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法案例分析题联创号

在法考中,民法无论是主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最主要的考查方式就是案例题,通过一个案例设置相应的题目来考查法考知识点是最常规的做法,因此掌握法考案例题的分析方式、分析思维至关重要,掌握了解题思路和解题思维,法考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一、生活事实转换为法律事实

法考民法案例题解锁必备,四大高分答题技巧!

民法案例详细表述的是生活事实,对于法考生而言,拿到民法案例题,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需要首先将案例中的生活事实转换为法律事实,比如将生活事实中的各种细节如人物、行为等对应于法律世界中的主体、客体、行为等,以此进入法律世界,开始你的法律分析。

在读题了解案情的过程中,应该将其一一对应为法律事实。例如:王某(合同主体、物权人)将珍贵巨型玉石(客体——动产)一块(数量),市价5万元(价格),寄存(行为——保管合同)于李某(合同主体)处。李某一日未经王某同意(无处分权),擅自(无权处分)将该块巨型玉石出售(行为——买卖合同)于知情人(善意取得——善意要件——所有权取得方式)张某。

阅读完案例之后,根据标记的各种法律事实进一步画出法律关系图,以便能够案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实质。比如,案件的主体涉及哪个方当事人,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法律关系。

在确定人物之间的法律关系时,首先要定性,即判断其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是财产关系中的物权关系,还是债权关系;是债权关系中的合同之债,还是侵权之债……逐步将其定性至最细枝末节处。当然,在对知识熟练掌握之后,定性也可以一步到位。

二、归纳法律关系,分析问题找准考点

三、重视审题,分析设问

首先共通性的准则是要分析题目,题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定要仔细分析设问,问什么答什么。题目的分类主要包括开放式设问和具体式设问,民法一般以具体式设问为主。

此外,一定要重视案件材料中带有括号的内容,如果不重要其完全可以不写,之所以还要写,说明其对于解题是有用的,至少具有提示性意义。

注意逆向思维,在客观题中常常会出现“错误选项”、“不正确选项”,或是“不属于项”等,这些是命题人特意设置的陷阱,尤其是在多选题中和不定项选择题中容易出现。因此在审题时即要注意。

四、民法案例主客观题答题策略

民法的考查,无论是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是以案例题为主,根据题型的不同,在根据前述程序分析案情,确定法律关系,明确法律考点之后,则需要采取不同的答题策略:

民法案例客观题:

对于单项选择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在前述分析过程中,基本上法考生能够对案情有较大的把握,则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排除掉大部分的选项,进而得出最正确的选项。而且一般在分析题干之后,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基本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掉答案。

对于民法案例客观题,要注意分析选项之间的联系,选项之间往往暗含着矛盾、递进、承接等联系,细心分析即可发现,对于确定正确答案具有重要作用。在选项中,如果内容是矛盾的,则通常二选一即可,有的案例题中,对于同一事实的法律关系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法考生一般其中之一就是正确答案。如果是递进关系的选项,在案例题中,可能选项会描述法律关系变动前后不同的法律状态,这时,可以根据前述分析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民法案例主观题:

亮明结论之后再进行原因分析,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案情进行具体分析。案例分析中原因要尽可能全面和详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尽量答出踩分点中的关键词。

首先,要直接亮明观点,尤其是具体式设问,一定要遵照“问什么答什么”的标准,先答出结论。结论正确了,就有分,即使后面原因分析错误,至少拿到了结论分。很多法考生喜欢将先原因分析再得出结论或者将结论和原因融合分析,这些都不是明智之举。

THE END
1.民法典的变革从条款到生活一、民法典的变革:从条款到生活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以人为本、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文件,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引领者。那么,民法典与过去有何区别呢? 二、立法创新:从碎片化到全面的制度构建 在前代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422.html
2.民法典的十句话我的法律新生活在我日常生活中,不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打发时间的人。现在,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民法典,它就像一本指南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是关于婚姻关系和家庭权益的规定。我认识到,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应该遵循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60600.html
3.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分类及实例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内容主要围绕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及其分类进行了详细讲解。法律事实是指能够产生法律关系、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况,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受个人意志控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而法律行为则受个人意志控制,如签订合同、购买商品等。视频中通https://edu.51cto.com/video/70438.html
4.生活中遇到这些民事纠纷如何处理?典型案例为您解答!这些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是否也曾困扰过您或者您身边的亲友? 闵 行 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以来,区委政法委和区法学会牵头区法院、区司法局,围绕近年来闵行区常见多发的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g0NDE5Mg==&mid=2247513416&idx=3&sn=f7ade304b9813b7e2140a9cc3a877572&chksm=97198d07a06e0411e9bf10cf04a2de88be1cb4e1b20e2c90e445bd2e878fe3f08bdae5eac688&scene=27
5.生活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别生活事实指的是在生活方面存在的相关事件,也就是说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真实发生并且被证实存在的事实。https://edu.iask.sina.com.cn/jy/2ESGz4NeT3z.html
6.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总结(保姆级)2.职能性业务流程举例:职能领域+业务流程 ①制造和生产(产品组装流程) ②销售与市场(客户确认流程) ③财务与会计(提供财务报表流程) 7.正当法律程序:充分知晓和理解法律,可以向高一级机构上诉 8.(必考)商业伦理分析: ①识别和描述清楚事实 ②明确存在的矛盾或困境,并发现其中包含的更高层次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78463/article/details/112009843
7.法律事实和生活事实怎么区分?能否举个例子?谢谢您好,法律事实是需要证据证明的,比如我们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但是你要举证证明我们之间的借贷关系,这是法律事实。 生活事实不需要证明就客观存在,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就是生活事实,不用你提供证据来证明继续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咨询助手提示访客: 律师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解答,但不同的律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解答。 如果你https://www.66law.cn/case/21532324.aspx
8.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指是否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 法律依据 《https://m.64365.com/tuwen/aaaliwc/
9.什么是法律事实,什么是生活事实,什么是案件事实,三者有什么区别?法律事实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一)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二)依据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4262730.html
10.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及举例说明东奥财会答疑,会计相关问题解答,学员提问:【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及举例说明】老师解答:双方意愿是领取结婚证的必要条件,属于意思表示行为;而建造房屋则是事实行为,与表意无关,房屋建成即属于建造者。这是两种不同法律行为的关键区别。请学员理解并继续提问,共同https://www.dongao.com/dy/zckjs_jjf_12292/16992242.shtml
11.[法律讲堂(生活版)]“重婚”真相(20120721)CCTV节目官网CCTV酒店正在举行一场婚礼,新郎叫薛强,新娘叫张曼,新娘全家对这个女婿都非常满意,可是救灾婚礼现场有一个女人冲了进来,扰乱了婚礼,她说跟新郎薛强有结婚证,原来薛强跟这个叫小佳的女人之前有过感情,并领取了结婚证,但是薛强想骗取张曼的钱财,才想到了跟张曼结婚的骗局,虽然他隐瞒了自己结婚的事实但是还是不能逃脱法律的http://tv.cntv.cn/video/C11356/47cef1ae9da44ce4916dc1d967de73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