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吗

物权行为理论是近两百年来民法界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其影响横贯整个民法体系。随着我国近些年来民法典的起草,我国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论日趋激烈。

在我国学者们对我国现行法律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如学者孙宪忠认为“我国民法在不知不觉中承认了物权行为”。另一方则如梁慧星先生认为“我国现行法不承认有物权行为,以物权变动为债权行为之当然结果,并以交付或登记为生效要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立法体系是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

物权行为的理论基石是:

(1)“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它包含双方当事人归于移转所有权的意思表示的合意,并以移转物权的意思为移转占有或登记等行为,表现了鲜明的目的性,从而具备了契约的全部构成要件。

(2)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不同于债的意思表示。它的交付的合意,仅在于产生物权变动,使所有权发生移转,体现物权人支配物和行使处分权利的意志。

(3)物权的变动,必须以移转物在于交付或登记等方法进行公示。

(4)物权行为追求的法律效果为物权的变动,债权行为的法律效果为债权的变动。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正是基于以上阐述,萨维尼抽象概括出物权行为的理论,亦称“抽象物权契约理论”。

2、抽象原则。该原则的基本意义是,物权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失效或者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抽象原则是根据分离原则进行推理的必然结果。

3、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即公示要件主义原则。该原则的基本意义是,当事人所具有导致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表示出来,进而决定该意思表示的法律效力,决定物权是否变动。

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问世以后,深受学者们的重视。时值《德国民法典》制定之际,该理论为《德国民法典》的立法者所接受,成为该法典的立法理论基础,因此该理论被称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为《德国民法典》所肯定的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也对其他国家的民法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清晰区分各种法律关系,便于准确适用法律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法律关系非常明晰。以买卖为例,则分为三个独立的法律行为:

(1)债权行为(买卖契约);

(2)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之物权行为;

(3)转移价金所有权的物权行为。

2、交易安全的保护机能

物权行为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物权行为理论最重要的价值或者机能,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他们指出:必须将作为原因的当事人的意思与所有权让与的“构成部分”分离开来,否则新的所有人必将依附于前取得者,难以避免因原因关系的瑕疵而丧失权利的可能性,如此,交易势必遭受阻碍。而物权行为的无因构成缩小了交易人对权利人的检索范围,在交易之际,人们无须将其视野移出相对人而无限地检索真正的权利人。

3、使法律关系理论最终臻于完善,完善了民法体系

作为德国民法理论最有特色的“标志型建筑”的物权行为理论,不仅被认为是潘德克吞法学或者概念法学最为辉煌的运用成果,不仅将德国学者所崇尚和擅长的法律形式理性思维方法推向极至,而且对于德国物权法乃至整个德国民法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我国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吗的信息,由上可知,我国现行法律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是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我国现行法律有哪些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在学法网上看到的。1、小偷盗窃,1000元即可定罪入刑;单位职工和国家公务员以小偷的手段获取单位财物,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67800/answer/215294723?utm_id=0
3.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4.我国会展制度的法律完善我国会展制度的法律完善 沈燚 开通知网号 【摘要】: 会展行业是当前的一门新兴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会展行业发展过程之中,却频繁出现法律纠纷,影响了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因为会展行业缺少成熟系统的法律规制体系。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646-1019612791.htm
5.“沉默权”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尽早在我国实施沉默权法律制度十分必要;尽管它会牵动着我国法律完善的方方面面,并且不指望该制度在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只要我国法学界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国外的成功司法经验,相信中国能够跨越在确立完善的沉默权制度这条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https://lawyers.66law.cn/s20044553b3500_i1658.aspx
6.助推我国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全国人大代表伊彤呼吁完善法律保障千龙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刘美君)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迅猛发展,但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数据环境等仍在建设当中,这使得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伊彤带来了一份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动驾驶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议。 https://finance.sina.cn/2022-03-07/detail-imcwipih7068912.d.html
7.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内容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7729.html
8.2013年“三下乡”活动一方面,要加强对城镇困难群体和低收入者的补助,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和提高“低保”与“最低工资”的补助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再就业工程的投入。我国低收入人口占城镇居民20%以上,而下岗是低收入阶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培训应成为各级政府https://www.htu.edu.cn/math/2013/0924/c1386a22890/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