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

南宋《洗冤集录》之内容要点及其研究缺陷

《洗冤集录》是由南宋理学“格物致知”的风气熏陶所成,宋慈是深受理学熏陶的“优等生”。诚如宋慈在《洗冤集录》开篇所言:“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重视检验证据便是在司法上贯彻“格物致知”。虽然《洗冤集录》完成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然而“集录”之名正反映了一个长期躬耕于司法实践的“工匠”宋慈以“技术理性”思维总结自五代以来的司法经验之成就。这意味着在1247年之前,重视物证已经成为宋代司法之常识。相比于此前编纂的《内恕录》《折狱龟鉴》《棠阴比事》,《洗冤集录》奠定了中国传统司法以“洗冤”(洗刷此前因过于重视口供而造成的诸多冤假错案)而光大正义的旨趣,实用而方便。

耳濡目染后效仿:宋代法典编纂之类书传统

类书起源于曹魏时期,自唐以来,类书编修渐增,至宋代大盛,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庞博、功能之广泛、体裁之多样,都令后世无法企及。可以说,宋代类书在类目体系、取材、体裁、功能等诸多方面均有创新,成为后世类书编纂格局的滥觞。其原因在于,宋代实行“重文抑武”之策,将“文治”定为国策,朝廷广泛搜罗史书,并组织大批儒臣编修百科全书式的类书,以供高效查阅辅助决策。宋代四部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由此诞生。加之士大夫地位提升,朝廷宣称“御史大夫共治天下”,科举昌盛,应举人数剧增,诸如《职官分纪》《历代制度详说》《事文类聚》等应试类类书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加上雕版印刷术的精进与普及,为类书的出版发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这些都是古代中国类书编纂在宋代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

北宋为了解决晚唐以来日渐繁杂的律法适用难题,已经将“分门别类”的类书编纂技术应用到了律典上。北宋建隆四年(963年)颁行的《宋建隆重详定刑统》,乃仿照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后唐的《同光刑律统类》和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而制定。刑统在唐律各篇下分213门,便于统类,以律为本,附上敕令格式等,统类汇编,成为一种新型的法典汇编形式。唐代律令体制崩溃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宋代敕例体制,敕成为宋代的基本法源。为了应对繁杂多元的法律形式,宋代在刑统“分门”的基础上开始对敕例进行“别类”。南宋开始效仿唐末五代,将敕、令、格、式分门别类汇编,便于官吏检引。如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颁布的《淳熙条法事类》,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颁行的《庆元条法事类》。因为并没有刑罚规定,所以称为“条法”;又因按照行政事项分门别类,故而名曰“事类”而非“统类”。淳熙和庆元的条法事类均早于《洗冤集录》,可以说宋慈编撰《洗冤集录》乃是民间对国家法典编纂技术的仿效。在《洗冤集录》编纂后的淳祐十一年(1251年),国家还正式推出了《淳祐条法事类》。

理性、广博与专业:《洗冤集录》成功之因

宋慈之前的关于刑侦检验的书籍多以案例故事为主,具有猎奇求名之嫌。《洗冤集录》的目的是直接适用,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正如宋慈在序言中所道:“每念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遂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录》以下凡数家,会而粹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刊于湖南宪治。”他在咀嚼前人司法检验文献的基础上,增以个人实践经验,通过切分和重组,形成了一个有着清晰类目体系的关于刑事司法检验的主文献。此种编纂形式与类书编纂的初衷相符,都是为了解决文献内容的繁杂与文献利用之间的矛盾。中国古代类书的基本要义在于,将各种事物按照一定的分类或编排原则组织成有机的系统,以供使用。类书以原有文献为基础,先切分文献,再按照主题类目进行重组,都带有编者的个人化特色。类书以“类目”汇辑以往时代不同文献中的同一主题资料,实质上是以时代文化统摄规范前代文化,从而使古今文献整合在一起(王利伟:《宋代类书的类目体系》,载《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第6期)。

为何单单只是宋慈能够改变前人编纂司法案例经验书籍的格式,成就独一份的司法检验宝典呢?在南宋“格物穷理”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士人更加注重知识的总结与应用,因此,宋代类书改变了前代类书以缀缉博览、志怪逸闻来提供检索消遣的目的导向,成为士人科举、为官、读书、修身的穷理学问之具,更突出类书的常识化和理性化。(温志拔:《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载《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1期)同样是进士出身的宋慈在编纂《洗冤集录》时努力让广博、繁杂的各类检验知识呈现出更加常识化、理性化、系统化的全新图景,这是《洗冤集录》之所以能超越前人的重要原因。

面向多层次需求:作为类书推广传播之优势

《洗冤集录》所构造出的专业化司法检验知识构造可能不是宋慈有意为之,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类书就是一种工具书,其实用性当优于理论性。从较低层次的需求而言,类书可拿来即用,有立竿见影之功,应试型类书便是代表。该类书从词句、典故、文体等多方面提供详尽的应试指导与模拟演练,成为士子应试的必备参考。当然,从较高层次的需求来看,类书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有砥砺学习之效。《洗冤集录》可谓既能满足科举应试之需,亦可满足官场学习之用。该书辑录了有关检验官职责的法律条文,类似于法律职业道德要求,该内容属于明法考试和官场培训范畴。同时,该书详细阐述了各种尸伤的区分与检验,并细心描述了各种保辜或急救处理措施,可谓集刑案勘验侦查操作、日常生活实用指南和科普死伤医学常识为一体。一经问世,该书即被奉为刑案检验守则,验官、仵作人手一册,这是此前刑案书籍不曾有的待遇和殊荣。单凭其在官场的流行热度,即可推断其在民间书籍市场的抢手程度。

