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出版社五年工作总结

回首过往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中国华侨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版社)在中国侨联党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党的指导思想,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成为中国侨联文化宣传领域的主力军。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通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宣传思想,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为社会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在紧密围绕中国侨联中心工作的同时,注重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绩。现将2018年-2022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素质,凝聚党支部战斗力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素质,巩固党员思想基础

支部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是出版社党支部始终重视的重要工作。建立完善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深入学习,确保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支部班子的思想和组织建设,通过班子成员的带头作用,影响党员并推动工作。每月利用学习会、培训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契机,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其间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共产党简史》《论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习近平论侨务》等各种文献及党史书籍,不断对标对表,持续深入抓好学习教育,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各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二)认真组织主题教育,落实党建基本工作,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各项会议精神,致力于推动党的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一是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坚持支部书记定期讲党课,深入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三是完成“三会一课”、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支部规范化建设等基本工作;四是组织党员使用学习强国、支部工作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比赛;五是在党员发展方面,吸收4名优秀同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六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形成了独具出版特色和党建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以及赴慕田峪长城等活动,不断弘扬爱国精神,践行党员使命;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长津湖》《万里归途》以及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等,为党员们上了一堂堂丰富的红色党课,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七是为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制度建设检查年”和“学查改”等专项教育,大力提高了支部党建的质量和效果。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为出版社的发展和党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服务侨联工作大局,坚持守正创新、有所作为,打造侨联文化品牌

(一)聚焦侨类选题,加强重大主题出版

通过聚焦侨类选题和加强重大主题出版,不断进行出版创新,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给读者。在纪念重要历史事件和纪念人物方面,出版了《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系列丛书、《华侨华人与共和国》《同心战役侨在行动》和《百年风华雨花侨魂》《百年侨力量》等,这些出版物旨在记录和宣传侨界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特殊贡献,展现侨界的光辉历程,以上图书出版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二)挖掘侨界优秀故事,突出侨类书主业

出版社致力于挖掘侨界优秀故事,通过优质选题突出侨类书的主业特色。为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和其他侨界杰出人物,出版社出版了《南侨回忆录》《陈嘉庚纪念文集》和《陈嘉庚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兼论陈嘉庚的人文关怀精神》等图书,展现了侨界爱国人士的杰出风采;为展现历史上对新中国成立、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侨界爱国人士的杰出风采,在万立骏主席的指导下,策划出版了《侨界杰出人物故事丛书》,已经出版《陈嘉庚的故事》《钱学森的故事》《钱伟长的故事》《钱三强的故事》《邓稼先的故事》等,获得读者的好评。

(三)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化走出国门

为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版丛书,以及与海南省侨联、兴隆华侨农场合作出版的《拓垦南荒》等,这些作品在国际上树立了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国际传播能力。此外,还出版了一系列涉及侨界名人事迹和侨乡研究的作品,如《飞得更高——朋友眼中的陈玮》《蓬江名人略述》《漫画讲透中国史系列》《北方的侨居客》《追寻梦想》和《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通过这些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向国际读者传达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侨界人士的卓越成就,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四)突出涉侨特色,集中力量打造出版品牌

为广大华侨华人服务,构建侨类书出版平台,既是出版社办社宗旨,更是多年来努力的方向。近几年策划、出版了近300种优质侨类图书,这些图书集中体现了侨界最新研究成果,成为中国侨联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共和国归侨(福建卷)》《丰碑: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华侨华人简史》《华侨华人研究论集》和《中国大事周刊》等。出版社还与文化交流部合作出版了《新时代侨务工作知识手册》和《侨务知识百问百答》两本献礼图书,在十代会期间得到了广大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通过持续努力,出版社不断优化内容、丰富选题,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为侨联工作的创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五)优秀图书获嘉奖,不断加强品牌建设

取得一系列成就。其中,2020年出版的《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一书获得了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和房子有关的法律常识》和《为自己读书》入选了《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工薪族理财》《邓稼先的故事》等8种图书入选了《全国新书目》的月度推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纪念文集》被选为《全国新书目》外文版期刊内容进行刊登;《“一带一路”沿线大国侨务政策比较研究》和《初心和使命》被推荐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从2018年至2022年,出版社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这进一步加强了出版社的品牌建设。

