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法实践看汽车合格证融资纠纷的有关法律问题专业文章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你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汽车合格证融资是汽车行业较为常见的融资方式,具有便捷、高效、易操作的特点,法律主体一般有汽车经销商、汽车生产厂家、金融机构,并通过在三者之间建立不同的法律关系运行。汽车行业采用汽车合格证担保进行融资在法律适用上有一定的争议,因汽车合格证本身是一份承载汽车信息的纸张,是否属于民法上有价值的物有待商榷。汽车合格证融资纠纷主要有因客户与经销商之间汽车买卖合同无法交付合格证引发纠纷,以及银行与经销商、汽车生产厂家间因经销商贷款逾期后引发的清偿责任和车辆回购责任。这类纠纷本是有关合同当事人间的法律纠纷,但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兼顾汽车生产厂家、金融机构与客户等主体合法权益进行价值衡平,通过裁判重述汽车合格证融资中的法律关系和主体责任。本文从汽车合格证融资的法律可行性和融资纠纷不同类型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汽车合格证融资纠纷司法和监管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汽车合格证;融资;担保

一、汽车合格证融资的法律关系和效用

在汽车合格证融资业务中,汽车合格证担保的名称被称为“汽车合格证质押”“汽车合格证抵押”,更有的笼统地写成“汽车合格证担保”等,实践中普遍认为汽车合格证融资是一种为融资而实施的法律上广义的担保。以汽车合格证作为融资担保的现象相当普遍,通行操作办法是:汽车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金融机构(例如如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签订双方或三方协议,由汽车生产厂家赊销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给经销商向汽车生产厂家购车。依协议,生产厂家在将汽车发给经销商的同时,把本应随车配发的汽车合格证留存或交给金融机构,作为约束经销商履行还款或还贷义务的手段。经销商在售出车辆后,用售车款偿还厂家或银行贷款并赎回汽车合格证,再将汽车合格证交付给客户,客户凭汽车合格证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上牌手续。[1]通过汽车合格证融资这一工具,汽车经销商能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汽车生产厂家能减轻库存压力,降低运营成本;银行则能从中赚取贷款利率;客户则能在购车时能拥有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汽车合格证融资这一具有创新性的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汽车经销商长期以来因缺乏担保资产而导致的融资难等问题,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二、汽车合格证的物权属性和融资行为的价值判断

汽车合格证以纸张作为载体,具有“物”的外在特征。而对于“物”,通说认为,“系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具有独立性,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与自然力”。汽车合格证具有独立的形式并且能为人力所支配,同时汽车合格证是客户进行车辆所有权登记的必备单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之特定用途,应当将其视作物权客体“物”。在一些司法判例中,例如(2021)苏05民终11687号、(2022)渝02民终1357号等判决,法院倾向于将汽车合格证视为一种随车单证,车辆合格证与汽车之间是主物与从物的关系。[2]

汽车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或金融机构签订的“汽车合格证担保”条款仅为相对性的债权债务关系之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具有对世效力的物权,无须履行设立物权法律关系所规定之公示要件,因此也就无须符合“物权法定原则”。对于汽车合格证融资行为的性质,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一是汽车合格证融资属于动产抵押,部分银行与汽车经销商之间就合格证融资签订的是《最高额抵押合同》,据此认为汽车合格证抵押是动产抵押的一种特殊模式的情形。但是,抵押担保中所抵押的财产是不转移占有的。而在汽车合格证融资的过程中,银行已经实质上占有了相对应的汽车合格证,因此不能将汽车合格证融资视作是动产抵押。

二是汽车合格证融资属于动产质押,银行作为债权人通过监管的方式占有了汽车合格证,且这种占有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即把汽车合格证融资视作是一种动产质押。动产质权能就质押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但汽车合格证是车证一一对应的关系,甲车的汽车合格证并不能作为乙车质量合格的证明。因此,汽车合格证本身虽然有辅助汽车发挥其完整效用的价值,但却不具有交易价值,银行难以通过变现的方式实现优先受偿。

三是汽车合格证融资属于权利质押,汽车合格证是一种权利凭证,汽车合格证融资实际上是一种权利质押。这种观点同动产质押的观点一样,无法解决汽车合格证在可交易性上的缺陷。但是,《民法典》规定可以出质的权利中并不包含汽车合格证,也没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汽车合格证属于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四是汽车合格证融资可归结为一种非典型担保。银行对汽车合格证的占有虽然因融资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而被视作是有权占有,但这种占有并不具备物权的效力。因为其上既不存在合法的抵押权,也不存在合法的质权,只是基于债权产生的占有。

