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司法考试法理学重要考点梳理

1.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按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和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单向(单务)法律关系和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

(1)单向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仅享有权利,义务人仅履行义务,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关系。如不附条件的赠与关系。

单项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一切法律关系均可以分解为单向的权利义务。

(2)双向法律关系是指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其中一方主体的权利对应一方主体的义务,反之亦然。如买卖关系就是典型的双向法律关系。

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它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法律关系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谓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人。

2.法律关系的客体。所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体,一旦它承载某种利益的价值,就可能会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获取某种利益,或分配转移某种利益。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才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联系的中介。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所谓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因为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因而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规范关于权利义务规定的具体实现。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

1.法律关系差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即规定了应然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依据法律规范的规定,特定的主体之间形成或变更、消灭法律关系就具备了条件。

(2)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它是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中介。

2.依据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1)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2)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行为。

【注意】

(1)同一个法律事实可以引起多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如: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同一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成为“事实构成”。如房屋的买卖,除了双方当事人签订买卖协议外,还需要向房管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方有效力。

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涵义的说明。

2.特点:

(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指的是法律条文制定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方面的背景情况)

①法律解释由有待处理的案件引起;

②法律解释需要将条文与案件事实结合起来进行。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某一法律规定的法律事实是否有意义,也就是对一项对应于一个待裁判或处理的法律规定加以解释。

(3)法律解释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法律的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过程。人们创制并适用法律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又以某些基本的价值为基础。这些目的和价值就是法律解释所要探索的法律意旨,在法律解释的实践中,这些价值一般体现为宪法原则和其他法律的基本原则。

(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整体的理解有赖于部分,部分的理解也有赖于整体。

法律解释的种类

1.以法律解释是否具有普遍的效力为标准——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1)所谓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

(2)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学术性或常识性的,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

【注意】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法律的普遍约束力,注意这里是普遍的约束力,指的是对不定的大多数人有效。

2.以解释的尺度不同——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1)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涵义为窄的解释。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里子女须坐限制性解释。前者指未成年子女,后者指成年子女。

(2)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涵义为广的解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应该做扩充解释,指广义的法律。

(3)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涵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公民应该做字面解释。

THE END
1.探寻中国民法典的元解释全书三千多个注释,主要为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照民法典总则编的每一个条、款、项,逐一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案例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案例;二是翻阅立法机关有关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立法资料以及与民法典总则编有关的法律、司法解释的答记者问和司法机关解读等,从中提取到的与民法典总则编相关的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10/content_9089308.html
2.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合同是一种双方自愿约定的协议。在进行交易之前,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至关重要。《合同法》规定了合意要件,即意思表示的一致性(即当事人之间关于合同条款的意思相符),合意能力(即当事人有达成合意所必需的心理能力)以及合意自由(即当事人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可以决定是否订立合同)。理解这些概念,对于避免未来可能出现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3.侵权司法解释一制 制定 定目 目的 的为 为正 正确 确审 审理 理侵 侵权 权责 责任 任纠 纠纷 纷案 案件 件, , 根 根据 据等 等法 法律 律规 规定 定, , 结 结合 合审 审判 判实 实践 践, , 制 制定 定本 本解 解释 释。 。 序序 《 《中 中华 华人 人民 民共 共和 和国 国民 民事 事诉 诉讼 讼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8/20/7293128_1141487074.shtml
4.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法律效力的终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法律废止:法律被正式宣布废止,失去效力。 (2)法律修改:法律被修改后,原法律规范失去效力。 (3)法律解释: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后,原法律规范可能失去效力。 (4)法律适用:法律规范被实际适用后,可能因时效等原因失去效力。 (5)法律时效:法律规范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失效,失去https://wenku.baidu.com/view/2980f5f5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c9.html
5.法则智囊团解读法律迷雾的指南合同是私人之间关于物品交换或者其他有偿服务的一种协议。了解合同法对于商业活动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买卖商品还是提供服务方面,都需要通过合理制定合约来保护自身权益。这包括对合同各方责任的明确界定以及如何有效地执行合同条款。 四、侵权责任原则 当一个人或组织因故意或过失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他们可能需要承担相应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zhi-shi/366702.html
6.《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7.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一事不再理的规定是什么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一事不再理的情形包括几种? 所谓一事不再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情形: 1、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已经为前诉法院所判决,且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对此又提起诉讼,法院将不予受理; https://www.64365.com/zs/957689.aspx
8.国家司法考试标准化全真模拟试卷及名家精编精解(一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https://www.diyifanwen.com/jigekaoshi/sifa/0651302383277497.htm
9.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具体说来,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三项内容:其一是在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情况下确定法律规范意义内容的作业,即狭义的法律解释 ;其二是在没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情况下的漏洞补充;其三是在法律规定因过于抽象一般而不确定情况下的价值补充[⑦b]。 以上七种定义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学者对法律解释概念的认识。虽然学者们都把法律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739
10.案情分析范文6篇(全文)本律师根据字面解释理解为在本协议书中,**的权利是请求贵公司向其支付40万元前期费用,义务是移交调规成果;贵公司的权利是请求**移交调规成果,义务是向**支付40万元调规费。双方履行义务的时间是“同时”。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rxftx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