海的心家,具有元夫性

C.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具有虚幻性

C.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具有随意性

D.理想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8.***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列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预想的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是0

A.享乐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

B.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D.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9.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

A全面恢复中华传统

B.重新解释中国近现代史

C立足民族,面向世界

D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9.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建设了辽阔壮丽的大好河山,开创了物产丰富的广表良田,战胜了无数自然灾害。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梦想精神

D.伟大团结精神

10.进人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的安全观是A.新型国家安全观

B.传统国家安全观

C.总体国家安全观

D.现代国家安全观

12.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功能属于()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激励功能

13.******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我们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的是()

A.自由,平等,博爱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撑。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律都会制裁

B.社会主义法律涉及的范围更广。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无法起作用的范围产生作用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实现,靠人们内心的意识。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靠国家强制力量

D.社会主义法律既是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又是弘扬授子道德的可靠保障

15.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这说明我国在社会主文道德建设中坚持的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国家主义

D.社会主义

15.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乘车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观看演出时不抽烟,不大声喧哗;使用互联网时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上网,自觉维护网络生活正常秩序。这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

A.社会公德的要求

C.职业道德的要求

D.家庭美德的要求

E.环境道德的要求

17、下列道德规范中,既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内容,又属于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

A.勤俭持家

B.诚实守信

C.修身养性

D.服务群众

18、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思想观念上高度认可,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内心真正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这是法制思维培养中()

A.遵法的具体表现

B.学法的具体表现

C.守法的具体表现

D.用法的具体表现

19.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多种,除了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等,法律规范与这些规范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B.法律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的内容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20.人们的守法程度和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对人的守法状况有着很大影响的主观因素是()

A.法律观念

B.法治状况

C.民族传统

D.家庭环境

2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的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形成规定。”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原有法律全部保持不变

B.特别行政区享有包括国防的外交在内的高度自治权

C.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文制度和生活方式永远不变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工作人员由该地区永久居民依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组成

A.父母

B.子女

C.配偶

D.兄弟姐妹

23、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下列属于强制措施的是()

A.警告

B.取保候审

C.查封财产

D.没收违法所得

非选择题部分

二、简答题:

26、简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参考答案】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2)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7、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爱国主义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参考答案】

(1)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2)基本内容:①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②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③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④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⑤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8、简述道德的含义和本质。【参考答案】

(1)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本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9、简述法的社会作用。【参考答案】

(1)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

(3)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方面。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

30、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参考答案】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

31、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32、论述在人生实践中如何确立并实现正确的理想信念。【参考答案】

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2)把理想信念化为实际行动,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3)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不仅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也要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33、论述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认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其要求的认识,提高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勤于道德实践,不断重复和强化道德行为,以养成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净化自我心灵,改正错误以完善自己,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

THE END
1.思想道德与法律简答题6篇(全文)“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17.国体和政体的概念,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0g6ejur.html
2.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国际经济法网D、 法律能国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利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49、下列选项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一些是不正确的? A、 法制只有在民主政治中才会存在 B、 法治与法制的含义相同 C、 历史上凡是有法律的国家就有法治 D、 “有法可依”是建立我国法制的根本前提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905.htm
3.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2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含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B法治与法制外延相同 C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D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正确答案:B 22.(单选题)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首要表现是()。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4.200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8.法治的一般原则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 ) A.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B.实体原则和形式原则 C.民主原则和程序原则D.秩序原则和正义原则 9.“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B.法的不确定性 C.法的局限性D.法的继承性 10.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https://www.hbzkw.com/exam/20051020210445.html
5.简述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和联系。B.二者没有关系 C.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E.有“法治”必定有“法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简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关于“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正确的表述有() A.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B.如果把“法制”限定在法律制度的意义上使用,法制是https://www.shangxueba.cn/XPWLETX7.html
6.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法治和法制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定义、价值取向、与人治的关系以及配套环境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定义上的差异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它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包括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开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约公共权力与保障人权等基本原则。 法制,是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c7eba4126932c001021
7.学习语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于12月1日启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全面依法治国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作出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U5MjI5OQ==&mid=2247506029&idx=2&sn=c93c73633b5d8eeeea65ffd96e22cfa0&chksm=96efba61509248638d5b9606b5ac444501dbea865aebb0aa384e6a31c52e4d44df18d68ed52d&scene=27
8.2006年自考名师辅导:法律专业同步习题新浪教育2. 简述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五、论述题 1. 试述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2. 如何正确认识法治的发展和我国法治的未来前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D 7.A 8. C 9. C 10. B 11. B 二、多项选择题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5-12-01/164012615.html
9.“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容混淆。【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衡量质量标准的尺度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商品的买与卖之间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0a41446136264d83984b35416930bbaf.html?fm=bdbdsfbb46fe30ee27ffbe927795cfb0f9639
10.2024法律硕士考研常考知识点汇总!考试必备(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关系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 三、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https://www.kyzs.com/article/16303.html
11.《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全册知识点练习题库及《思想道德修养五、培育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及特征含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制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章、法律方法思索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公平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值性思维;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章https://www.yxfsz.com/view/1562270073292427265
12.2020敏行法硕法制史简答题素材汇总2“礼”与“刑”的关系几乎贯穿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始终,西周时期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谓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上古法制的完整体系。 (3)礼与法的区别: 作用: 礼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积极规范,侧重于预防; 刑则是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侧重于事后的处罚。 https://www.douban.com/note/741996104/
13.2022年10月重庆自考03706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A.形成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核心是(C) A.法在指引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http://www.cqwi.com/show-2136-39869-1.html
14.如何能够学好道德与法治怎么提高初中道法成绩的方法要想学好道德与法制就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更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成绩呢,下面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方法,一起来了解。 学好道德与法治需要掌握的五大方法 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http://www.e4221.com/chuzhong/zhengzhi/9125.html
15.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的内涵 【考点分析】 ·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使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法治比法制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亚里士 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16.开学第一课《道德和法治》教案设计20230913221422.docxi/i 11 开学第一课《道德和法治》教案设计 《道徳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教案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 以及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该要求的要求, 该建议 的建议,争取第一节课给同学们留下一个深刻美好的印象, 充 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13/80160750050051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