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古人有“法”可依

刻辞正反面释文。释文记录了商王武丁的一起车祸。

现代社会法律无处不在,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秩序。而在古代社会,法律也一直存在。

殷墟甲骨文,不仅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还蕴含着古代法律的萌芽。

从“五刑”看夏商法律意识

商朝人的占卜行为往往是以兽骨和龟甲作为载体,占卜后的甲骨由专人集中储存,最后瘗埋于土坑中,从而形成了珍贵的地下“甲骨文档案库”,这些卜辞内容就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文研究专家、郑州大学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介绍,夏商时代,统治者已有意识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

《周礼·秋官·司刑》细分“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而当时的“五刑”指保证法律实施的五种刑罚,通指大辟(砍头)、宫(毁坏生殖器官)、劓(割鼻)、膑(凿去膝盖骨)、墨(黥刻面部而涅以墨)。

商代大体沿用了夏代的“五刑”,20世纪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体制已经比较完备。例如,殷墟甲骨文中有关墨刑、劓刑、刵刑(割耳)、刖刑(砍脚或脚趾)、椓刑(宫刑)“五刑”的记载屡见不鲜。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小屯南地甲骨》第857片的卜辞,为商代墨刑提供了直接证据。

宋镇豪说,从古代文献对“五刑”轻重次序的不同排列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观念差异。同时,甲骨文中反映的肉刑轻重等次架构,视墨、劓、刵、刖、椓为“五刑”,与《尚书·吕刑》的肉刑排次和“爰始淫为劓、刵、椓、黥”相当接近,又显示了商代法律与后世法律之间的因循沿替关系。

法:平之如水、去不直

在殷墟“车马坑”旁边的“甲骨文”碑林中,记载着“武丁狩猎而出车祸”故事的石碑上,有个“井中有人”的字,这究竟是个什么字,时至今日,专家们依然有不同意见。

已故中山大学教授、甲骨文研究专家商承祚先生曾判定,甲骨文中那个“井中有人”的字,应该是“囚”字。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出中国远古时代一种极为文明的监狱管理制度。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虽然尚未出现“法律”这一确切词组,但“法”和“律”两个字却已经有了规则、规范的含义。

查询资料显示,“法”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说文解字》中对“法”字的解释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这里的“灋”即为“法”的古字,意指刑法。该字由三部分组成:水、去、廌。“水”代表执法要公正如水;“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会用角抵触理屈之人;“去”则表示去除不公。这一解释揭示了“法”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随着古人智识的开化和理性的提升,“法”字构造虽去掉了“廌”,但仍保留了“平之如水”和“去不直”的含义,成为现代法律的溯源。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于成龙介绍,甲骨文中有“师惟律用”的记载。“律”字左从“彳”,表示行走、执行;右为“聿”,像手拿毛笔之形。在古代,律管用于矫正音准,由此引申为法律、约束。推测造字之初,“律”可能表达行为准则之意,后引申为法律、约束的意思。

商朝法制:制约社会风俗,矫纠民风

在商朝的法律体系中,对不孝行为的惩罚极为严厉。宋镇豪解释,由于商朝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宗族或家族组织,推重孝行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内部和谐稳定,也有助于强化血亲贵族统治集团的世袭统治地位和商朝王权政体的社会基础。因此,商朝期望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引导社会风俗的健康发展。

商朝还制定了很多法律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尚书·伊训》记载,伊尹制定了“官刑”,用来警告百官。官员如果犯了“三风十愆”的罪,就要受到惩罚。“三风”即巫风、淫风、乱风,“十愆”即“三风”里包含的官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些法律均可看出夏商统治者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和规范的用心。

THE END
1.法律是什么一、法律的定义和内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具有以下特征:1. 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2. 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3.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23565659
2.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pptx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历史发展2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2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835617.html
3.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概念》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法哲学著作之一,H·L·A·哈特通过《法律的概念》在语言分析的框架内挽救并重构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基础理论,回答了“法律是什么”这一法哲学基本问题,对当代法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此书后,笔者将在下文对书中内容及相关理论衔接作概述与简要分析。 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4/28/content_8990705.html
4.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一、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法律详细地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者禁止做什么,人们只有严格依据法https://www.66law.cn/laws/328096.aspx
5.对“无异议函时代”的分析报告“中资”一词,在笔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中国法规政策的查询结果是,并无看到明确的定义,似乎“中资”是个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词语。从不同文件形成的特定语境分析,“中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从狭义角度理解,“中资”一词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其历史由来已久。其含义特指位于境外的中国国有资产或国家政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3_jrfy/2003nzd55j/240355.htm
6.法则编织百条守护之律一、法则之源: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部落的习俗到现代国家的立法体系,法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百条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特点。 二、守护之律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gong-xiao/150619.html
7.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精选十篇)缺乏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阻碍大股东减持股份的重要因素, 也是金字塔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 控股股东往往利用其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对公司进行掏空, 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果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降低甚至消灭了其获取这种私利的能力, 它就更有可能减少手中的股份。总之,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比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c2a48g.html
8.刑法范文12篇(全文)再次,现行刑法对犯罪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导致罪刑法定原则在管理犯罪的今本概念上出现问题,造成对于犯罪的基本特征概括时自相矛盾,从而造成了把处于不同层次的特征并列起来、把社会危害性视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把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法律表现的特征。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li336be.html
9.哈特法律的概念.pdf它们是一些人长期对法律反思的结果,这些人主要是因职业关 系而从事法律教学或实践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法官去实施法律的法律专家,而且 ,他们关 于法律的这些言论也确实在他们所经验的范围内增进了我们对法律的了解。了解了他们所处 的具体环境之后,这些言论便显得既具有启发性又令人困惑:与其说它们是冷静的定义,倒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326/8111141026005051.shtm
10.比特币是什么?数字经济1.1、比特币在法律上的定义 目前虽然有部分国家政府认可比特币具有货币属性,但大多数政府不认可比特币是货币,而是将比特币定义为商品,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主要观点有: ①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定义为大宗商品,与黄金原油小麦的归类一样。(《比特币被正式归为大宗商品 接受CFTC监管》) https://www.zilian9.com/405151.html
11.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第五版)评注4-1 《大宪章》——程序正义的法律溯源 评注4-2 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 评注4-3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终极价值:主体性原则 评注4-4 中国当代刑事诉讼应当加强人权保障 评注4-5 审判独立与审判权的制约 评注5-1 无罪推定与有罪推定之关系 评注5-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优先性 评注5-3 直接、言词原则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8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