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论我国行政法的特点
4.行政法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5.试论“依法行政”原则
6.论我国行政立法的特点
7.自由裁量权中的行为
8.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中的显失公平问题
9.试论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10.论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行政法治建设
11.论行政立法的程序及其技术
12.行政越权与滥用行政职权
13.论行政合同的特点
14.如何加强我国的行政监督
15.行政违法的特点及其责任
16.行政侵权及其赔偿责任
17.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18.论我国行政复议的特点
19.论我国行政赔偿的特点
(一)法学毕业论文格式
一级题序及标题用“一、二、三……”序号和小3黑体。
二级题序及标题用“(一)(二)(三)……”序号和4号黑体。
三级题序及标题用“1、2、3……”序号和小4黑体。
四级题序及标题用“(1)、(2)、(3)……”序号,不用黑体。
当然,这种分题也不是绝对的,要结合实际,该怎样分,就怎样分,但要遵循分题的规则。此外,分成几级题目也是可以变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用什么,都要层次清楚。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为:封面;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
封面的作用在于使别人知道这是一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是指摘录下来的要点,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观点,一般为100—200字。摘要的写作方法,我认为包括两部分:一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论题的意义,二是将法学毕业论文几部分内容表述为阐述论文观点的一段话。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应选3—8个。
(一)搜集材料
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
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
三要直白,不要隐讳。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
7.自由裁量权中的滥用职权行为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一、法律毕业论文选题原则
法律毕业论文题目过大,操作起来内容面太宽而把握不住中心,论述深入不下去;法律毕业论文题目过小,又展不开论述,不成其为论文。对此:
第一,法律毕业论文选题时选择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部门法。几年来法律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各自在不同的部门法领域里肯定会各有千秋。有的同学民法部门的问题体会较深;有的同学程序法的学习、思考更为全面细致;还有的同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可能想法更多。那么法律毕业论文选题时就首先明确大方向,选择自己平时看书比较多的,手头资料比较充足,思考问题有一定深度的部门法,这样写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平时积攒的资料也派上了用场,常考虑的一些问题也容易深化一步了。法律毕业论文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几年来法律课程学习的综合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思路。对一个问题,在写法律毕业论文时,能够综合考虑,从立法、执法的角度考虑,并把平时碰到的问题站在不同的方位深入进一步学习、探讨,也就达到我们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了。
1.客观归责原则研讨
2.自我答责初探
3.违法一元性理论的现实关照
4.刑法谦抑原则研究
5.刑法修改中的人文精神
6.刑法的人权保障与我国刑法的完善
7.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护机能
8.道德原则对刑事立法的制约
9.道德原则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作用
10.论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论共犯与身份
12.片面共犯研究
13.单位犯罪研究
14.累犯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如何完善我国的立功(自首)制度
16.减刑制度研究
17.缓刑适用问题研究
18.刑罚本质研究
19.刑罚目的研究
20.论刑罚权的根据
21.量刑原则研究
22.死刑的司法适用标准及控制研究
23.自由刑刑期比较研究
24.短期自由刑研究
25.罚金刑适用问题研究
26.资格刑研究
27.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法规制
28.渎职犯罪适用法律问题研究
29.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及其完善研究
30.惩治与防范权钱交易犯罪法律制度研究
31.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法律问题研究
32.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33.论非暴力犯罪的死刑限制
34.论暴力犯罪的死刑限制
35.危险驾驶罪研究
36.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37.洗钱罪研究
38.网络犯罪研究
39.毒品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40.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41量刑基准问题研究
42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研究
43死刑的立法控制研究
44死缓罪犯限制减刑问题研究
45共同犯罪中止形态问题研究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论理性与法律的关系2.论公民意识3.权力与权利辨析4.法治论析5.中国走向法治的问题与对策6.维辛斯基与中国法理学7.评“社会本位”8.法律发展与国家权力的思考9.法律发展论10.关于法律消亡问题的思考11.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法律发展前瞻12.论转型社会中的法、权关系13.自由与法律14.法律解释论15.人权与主权的平衡16.司法制度与法治17.法学教育论18.法律移植—史的考察19.司法独立析论2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论21.社会改变法律与变法先行22.法律中的一般价值和民族特色23.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中的问题24.法制运转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成因与对策25.立法原则:功能与内容26.论法律规范的要素27.司法公正论28.反腐倡廉中的法理问题研究29.论道德原则对立法的制约30.论道德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