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学法时习之丨以宪为纲知法守法一起学习宪法知识

学法时习之丨以宪为纲知法守法一起学习宪法知识

梁秋坪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的地位是什么?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现行宪法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一起来学习。

我国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通过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

现行宪法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现在共有1个序言、4章、143条。其结构为:序言,共13个自然段;第一章“总纲”,共32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24条;第三章“国家机构”,分为8节,共84条;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3条。

有权修改宪法的主体是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宪法由谁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宪法的修改需要多少人表决通过?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吗?

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对公共财产及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首先,理解法治理念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人们行为,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这涉及到了宪法学、行政法学、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与智慧的起点一、法律基础与概念 在探讨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为了维护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命令。它是国家权力对外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意志对内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法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社会公民https://www.6vjxuc8a1.cn/gong-qiu-shi-chang/435177.html
3.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之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作为法学的专门术语,对于思考法理学的基本问题和从事法律实践均有重大意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含义 法的渊源,简称法源,基本含义是法的来源或法的栖身之所。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一是其与法的效力的直接联系,二是指现行的法律文件须有一定的法律表现形式。二者缺https://m.sd.huatu.com/2024/1206/1569185.html
4.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社会保障层面: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如教育医疗保险等政策。 三、现代化背景下的法律创新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新挑战,对传统法律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信息时代下,为保护隐私权益而出台的人工智能监管条例;在环境危机背景下,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并制定相关环保标准。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7962.html
5.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构件所谓现代司法理念,是指司法理念的高级形态,特指主体在认识和运用司法客观规律,以改造法律世界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代表正义、文明、进步与科学的司法态度、司法观念、精神、价值的总和,是符合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要求的文明司法理念。其基本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6/id/164647.shtml
6.2022年考研政治大纲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http://www.kaoyantd.com/article/717/18.html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清华大学学习强国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8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2.1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2.2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2.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4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2.5理想如何转化为https://www.xuexi.cn/d02601bb2fe8f6733e8eced50e884510/9b0f04ec6509904be734f5f609a3604a.html
8.论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中外法学过刊一、《宪法》第31条的背景、内涵和性质 弄明白《宪法》第31条,是正确理解宪法与基本法关系的关键。在我国宪法中,有三处提到特别行政区。第一处就是《宪法》第31条。该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第二处是《宪法》第59条第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985
9.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