总之,笔者认为,当前学界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宋慈的《洗冤集录》不是横空出世,其深受类书编纂潮流的影响。作为中国史上第一部司法检验参考指南,《洗冤集录》体现出了类书所具有的集藏性、派生性和工具性特点,或者更确切地说,《洗冤集录》是一部专门性的司法检验类书。而正是当时对类书依赖的生活与工作日常,才使得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的司法检验操作规程此后成为法医学的经典。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本文原载于2020年12月18日出版的《人民法院报》第05版)

THE END
1.刑法深潜!法学大咖经典著作带你领略法律之美《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是2015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光权。 《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立足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立场,分别讨论了行为无价值论视野中的主观违法要素、法益观、违法性判断基准、客观归责理论、未遂犯与不能犯、偶然防卫、共犯论、刑罚论等问题,并对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命运加以分析,特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23061823
2.我国最大的一部法学类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出版全卷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司法组织、犯罪侦查学、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外国法律思想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二十一个分支学科,由全国二百多位法学家分别撰写,并经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EN198405003.htm
3.中国古今名书大观八、中国法律 D394 法经 D395 九章律(也称《汉律九章》) D396 开皇律 D397 大业律 D398 大中刑律统类(也称《大中刑法统类》) D399 显得刑统(也称《大周刑统》) D400 宋刑统(全名为《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D402 大元通制 D401 刑统赋 D404 大清律例 D403 大明律 D405 大清现行刑律 D406 袖珍新http://www.yuntu.io/book/7739035002981
4.教育道德范文12篇(全文)★ 成人高考作文大全范文 ★ 成人短信 ★ 成人脑筋急转弯 ★ 成人谜语 ★ 成人读后感 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探索 第6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 法律教育 探索 前言:为了维护稳定的社会格局,促进和保护中国的发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基本手段的道德和法律得到国家的普遍重视。在政治上江泽民曾在会议提出要“依法治国”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rjwwijo.html
5.《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编者指出,《法史学刊》原名《法律史论集》,已出版6卷。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的《法律史论丛》第1~3辑。《法史学刊》第1卷、第2卷作为学会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
6.第十七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南开大学博士生何丽琼作题为《文牍治理:明代日用类书中呈状关文的使用》的报告。她介绍日用类书作为明代社会的民间之书,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日用类书收录的各类呈状关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官方与民间互动关系的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尤佳君作题为《法律专才的培养与任用:明代法司观政进士研究》的报告。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34031.htm
7.论西文法律文献在我国的传播——以民国时期为中心其中,西文法律文献的引入和译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近代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至于其在我国近代引入的范围、数量、规模和影响等具体景况,尚不得而知。也许从社科院法学图书馆所藏西文旧书情况,我们可以略窥一二 。 一、概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图书馆原有2万余册的西文旧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综合等各个方面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385
8.古代中国人的日常法律意识现在,有人一听到中国的法治状况不好,就说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以前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法律意识。其实,这有些“厚污古人”—— 人们常说:中国人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到了今天,也一样。有人一听到中国的法治状况不好,就说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以前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法律意识。但是,据我这些年来的阅读http://www.northnews.cn/p/1460234.html
9.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诉讼惯例入选202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学术精品《宋代诉讼惯例研究》(陈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分绪论、总论、各论、结论四部分,共16章54万余言。该书立足中国古代诉讼规则的生成、发展与运行,以两宋时期(960年—1279年)为历史剖面,以诉讼文明为研究视阈,以诉讼惯例为具体对象,通过勾勒宋代诉讼法律文明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5/id/7953103.shtml
10.《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12辑总目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2辑)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下载地址: http://flgj.cupl.edu.cn/info/1023/1094.htm 1.《琱生簋》与《曶鼎》中的诉讼资料,南玉泉 2.云梦龙岗秦简的法律形式与內容,南玉泉 3.张家山汉简《行书律》考,李均明 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shsyjs/201904/t20190410_4862635.shtml
1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教学设计202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法治”故事导读,从民法典通过并实施的故事引入,用小故事来讲大道理;引导学生感受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第二部分“法律是什么”,以生活化语言讲法治;引用神兽“獬豸”阐述法治https://m.zxxk.com/soft/48226226.html
1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大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05/23/1430145_216280629.shtml
13.论我国民间“合会”及其法律规制——以福建“标会”为例.pdf6 论我国民间“合会”及其法律规制——以福建“标会”为例 一、民间合会概述 (一)合会概述 1.“合会”的由来 “会”是对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为达成如储蓄、保险、借贷、慈善或筹办祭祀活动 等等各种具体目的基于互助合作精神建立的关系或组织的俗称。在古籍的正史、类书、 2 方志、笔记及其他史著中有关于“会”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609/112862315.shtm
14.《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简表本馆动态动态资讯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论 1/3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 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5/7世界各国政治 8 外交、国际关系 9 法律 E 军事 0 军事理论 1 世界军事 2 中国军事 3/7各国军事 8 战略、战役、战术 9 军事技术 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http://www.zjdttsg.com/news/61
15.中国大百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74卷)在1993年出齐,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内容包含66门学科和知识门类,8万个条目,共计1.264亿汉字及5万余幅插图。全书共计74卷,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https://baike.sogou.com/v7422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