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其培训质量和培训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客观地讲,安全培训的整体状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
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近年来,安全培训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国上下都将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安排、同步落实,通过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各项措施,保证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如果深入下去,从其培训质量和培训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客观地讲,安全培训的整体状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董军就目前安全培训现状及对策结合笔者公司开展安全培训实际作以下探讨。
一、安全培训现状
(一)重形式、轻过程,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为了完成“硬性指标”而产生的“应付公事”、走过场现象突出。这其中包括:
(1)企业业主的安全意识差。不少企业的法人代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比较严重,根本不把安全培训当回事,但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就选派一些人员为其参加培训,这样一来,本应接受培训的企业一把手都不能保证参训,难以想象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能有所提高。
(2)学员思想素质过低。在培训中,经常能听到某些学员抱怨:什么理论不理论,只要能干活就行。因此将培训当成是正常工作中的休闲、出来散心,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讲,或者报到一下就走人,到结束时再进场。
(3)主办方对培训的考核及发证把关不严。把培训当成一项任务,不管参训人员有没有实际到位,只要培训试卷收到,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过关。而对于培训效果如何,很少有关心或者回访。
(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中心,从目前来说,专职授课教师人员偏少、年龄偏大。不少教师对普通话感冒,因此授课中时常夹杂着一些难懂的方言,使不少外地学员听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对于一些高危行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往往是靠聘请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来授课。虽然这部分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难以保证学员对所授内容的实际接受能力。
(三)培训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
目前的培训方式往往是以课堂和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讨论、交流,学员始终处于被动的角色,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因此培训中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面老师在讲课,而下面的学生蔫蔫欲睡,或高谈阔论。
(四)培训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
目前培训方面的教材,除了高危行业外,其它行业基本上还没有针对某个行业特点的安全培训教材。因此,一次培训,往往将几种行业的人员集中在一起,搞“大一统”的上课。这种培训尽管数量上比较可观,但内容上针对性不强,不可能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安全培训须做到“五个结合”
(一)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培训内容的安排,要与现场条件和队伍素质状况的实际相结合
(二)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
(三)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
从以往发生的各类事故教训来看,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低、自保意识差和违章作业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绝大部分职工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凭,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既不感兴趣,也缺乏理解能力。但他们有现场操作多年的摸爬滚打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参加培训的工种来之于生产实际当中,有些事故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事故的惨烈场面和深刻的教训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因此,搞好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讨论分析,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使学员能够记得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起到强化培训效果的作用。
(四)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常识培训相结合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不断推广应用,特别是内部劳动力资源的动态优化调整,使安全生产知识陈旧的周期大大缩短,只有不断地培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才能适应生产要素优化和减人提效的需要。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颁布实施,今后上级检查安全工作,更加注重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对查出的各类安全问题,包括违章行为,将从执法的角度做出行政处理决定;对于问题处理当中双方存在的争议,将通过行政复议和法律诉讼的程序予以解决,过去我们习惯称之为“三违”的现象。因此,安全培训既要注重技术业务知识的“充电”,又要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增强依法治企、依法规范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五)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安全培训是提高安全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渐近、循环不断的过程。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改善行为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培训部门要建立健全学员学籍管理档案,对学员培训、考核及上岗后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等予以全过程的“写实”;要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跟踪调查,主动征求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与分析,在遵循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的前提下,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培训工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备课、授课质量,力求教学方式和内容贴近实际。
三、安全培训须做到“一个完善”
要完善培训管理与考核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不同部门参加的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培训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的研究制订、执行监督、评估分析等工作,从源头抓起,保证培训目标、任务、内容、人员、责任的落实,避免培训工作走过场或流于形式。
二是充实培训师资力量,发挥人、财、物集中管理的优势。
三是建立和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改变培训质量由培训部门独家评价的现象。培训质量的高低,最有说服力的是上岗后的表现和产生的效果,是用人单位的口碑。因此,安全技术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上应知应会的考核,更要注重现场操作中应知应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并作为对培训部门工作业绩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其责任心和压力感。
四是要把安全技术培训质量作为职工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的基本条件,并与技师评聘和个人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即使是相同工种,也要视技术素质的差异和劳动贡献的不同,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职工学习运用安全技术知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