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特征及与他行为竞合的甄别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的个人侵权行为,由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该行为的法律特征:

1、行政事实行为表现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体恣意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制造”的,他们在完成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素质、执法水平、主观等因素的制约,难免会有“越轨”行为,这种越轨的行为往往外现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违反行政职责要求而任意妄为,从而造成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的侵害。对这种个人恣意行为如果完全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承担责任,从行政管理职能角度讲,不利于鼓励公职人员大胆管理;从被害人角度讲,个人承担赔偿责任则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国家赔偿法将这种个人行为造成侵权纳入行政赔偿法的范畴是科学合理的,但行政事实行为的实质并未因赔偿法的规定而自然有所改变,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在所在行政机关赔偿被害人后还是要被追偿的。

4、行政事实行为一般是违法的。如前所述由于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的侵权行为,与侵权事实密不可分。因此,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法中是否违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认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为事实行为,也就会顺理成章地认定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如某公安局办案人员在一镇政府办公场所对曾围攻县政府工作人员的某村村民进行询问时,该村村民又冲击镇政府,警察人员在对村民说服教育无效情况下准备撤离,遭到村民拦截,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部分警察和村民受伤。事后,受伤村民以警察打人为由对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某县公安局赔偿损失。法院审理中,由于认定不了被告打人的证据,就可以认定警察是在依法执行公务。此案警察与村民的冲突行为如何认定呢?若认定为治安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或其组成部分,那就是具体行政行为,否则,认定为行政事实行为则冲突行为就是违法的。可见,违法与行政事实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数情况下,凡行政事实行为成立,均为违法的侵权行为,由此侵权行为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或第三人损害的,均应由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按照前述理解,行政事实行为的范围是:不包括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造成侵权的情况,也不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中的一个过程或阶段性作为,还不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之外的纯个人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常常与职务行为、犯罪行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纯个人行为产生竞合,在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加以甄别,以保证适用法律的准确性。

1、行政事实行为与职务行为的甄别。

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一般均通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完成,或者是由行政机关委托的人员来完成。区分职务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可以掌握两个标准:一是过错标准,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只是一般过错或过错不明显的,应推定为职务行为。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造成损害事实,主观上属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应推定为行政事实行为。二是职责要求标准,具体讲,是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行为是否违反行政职责的要求,是否为行政管理之必需,属于管理之需要而为之的侵权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或是紧急避险行为。否则,即为行政事实行为。

2、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纯粹个人行为的甄别。

3、行政事实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甄别及竞合的处置。

犯罪行为是一种具有社会危害性且危害后果达到法定程度的一种行为,行政事实行为虽然也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一种危害后果较轻的侵权行为。两者的性质、法律构成要件、适用法律都有不同。如果当事人一个行为中既有犯罪行为又有行政事实行为,就产生了两行为竞合的问题,处置时,不能按照一般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办法来解决,方法是既确认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也确认行政事实行为,对行政事实行为适用赔偿法对受害人予以赔偿。当然,在刑事诉讼程序里能否适用刑诉法直接审查行政事实行为,是目前审判实践中的难点,能否刑事附带行政诉讼?还需最高司法解释统一规范。

THE END
1.法律事实的含义特征和分类5轮背诵法硕法律事实,简而言之,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它是法律推理和法律适用的基础,是连接法律规范和现实生活的桥梁。 法律事实的特征 客观性:法律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和认识。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现象。 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5155
2.法律事实范文7篇(全文)法律事实范文(精选7篇) 法律事实 第1篇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一) 事实婚姻的概念 现有法律关于对事实婚姻的概念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法学界对此也有较大分岐,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但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 事实婚姻是与法律婚姻相对应的概念,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an05o1j.html
3.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吗导读: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诉讼时效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根据,是基于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法律事实是具体的并非抽象的事实,法律事实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法律特征。 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吗 一、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吗? https://www.64365.com/zs/1448874.aspx
4.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一、法律事实的含义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只有当法律规范中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例如,结婚这一行为,即为一个法律事实,它产生了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法律事实的特征 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9cfc1428c71cf001012
5.2024年深圳大学法学703法学基醇研大纲及参考书目!8、理解法律行为的概念掌握法律行为的特征,区分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把握法律行为的结构,掌握法律行为的确认,了解法律行为的分类。 9、了解法律关系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掌握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了解法律关 系的基本分类熟知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相关知识,了解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理解法律事实及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20006.html
6.试析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综上对法律推定概念的分析中,笔者总结得出法律推定具有如下特征: 1.法律推定是由法律直接明文规定的,排除了法官的自由心证。按照罗森贝克的说法“不是法官从推定的原始事实中得出被推定的事实的结论,而是法律这么做的;不是法官,而是法律推定这一事实。”所以,法官根据法律推定推定未知事实,不是对事实的认定,而是法律https://www.xuexila.com/lunwen/law/theory/42783.html
7.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章 总 论返回首页[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及其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考试内容] 第一节 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http://www.njccc.cn/layout/Detailedwx.asp?Numbered=2474
8.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4.工伤事故是在企业与受害职工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 工伤事故一经发生,就在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相应的法律上的后果,构成一种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工伤职工或者工伤职工的亲属有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企业有赔偿受害人及其亲属损失的义务。按照《条例》规定,工伤事故的救济办法是按照保险的形式进行,这其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5509_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