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远程办公背景下,公司治理存在哪些法律问题?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多个省市已出台各类延迟复工、复课的规定。同时,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出于安全考虑,也鼓励员工通过远程工作模式开展日常的生产经营。事实上,远程办公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在线应用日益丰富,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每个人的日常工作早已离不开远程的信息交互。

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早已进入公司治理的范畴。其中,上市公司的各项公司治理制度在新技术下的创新与实践最为典型,如电子公告、在线股东大会、网上表决机制等。伴随相应技术手段的应用,配套的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媒体发布信息披露的公告——指定媒体中包含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对于在线股东大会的召开和在线表决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与制度完备、监管严格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或多或少存在各类合规问题。在远程办公场景下,主要的信息交互通过线上方式解决,传统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会产生甚至被放大。考虑到公司治理的具体载体为各类决议和协议,达成决议和协议的实现方式主要为各类公司会议(如股东会会议、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管理层会议等),笔者将以最为常见且程序上较为典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为例,从远程办公场景下会议的通知、召开、表决、文件签署等阶段着手分析相应的法律风险,并提出操作建议。

一、远程在线会议召开方式的法律可行性

对于《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会会议召开方式,在理解上存在争议的是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其中“出席”是否意味着股东需要到现场方可开会?笔者认为,“出席”这一词汇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其词义已经脱离了“到达某个物理场所”的狭义理解,而是意味着股东有机会即时、同步获取会议的全部信息,如在会议举行的同时可以听到会议主持人的讲话或观看其会议视频,并有机会参与会议讨论和发言。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性,将远程参会视为“出席”会议,以信息技术给予股东参与会议过程的机会,正是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体现,与《公司法》的立法精神也是一致的。

二、远程在线会议的通知问题

1、通知方式

远程会议的通知方式与现场会议类似,以公司章程的规定为准。考虑到股东会属于公司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且股东会决议等文件具有一定的要式性,因此,远程会议的通知方式宜采取书面方式。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书面方式既包括传统的EMS或挂号信方式,也包括以数据电文方式的送达。

(1)传统书面方式

如果公司章程没有明确规定书面通知的递送方式,则可以选择采用EMS或者挂号信等易于留痕的方式实现对股东的通知。召集人或负责通知的人员应注意通知对象地址的确认及送达结果的存证,防范因未能规范履行通知义务而导致的股东会程序瑕疵及法律后果。传统的递送方式固然可以起到书面通知的作用,但在远程会议的场景下,此类方式存在成本高、物流递送延误等不确定因素。

(2)以数据电文方式通知

3、通知内容

三、远程会议组织与记录

1、远程会议组织的法律规定

如前文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现了更多的人合性,人合性包括公司股东之间的契约自治性。以会议组织为例,《公司法》第四十三条明确了会议的议事方式以公司章程规定为准。所谓“议事方式”,指公司以什么方式就公司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决议——会议的组织形式自然属于“议事方式”的一部分,属于股东之间的意思自治范畴。另外,《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了无须召开股东会会议的特定情形。举轻以明重,股东之间达成一致,通过远程会议模式召开股东会,只要公司章程没有障碍条款,是完全合法合规的选择。

在远程模式下召开会议,一般采用音视频会议的形式。不同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无需设立专门的会议现场,在公司章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由各个股东独立接入的纯远程会议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已得到认可。

2、电子化记录的法律效力

《公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会议记录及签署的要求。远程会议的会议记录,采用电子化是应有之义,且又以音视频记录和电子文本记录的方式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是民事诉讼中合法的证据类型,位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电子数据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音视频文件和电子文档位列其中。可见,若公司章程没有规定的情形下,选择安全有效的电子化会议记录,其效力与现场书面记录并无二致。

3、会议记录的存证

以电子文档形式生成的会议记录,依据《电子签名法》和《民事证据规定》的要求,同样需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原件形式的合法性,这样在发生争议时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

四、股东出席与议案表决

《公司法》关于股东出席的方式并无强制性规定。如前文所述,远程会议模式下股东对会议信息的接受以及意见的反馈,在本质上与现场会议相同,距离间隔不妨碍股东“出席”的合法有效性。同理,关于表决程序,《公司法》第四十三条也赋予公司章程较大的规定权限。

2、身份核验

3、在线表决

表决程序包括表决规则和表决方式。远程会议模式下,表决规则与一般现场会议并无区别,除了公司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三条等特殊事项的表决规则外,其余事项的表决规则以公司章程规定为准。表决方式应以会议通知内容为准,会上表决与会后书面表决皆可。前者的过程与结果可通过音视频和会议记录这两类证据予以固定,后者则类似书面通知,由与会股东通过可靠的书面渠道或数据电文传达对议案的观点。

五、重要文件的签署

1、电子化签署的法律效力

《电子签名法》第二条规定,所谓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该法第十四条同时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由此观之,电子签名与手工签名、实体用印作为法律文件的确认形式,在法律效力上并无不同。当然,考虑到本文讨论的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文件的签署,在《公司法》允许意思自治的前提下,决定是否可以采用电子签名仍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2、会议记录的签署

《公司法》第四十一条对于股东会会议记录与与会人员的签署有着明确的要求。以音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股东会并全程录音录像的,笔者认为可相应简化书面记录的要求,以共享音视频文件的方式(譬如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供云盘访问链接等)完成对会议记录的分发。若会议议程较多或与会股东存在重要分歧的,建议由会议召集人或会务人员根据会议内容整理成限制修订的电子文档,并通过公司内部的OA系统进行流转签署(或以公共电子签名平台/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的模式,具体详见下文)。

