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达尔科是彼得堡功能语法学派的领军人物,也是俄罗斯功能语法的集大成者。邦达尔科以语言中的功能规律为出发点,针对不同语义范畴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功能语义场”理论是邦氏功能语法学派最核心的研究内容。功能语义场是以语义范畴为划分依据,将不同层次的表达内容集合在一起,具有完整系统性的语言聚合体。其系统性既体现在以语义范畴为核心的多种语言表达手段的层次性上,也体现在“场域”特征的结构性上。语义范畴主要通过语法单位和语法类型实现聚集语义的功能,由此,聚合而成的功能语义场一般通过语法范畴汇集词法、句法等多层次表达手段。功能语义场中最典型、最常用的范畴意义是功能语义场的核心部分,非典型、出现频率低的语言表达单位组成了该语义场的边缘部分。其“核心—边缘”结构有助于对不同层面的语言表达手段进行高效有序的分析。
邦达尔科采用“意义到形式”和“形式到意义”的双向研究思路,综合考虑语言运用中的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系统分析抽象语言中的语义范畴和现实中的交际实践。“形式—意义”双向描写原则融汇了消极语法和积极语法的精髓,与传统的结构语法相辅相成。建立在功能语义场基础上的邦氏功能语法,可以将传统结构语法割裂开的具有同一语义功能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聚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功能语义场搭建了邦氏功能语法的建构框架,运用各层次的语言手段对语义范畴的功能及机制进行全面描写。但此流派的功能语法是立足于传统俄语语法逐步发展起来的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具有一定的原生性,语义范畴的语法属性也大大限制了功能语法的体系完善性。
交际语法理论
佐洛托娃是俄语交际语法的创始人。交际语法的核心是功能句法,从语法的交际功能出发,通过句子模型探索各语言层面的语言交际功能。针对句子模型分析,佐洛托娃提出了“句素—词组—简单句—复合句—语篇”五级层次的描写结构,总结了分别以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状态词为模型主体的简单句模型,由此,提出“句法场”这一概念。句法场是围绕句子的原始结构,由结构的语法变体、结构—语义变体和同义现象的变化组成的句法体系,包含了简单句模式在交际中产生的众多变体。位于句法场中心位置的是语义和交际功能完整的句子模型,位于外围的是句子模型的各种语法变体。
句法理论核心是通过总结基本句子模型和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句子变体,从简单句、复合句到篇章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扩展句法场的研究外延。佐洛托娃的另一贡献是将交际语法与语篇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交际类型句”的概念。交际类型句是指从交际功能角度对语篇中的句子进行类型划分。在语篇分析中不同类型的交际类型句相互作用,以此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佐洛托娃的交际语法理论立足于语言各层面结构,以“交际性”为核心将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及修辞学进行有机联系,扩展语法的应用范畴,增强语法阐释能力。交际语法对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强的解释力,为俄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佐洛托娃的理论未完全摆脱结构语法的思维方式,对语言机制的普遍性解释力不足。
“意思
文本”理论
与欧美的功能语法研究不同,俄罗斯功能语法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俄罗斯功能语法各学派立足俄语研究,既对传统语法有所革新,又保留了大量的结构语法研究体系,弥补结构语法的不足并对其做了必要的补充。实践表明,无论是功能语义场的范畴研究、交际语法的语篇分析,还是“意思圳文本”模型的机器翻译应用,都证明俄罗斯功能语法学派在逐渐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俄罗斯功能语法各流派以探索语言功能如何影响语言形式选择为目的,以描述、归纳语言事实为主,但对语法现象的阐释力有所欠缺。随着与外界交流的加强,虽然俄罗斯功能语法各学派也融入了对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的共时对比研究,但受政治、历史因素影响,主体研究仍以俄语这一单一语言为主,对语言的普遍性研究略显不足。尽管俄罗斯功能语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世界语法提供了独树一帜的研究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