(六)组织图书发布会,扩大社会影响力

(七)服务中央和侨联工作大局,建设“侨心书苑”

“侨心书苑”是中国侨联批准,出版社打造的全新文化品牌。“侨心书苑”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各地侨界风采并展示优质图书读物。作为凝聚侨心、为党汇集侨心向党磅礴力量的重要载体和方式。“侨心书苑”以图书为核心,致力于向全球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侨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出版社将“侨心书苑”的建设作为为侨服务的重要工作。目前,出版社与基层建设部、各省市侨联合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共建了150余家“侨心书苑”。同时,出版社还积极拓展海外服务,在菲律宾宿务、斯里兰卡科伦坡的华人商会、安哥拉中国总商会设立了“侨心书苑”。通过“侨心书苑”的建设,出版社在服务中央和侨联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突出涉侨特色,深化服务侨胞工作,出版社将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侨务事业的发展和侨胞福祉的提升。

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

在过去五年中,出版社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同时,注重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提升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出版工作水平。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作为中国侨联意识形态领域重要阵地,出版社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政治建设。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将理论武装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始终保持与党中央一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注重提升政治素养,以高尚的品位、优良的格调、高境界的出版作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坚守正确的出版导向,维护意识形态阵地

始终坚守正确的出版导向,在选题、编校、装帧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出版物符合社会主义出版方向。加强图书内容审读,坚决把好政治关,通过选题论证、三审三校、样书检查等制度,加强对出版导向问题的控制。在各环节加强出版纪律、制度、程序和责任,全力提升出版质量。

(三)守住侨界意识形态大门,加大侨书出版力度

作为侨界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门户,将侨书出版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完成2018-2022年度侨书选题规划,并将侨书出版品种及获奖情况计入编辑考核指标,激发编辑团队积极性。制定《侨类图书销售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全体员工加大重大涉侨题材图书宣传力度。加强与机关有关部门及地方侨联的合作,逐步开发侨书销售专有渠道,严把意识形态关,加强稿件编辑审核,确保在出版过程中不打“任意球”,坚决杜绝意识形态问题发生。

(四)构筑强固的思想意识防线,优化新时代网络宣传工作

(五)提升意识形态学习,强化员工政治素养和安全保证能力

(六)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整合员工思想动态管理

出版社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正确政治导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将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为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侨务工作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培养,激发全社干事创业动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出版社结合干部队伍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并强化制度流程建设、选拔聘用和能力素质培养等工作。坚持以事业为上的用人导向,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和体制机制,将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不断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一)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升整体功能

社领导班子在中国侨联会党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各项部署,落实党组工作要求。以高标准和高质量统筹推进侨联中心工作,并将为侨服务、出精品图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团结协作。同时注重班子成员知识结构、领导经验、工作经历和性格气质互补,实现班子组合的优化,不断增强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工作支撑体系。

(二)构建培养与发展机制,激发为侨服务的热情

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党组要求,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和弘扬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每年提供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机会,邀请专家开展专题业务讲座、业务交流会等多样化的培养方式,打造了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优化出版方向,调整编辑室分工,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创造性潜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推动高质量开展出版核心工作。此外,还加强管理岗位人才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吸引,聘任部门负责人。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提高为侨服务的热情,提升出版社的竞争力。

(三)注重年轻干部培养,推进梯队建设

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选拔机制,强化递进式培养,注重必要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出的机制。针对年轻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通过“给任务”和“压担子”的方式,组织青年骨干参加党务、业务学习培训,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能力素质,提升业务技能,增强个人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在编辑和发行岗位,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骨干人才,80后也占据支委成员的一半比例,为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撰写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报告,组织员工填写思想政治工作调研问卷,并开展支部书记与员工谈心谈话活动,设立书记谈心日,将座谈式谈话转变为拉家常式谈话。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同时也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关心关爱员工,慰问生病住院员工,开展送温暖活动,了解在职员工和退休人员的情况和诉求,及时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把握干部队伍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维护员工稳定、为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的作用。