3、股东会决议的签署

股东会决议是股东会就审议事项通过的议案,系会议成果的书面固化,在各类民商事案件中都作为重要的书证而存在。远程会议模式下,股东会决议一般以电子文档形式生成并向与会股东分发。该电子文档由与会股东进行有效地电子签章以及可靠地存证并送达与会股东,是确保会议成果合法有效的关键环节。

针对以电子签名方式签署股东会决议的法律效力,需结合《电子签名法》判断。该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不使用电子签名。言下之意,即当事人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拒绝选择电子签名——鉴于多数企业公司章程中关于电子签章的效力并无明确规定,直接通知使用电子签章的方式签署决议或将导致一定程序瑕疵。如前文所述,笔者建议在会议的召集和通知环节中加入关于重要文件适用电子签章、在线存证等技术手段的说明,并取得与会股东的确认。

完成签署后,决议的电子副本应及时通过有效的电子送达方式提供给所有股东,具体电子送达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与会议通知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总结

在疫情仍将持续的情况下,远程工作模式不仅将成为许多公司“三会一层”有效运作及形成决策的解决方式,在内控合规、交易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也将逐步具备适用条件。在运用技术解决疫情带来的困难的同时,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也应当清晰地认识到适用技术时应当防范的法律风险,使技术更好地助力企业的发展。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等各个领域。宪法是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和分工原则。而民法典则是私人关系的规范,涉及到合同、继承等方面。刑法则专注于惩治犯罪行为,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法律法规遵循确保所有方面都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法律法规遵循确保所有方面都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 在撰写投资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遵守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文件不仅需要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一个清晰、详细的项目概述,还必须保证所提出的策略、目标以及预期回报都符合当地或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 法律法规遵循的重要性https://www.jueisjdkx.cn/zhi-neng-yi-biao-zi-xun/867337.html
3.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在超越法律计划外的漏洞情况下,法律补充一般更为谨慎,须坚守由整体法秩序及其法律原则所划定的界限。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4.《法学》2024年第11期《法学》与传统“电车难题”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在伦理对象、选择时机以及利益关联方面存在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无论是拯救多数人、综合评分、车内人员优先、车外人员优先等积极应对路径,还是不干预、随机选择、制动停车等不作为应对路径,抑或交给人类驾驶员选择等转移应对路径,都难以完美应对自动驾驶汽车http://fxcxw.mzyfz.com/html/153/2024-12/content-27718.html
5.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cnlawweb.net/law/egulation/2024120846338.html
6.[软工]可行性分析报告(GB856788)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作为自行练习设计,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不存在合同责任;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或米老师提供的,也没有挪用别人的成果,不存在任何侵犯专利权、版权问题。 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使用可行性方面来看,所设计的机房收费系统不仅仅使用机房电脑,还可以用于使用校园网的学生个人笔记本电脑。对此,该系统https://blog.csdn.net/vop444/article/details/53309949
7.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依据.docx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环境保护、经济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合法合规性。同时,还需密切关注和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的更新和变化,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依据处于最新和有效状态。只有具备合法依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能更好地指导计划、项目或政策的实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3136770.html
8.学生盐系统的系统架构学生盐系统系统分析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作为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不存在合同责任。所用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或者公共的,也没有挪用别人的成果,不存在侵犯专利权版权等问题。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提高用户使用的可行性,适用更多用户,提高运行效率,减少选课时间,易操作,无需培训,按界面提示即可。使用本软件https://blog.51cto.com/u_12204/8330504
9.违法建筑处置法律问题研究桂晓宽立法是根本,只有完善立法才能使执法有序,使人民严格遵守法律,从根本上杜绝违法建筑。 4、宣传教育不到位 许多人在搭建违法建筑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违法建筑的严重性,有的甚至不觉得自己搭建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他们觉得通过自己的汗水和金钱搭建的房屋没有任何问题;这说明对违法建筑违法性及危害性的宣传还不到位,关于违法https://lawyers.66law.cn/s2e22638774951_i1350826.aspx
10.暴风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计划、效益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核查与甄别,在收益法预测 25 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暴风科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中对上述计划开发项目进行了审慎预测。但是,由于相关开发计划尚未实施,并 且上述开发计划是基于目前的政策、经济及市场行情作出,未来如果上述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400003251_93.shtml
11.全球治理视角下打击海上恐怖主义的法律机制问题初探三、构建全球治理视角下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法律机制的可行性 采用全球治理机制解决海上恐怖主义最可能有效的方法表现为立法、国际组织机构和执法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兹分别说明之。 (一)立法的完善 主要表现为拓展立法的主体和立法的方式两个方面的建议。 1.拓展立法的主体 http://www.sass.cn/109006/42751.aspx
12.黄泷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完善已经实行物权类型封闭原则的国家并无改采物权自由创设的必要,同时物权自由创设本身包含的制度风险也削弱了其可行性。我国的民法体系、登记制度现状以及特殊国情决定了未来民法典应当维持物权法定原则,但物权法律渊源应当与民法法律渊源保持一致。立法机关应当对物权法定原则的规范表达进行完善,并对相关制度做出妥善安排。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9870.htm
13.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4版)思维导图模板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4c455f8f11b40fe56ece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