三、有关汽车合格证融资纠纷的法律适用

(一)客户与汽车经销商

(二)客户与汽车生产厂家

目前汽车行业销售的模式通常分为代理模式,经销模式以及直销模式;汽车生产厂家与经销商之间通常存在两种法律关系:一是代理关系;二是买卖关系。在客户通过经销商购买汽车的情形下,客户诉请汽车生产厂家交付合格证存在两种请求权基础:前者基于代理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也是典型的债权请求权;后者基于经营者有义务向客户提供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等有关情况。司法实践中在客户无法取得汽车合格证的情况下,客户通常会在起诉经销商的同时,将汽车生产厂家作为共同被告,承担交付合格证的义务。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客户与经销商间存在合同关系,在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间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显然生产厂家没有直接面对客户交付合格证的义务,客户请求生产者向其交付合格证缺乏法律依据,也突破了合同相对性。[3]客户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仅可向经销商行使,要求其履行合同附随义务、返还财产,或者以订立合同的根本目的不能实现为由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客户基于合同请求权不能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主张权利。

(三)客户与银行

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纠纷是汽车合格证融资模式中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客户的物权因缺少合格证而始终处于一个不完整的状态;另一方面,银行基于有关协议对合格证的占有又呈现出合法外观。客户是否可以请求银行归还对应的汽车合格证,是焦点所在。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客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出于公平正义原则,部分法院在裁判中倾向于保障客户的权益,要求银行将汽车合格证交还给客户。但由于汽车合格证融资本身的特殊性,各级法院给出的裁判理由多种多样,并未形成系统严密的裁判标准。

(四)汽车生产厂家与金融机构

汽车生产厂家与金融机构之间关于合格证的纠纷通常涉及双方之间与经销商的合作协议。部分法院认为,生产厂家系案涉车辆的供应商,其将车辆供应给有经销商进行销售时,未随车配送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违反《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但此种观点突破了合同相对性的原则。《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明确的是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在交付汽车的同时交付以下随车凭证和文件,并保证车辆配置表述与实物配置相一致。该条明确表示了交付车辆合格证义务主体,客户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仅可向经销商行使,要求其履行合同附随义务、返还财产,或者以订立合同的根本目的不能实现为由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其基于合同关系而享有的请求权不能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主张权利。

除以上几类纠纷外,汽车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也存在有关汽车合格证的纠纷,但在实践案例中较为少见且多数被客户与汽车经销商间纠纷所吸收,故不再讨论。

四、规范汽车合格证融资有关法律问题的建议

(一)突破合同相对性应持审慎态度

司法实践中,有少部分法院突破合同相对性裁判案件,破坏了汽车合格证融资的运行体系,客户的单方获益行为并非是对司法公正最好的维护,从汽车融资业务整体运行角度看,选择突破合同相对性的裁判思路需要持审慎态度,不易扩张,汽车融资法律关系中的各主体可以采用调解、和解、协商等多渠道多方式化解矛盾。

(二)返还原物请求权的适用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根据前述规定,客户可以基于物权请求权要求合格证的占有人向合格证的所有权人返还原物。客户在购买汽车时并不知晓也无从知晓汽车生产厂家或金融机构以监管的方式占有合格证,若客户已尽到一般消费者应尽的合理的注意义务,则客户属于善意第三人。故,汽车生产厂家或金融机构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对汽车合格证的占有权因未经公示而不具有对世性,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客户对汽车的所有权及于从物合格证,具有对世性。客户基于物权行使从物返还请求权则应获支持。

(三)监管方面建立汽车合格证查询系统

经销商与客户达成交易前,客户可以根据标的车辆车架号查询汽车的合格证状态,如果显示处于金融机构监管之中,客户有权拒绝接受,并要求汽车经销商另行交付没有他项权利的汽车。在客户知晓合格证处于监管状态但仍然接受交付的场合,则客户因不再属于善意第三人,金融机构可以拒绝客户要求立刻交付合格证的请求,待经销商偿还相应款项之后,再释放对应的汽车合格证。

(四)强化对汽车经销商的监管要求

参考文献

[1]熊小琼,梁翰匀:《汽车合格证担保纠纷的法律分析》,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3]陈斐豪:《浅论由汽车合格证融资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经济论坛.