(五)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技术水平

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举办两期职业技能大赛。参赛人员来自各个部门,参加了编辑基础知识答题以及图书选题营销策划、现场模拟图书推介、图书打包、点钞、纸张识别等五个项目比赛。通过技能比拼,涌现出一批岗位标兵和技术能手,展示了侨社青年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技能强企的精神风貌。大家将比赛的所思所想所得融到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精益求精、砥砺前进,共同携手、同心同德为出版社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出版社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不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鼓励员工创新思维,激发工作激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共同努力,取得出版社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了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强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提升出版社管理水平

在巡视审计整改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全面分析和研究巡视、审计期间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形成整改方案。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负责人积极落实整改措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一)实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的阶段性成果

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成功印刷出版《世界华侨华人通史》《中亚洲卷》《非洲卷》《华文教育卷》《华文传媒卷》《人物卷》《欧洲卷》《东南亚卷》等7卷。预计《非洲卷》和《华文传媒卷》将于2023年6月下厂印刷;《华文教育卷》终审终校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修改,预计2023年6月底前完成出版。同时,面对国家政策等影响,未能出版的《中亚卷》和《人物卷》将及时向基金办公室汇报并申请变更,争取2023年7月申请结项。

(二)精心清理库存,妥善处理脏残图书

开展针对在库滞销脏残图书的专项清理工作。2022年6月-9月,通过捐赠、报废和特价销售等方式,处理2019年以前出版残损图书2800余种,102万册、码洋(标价)3542万元,共收回款项801,542.76元,使库存图书下降46.9%。通过此次专项工作,优化了企业管理,加强了制度建设和执行,锻炼了职工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信心。

(三)职工代购房产取得房产证

积极推进职工代购房产的产权确认工作。通过委托律师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经过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5月,已办理完产权登记证,确认了房产产权,市值约2800万元的出版社资金得到确认。下一步将着手办理过户更名事宜,彻底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为出版社提供合法产权保障。

(四)优化薪酬分配,调增员工工资

按照效益优先、以人为本、量力而出的原则,进行员工工资发放方案的优化调整。根据工资总额和出版社支付能力,确保员工工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这一举措既稳定了员工队伍,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加大招聘力度,充实编辑队伍

为充实和提升编辑力量,积极启动人才招聘计划。通过精心筛选,成功招聘了具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充实了员工队伍,为出版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了出版社的编辑能力和专业水平。

出版社在落实巡视、审计整改方面展现出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通过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出版社规范化建设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出版社将继续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加强巡视、审计工作,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六、推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控执行力,提升法律风险意识

出版社在推进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展现了明显的优势,注重制度建设和内控力度的加强,以及法律风险意识的提升,从而有效保障企业规范运行和风险防范。

(一)开展“制度建设检查年”,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积极响应中国侨联“制度建设检查年”活动,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确保该活动的实效。通过这一活动,出版社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修改制度7项、制订制度8项,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二)细化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效能

认真梳理企业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问题,并对财务审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进行重新修订。这些细化的规章制度有助于提高出版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使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能够更加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培养法律意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这些举措使出版社能够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并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出版社将继续致力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内控力度的加强,不断提升法律风险意识,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七、促进高效协力配合,加强生产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深挖经营潜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工作计划和部署变化,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深挖经营潜力。通过精确分析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改革营销方式,以扩大发行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销售渠道

