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00167劳动法真题及答案自考

2022年4月自考00167劳动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是

A.政府

B.用人单位

C.自主创业者

D.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

2.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对加班事实的举证证明责任的主体是

A.劳动者

C.劳动者行政管理部门

D.劳动仲载机构

3.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中不包括

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

B.劳动仲裁机构与用人单位在审理劳动争议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C.劳动监察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监察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D.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行政机关在履行劳动行政职能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4.关于劳动法起源,说法错误的是

A.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没有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C.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起源于14~18世纪的“劳工法规”

D.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律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

5.关于国际劳工组织,表述错误的是

A.理事会是国际劳动立法的决策机关

B.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

D.国际劳工组织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实行“三方性原则”

6.甲公司员工王某,月薪5000元。因王某原因给甲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被要求赔偿损失,从王某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甲公司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

A.500元

B.1000元

C.2000元

D.2500元

7.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

B.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关系的范围

C.劳动法律关系属于内容范時,劳动关系属于形式范畴

D.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结果

8.属于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是

A.劳动合同期限

B.工作地点

C.劳动报酬

D.试用期

9.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错误的处理程序是

A.只能协商、协调处理

B.没有基层调解程序

C.不适用诉讼程序

D.适用劳动仲裁程序

10.劳动法律事实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引起的结果是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法律规范与劳动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C.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前提条件

D.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必要充分条件

11.有关工资支付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月至少支付1次

B.可以有价证券形式支付

C.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D.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付清

1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不包括

A.加入工会组织

B.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C.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

D.全面履行劳动义务吃自考行动派

13.不可以实行劳务派遣的岗位是

A.临时性岗位

B.辅助性岗位

C.替代性岗位

D.主营业务核心岗位

14.我国实行的统筹就业政策中不包括

A.城乡统筹

B.区域统筹

C.行业统筹

D.群体统筹

15.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有权

A.解除劳动合同

B.终止劳动合同

C.撤销劳动合同

D.中止劳动合同

17.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是

A.在公司抢险救灾中受伤

B.在公司组织团建过程中摔伤

C.在招待公司客户过程中发生食物中毒

D.因与公司领导发生矛盾在工作期间自杀

18.甲公司为员工李某进行专项培训,培训费用为S万元。双方约定服务期5年,违约金5万元。李某工作满1年时辞职,其应向甲公司支付的违约金为

A.0元

B.1万元

C.2万元

D.4万元

20.关于年休假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年休假适用于用人单位的所有职工

B.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与其享受年休假长度无关

C.病假或事假的时长可能影响其当年能否享受年休假

D.本人不愿休年休假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其300%日工资收入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有

A.二者处于同一法律位阶

B.二者属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C.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处理,应优先适用劳动法

D.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处理,应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法

22.规章制度作为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的根据,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经过民主程序制定

B.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C.己向劳动者公示

D.作为劳动合同文本的附件

23.我国目前的非典型劳动法律关系主要有

A非全日制劳动法律关系

B.借调法律关系.

C.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D.涉外劳动法律关系

24.劳动报酬权的内容包括

A.劳动报酬协商权

B.劳动报酬请求权

C.劳动报酬支配权

D.劳动报酬争议权

25.职业安全权的内容有

A.拒绝危险工作的权利

B.工作场所潜在危险知情的权利

C.参与用人单位安全卫生决策的权利

D.获得各项不断改进的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

26.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说法正确的有

A.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

B.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C.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D.终止用工时,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7.可以低于最低工资的情形有

A.试用期职工

B.因事假被扣除部分工资的人员

C.非因工负伤处于治疗期间的职工

D.因违纪行为被扣除部分工资的人员

2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劳动争议事项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应涉及的事项有

A.经济补偿

B.住房公积金

D.工伤医疗费

A.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B.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和促进就业

C.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D.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实现其休息权

30.下列某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中,属于无效条款的是

A.发生工伤概不负责

B.员工合同期内不准结婚

C.员工加班需向公司提出申请

D.员工休年假应提前5日向公司提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劳动者

32.职业病

33.工资

34.竞业限制条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简述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36.简述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作用。

37.简述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38.试述我国工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月10日,王某以邮件形式告知公司经医院诊断“目前已孕49天”。2020年3月13日,公司邮件回复王某解除协议有效,双方劳动关系于2020年3月20日解除。2020年4月14日,王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自2020年3.月21日起恢复劳动关系。

问:(1)王某主张自己在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怀孕,劳动关系应顺延至“三期”结束。该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2)王某主张其误解了“解除日”为“到期日”,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应当撤销。该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3)若王某坚持不办理离职交接手续,影响了公司重大项目人事招聘活动,依法应如何处理

40.吕某于2018年8月6日入职甲公司,口头约定,岗位为设备维修部维修工,无固定期限,试用期两个月,试用期工资每月6000元。吕某自8月12日起因病未到岗,于9月3日回岗后递交《请/休假单》,并于9月4日补办病假手续。9月9日吕某再次递交《请/休假单》,申请2018年9月10日至14日休病假5天,甲公司管理人员签名同意。9月14日,病假期满后吕某未再回岗。根据吕某自述及其提交的病历资料等显示,吕某曾辗转多家医院多次进行身体检查。

问:(1)甲公司能否解除与吕某的劳动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吕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求公司支付未订立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应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THE END
1.法律事实的含义特征和分类5轮背诵法硕法律事实,简而言之,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它是法律推理和法律适用的基础,是连接法律规范和现实生活的桥梁。 法律事实的特征 客观性:法律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和认识。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现象。 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5155
2.法律事实范文7篇(全文)法律事实范文(精选7篇) 法律事实 第1篇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一) 事实婚姻的概念 现有法律关于对事实婚姻的概念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法学界对此也有较大分岐,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但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 事实婚姻是与法律婚姻相对应的概念,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an05o1j.html
3.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吗导读: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诉讼时效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根据,是基于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法律事实是具体的并非抽象的事实,法律事实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法律特征。 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吗 一、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吗? https://www.64365.com/zs/1448874.aspx
4.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一、法律事实的含义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只有当法律规范中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例如,结婚这一行为,即为一个法律事实,它产生了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法律事实的特征 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9cfc1428c71cf001012
5.2024年深圳大学法学703法学基醇研大纲及参考书目!8、理解法律行为的概念掌握法律行为的特征,区分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把握法律行为的结构,掌握法律行为的确认,了解法律行为的分类。 9、了解法律关系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掌握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了解法律关 系的基本分类熟知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相关知识,了解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理解法律事实及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20006.html
6.试析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综上对法律推定概念的分析中,笔者总结得出法律推定具有如下特征: 1.法律推定是由法律直接明文规定的,排除了法官的自由心证。按照罗森贝克的说法“不是法官从推定的原始事实中得出被推定的事实的结论,而是法律这么做的;不是法官,而是法律推定这一事实。”所以,法官根据法律推定推定未知事实,不是对事实的认定,而是法律https://www.xuexila.com/lunwen/law/theory/42783.html
7.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章 总 论返回首页[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及其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考试内容] 第一节 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http://www.njccc.cn/layout/Detailedwx.asp?Numbered=2474
8.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4.工伤事故是在企业与受害职工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 工伤事故一经发生,就在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相应的法律上的后果,构成一种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工伤职工或者工伤职工的亲属有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企业有赔偿受害人及其亲属损失的义务。按照《条例》规定,工伤事故的救济办法是按照保险的形式进行,这其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5509_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