[4]官学清:汽车合格证质押的风险和监管对策[N].中国工商报,2015-10-22.

[5]孙良国:《合同成立时点的确定与合同法的价值判断》,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6]崔兰琴、赵楠:《汽车合格证担保融资中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四期。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等各个领域。宪法是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和分工原则。而民法典则是私人关系的规范,涉及到合同、继承等方面。刑法则专注于惩治犯罪行为,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法律法规遵循确保所有方面都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法律法规遵循确保所有方面都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 在撰写投资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遵守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文件不仅需要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一个清晰、详细的项目概述,还必须保证所提出的策略、目标以及预期回报都符合当地或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 法律法规遵循的重要性https://www.jueisjdkx.cn/zhi-neng-yi-biao-zi-xun/867337.html
3.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在超越法律计划外的漏洞情况下,法律补充一般更为谨慎,须坚守由整体法秩序及其法律原则所划定的界限。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4.《法学》2024年第11期《法学》与传统“电车难题”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在伦理对象、选择时机以及利益关联方面存在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无论是拯救多数人、综合评分、车内人员优先、车外人员优先等积极应对路径,还是不干预、随机选择、制动停车等不作为应对路径,抑或交给人类驾驶员选择等转移应对路径,都难以完美应对自动驾驶汽车http://fxcxw.mzyfz.com/html/153/2024-12/content-27718.html
5.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cnlawweb.net/law/egulation/2024120846338.html
6.[软工]可行性分析报告(GB856788)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作为自行练习设计,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不存在合同责任;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或米老师提供的,也没有挪用别人的成果,不存在任何侵犯专利权、版权问题。 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使用可行性方面来看,所设计的机房收费系统不仅仅使用机房电脑,还可以用于使用校园网的学生个人笔记本电脑。对此,该系统https://blog.csdn.net/vop444/article/details/53309949
7.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依据.docx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环境保护、经济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合法合规性。同时,还需密切关注和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的更新和变化,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依据处于最新和有效状态。只有具备合法依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能更好地指导计划、项目或政策的实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3136770.html
8.学生盐系统的系统架构学生盐系统系统分析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作为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不存在合同责任。所用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或者公共的,也没有挪用别人的成果,不存在侵犯专利权版权等问题。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提高用户使用的可行性,适用更多用户,提高运行效率,减少选课时间,易操作,无需培训,按界面提示即可。使用本软件https://blog.51cto.com/u_12204/8330504
9.违法建筑处置法律问题研究桂晓宽立法是根本,只有完善立法才能使执法有序,使人民严格遵守法律,从根本上杜绝违法建筑。 4、宣传教育不到位 许多人在搭建违法建筑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违法建筑的严重性,有的甚至不觉得自己搭建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他们觉得通过自己的汗水和金钱搭建的房屋没有任何问题;这说明对违法建筑违法性及危害性的宣传还不到位,关于违法https://lawyers.66law.cn/s2e22638774951_i1350826.aspx
10.暴风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计划、效益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核查与甄别,在收益法预测 25 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暴风科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中对上述计划开发项目进行了审慎预测。但是,由于相关开发计划尚未实施,并 且上述开发计划是基于目前的政策、经济及市场行情作出,未来如果上述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400003251_93.shtml
11.全球治理视角下打击海上恐怖主义的法律机制问题初探三、构建全球治理视角下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法律机制的可行性 采用全球治理机制解决海上恐怖主义最可能有效的方法表现为立法、国际组织机构和执法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兹分别说明之。 (一)立法的完善 主要表现为拓展立法的主体和立法的方式两个方面的建议。 1.拓展立法的主体 http://www.sass.cn/109006/42751.aspx
12.黄泷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完善已经实行物权类型封闭原则的国家并无改采物权自由创设的必要,同时物权自由创设本身包含的制度风险也削弱了其可行性。我国的民法体系、登记制度现状以及特殊国情决定了未来民法典应当维持物权法定原则,但物权法律渊源应当与民法法律渊源保持一致。立法机关应当对物权法定原则的规范表达进行完善,并对相关制度做出妥善安排。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9870.htm
13.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4版)思维导图模板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4c455f8f11b40fe56ece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