(三)改革经济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进行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控制,优化物流配送,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强回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回款及时到账,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通过高效协力配合和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出版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并在艰难时期中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截至2022年底,营业收入达到3689.83万元,营业成本控制在3441.03万元,利润总额达到171.23万元。出版社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版事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回顾过去五年,出版社举措得当、成果丰硕,有效推动事业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立良好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增强出版社的整体实力。同时,在服务侨胞、推动侨联工作、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展望未来,出版社将继续以党的领导为引领,坚守初心,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出版质量,深化侨务服务,全面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出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出版物,有效推动出版社事业迈上新的台阶,矢志为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侨胞、服务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THE END
1.刑法深潜!法学大咖经典著作带你领略法律之美《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是2015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光权。 《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立足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立场,分别讨论了行为无价值论视野中的主观违法要素、法益观、违法性判断基准、客观归责理论、未遂犯与不能犯、偶然防卫、共犯论、刑罚论等问题,并对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命运加以分析,特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23061823
2.我国最大的一部法学类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出版全卷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司法组织、犯罪侦查学、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外国法律思想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二十一个分支学科,由全国二百多位法学家分别撰写,并经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EN198405003.htm
3.中国古今名书大观八、中国法律 D394 法经 D395 九章律(也称《汉律九章》) D396 开皇律 D397 大业律 D398 大中刑律统类(也称《大中刑法统类》) D399 显得刑统(也称《大周刑统》) D400 宋刑统(全名为《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D402 大元通制 D401 刑统赋 D404 大清律例 D403 大明律 D405 大清现行刑律 D406 袖珍新http://www.yuntu.io/book/7739035002981
4.教育道德范文12篇(全文)★ 成人高考作文大全范文 ★ 成人短信 ★ 成人脑筋急转弯 ★ 成人谜语 ★ 成人读后感 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探索 第6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 法律教育 探索 前言:为了维护稳定的社会格局,促进和保护中国的发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基本手段的道德和法律得到国家的普遍重视。在政治上江泽民曾在会议提出要“依法治国”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rjwwijo.html
5.《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编者指出,《法史学刊》原名《法律史论集》,已出版6卷。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的《法律史论丛》第1~3辑。《法史学刊》第1卷、第2卷作为学会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
6.第十七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南开大学博士生何丽琼作题为《文牍治理:明代日用类书中呈状关文的使用》的报告。她介绍日用类书作为明代社会的民间之书,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日用类书收录的各类呈状关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官方与民间互动关系的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尤佳君作题为《法律专才的培养与任用:明代法司观政进士研究》的报告。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34031.htm
7.论西文法律文献在我国的传播——以民国时期为中心其中,西文法律文献的引入和译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近代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至于其在我国近代引入的范围、数量、规模和影响等具体景况,尚不得而知。也许从社科院法学图书馆所藏西文旧书情况,我们可以略窥一二 。 一、概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图书馆原有2万余册的西文旧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综合等各个方面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385
8.古代中国人的日常法律意识现在,有人一听到中国的法治状况不好,就说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以前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法律意识。其实,这有些“厚污古人”—— 人们常说:中国人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到了今天,也一样。有人一听到中国的法治状况不好,就说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以前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法律意识。但是,据我这些年来的阅读http://www.northnews.cn/p/1460234.html
9.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诉讼惯例入选202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学术精品《宋代诉讼惯例研究》(陈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分绪论、总论、各论、结论四部分,共16章54万余言。该书立足中国古代诉讼规则的生成、发展与运行,以两宋时期(960年—1279年)为历史剖面,以诉讼文明为研究视阈,以诉讼惯例为具体对象,通过勾勒宋代诉讼法律文明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5/id/7953103.shtml
10.《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12辑总目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2辑)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下载地址: http://flgj.cupl.edu.cn/info/1023/1094.htm 1.《琱生簋》与《曶鼎》中的诉讼资料,南玉泉 2.云梦龙岗秦简的法律形式与內容,南玉泉 3.张家山汉简《行书律》考,李均明 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shsyjs/201904/t20190410_4862635.shtml
1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教学设计202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法治”故事导读,从民法典通过并实施的故事引入,用小故事来讲大道理;引导学生感受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第二部分“法律是什么”,以生活化语言讲法治;引用神兽“獬豸”阐述法治https://m.zxxk.com/soft/48226226.html
1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大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05/23/1430145_216280629.shtml
13.论我国民间“合会”及其法律规制——以福建“标会”为例.pdf6 论我国民间“合会”及其法律规制——以福建“标会”为例 一、民间合会概述 (一)合会概述 1.“合会”的由来 “会”是对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为达成如储蓄、保险、借贷、慈善或筹办祭祀活动 等等各种具体目的基于互助合作精神建立的关系或组织的俗称。在古籍的正史、类书、 2 方志、笔记及其他史著中有关于“会”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609/112862315.shtm
14.《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简表本馆动态动态资讯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论 1/3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 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5/7世界各国政治 8 外交、国际关系 9 法律 E 军事 0 军事理论 1 世界军事 2 中国军事 3/7各国军事 8 战略、战役、战术 9 军事技术 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http://www.zjdttsg.com/news/61
15.中国大百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74卷)在1993年出齐,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内容包含66门学科和知识门类,8万个条目,共计1.264亿汉字及5万余幅插图。全书共计74卷,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https://baike.sogou.com/v7422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