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却有人利用AI换脸实施犯罪,例如伪造不雅视频、换脸诈骗等。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技术,我们应该怎样加强防范和应对?有人说AI技术能给人生活带来便利,有人则认为会带来更多高科技犯罪,你认为该如何看待数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利与弊?
恭喜以下22条留言获选为优秀留言,获得稿费30元~
1、@恩仔。
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趋势,未来必定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风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多方面的防范与监管。
三是个人加强自身隐私信息的保护。往往是普通人对自己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才会让罪犯有机可乘,因此在提供个人信息时必须提起十二分精神,慎防被盗用和侵权。
2、@梁可可.eg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确实诈骗技术也在不停升级改变,但是,诈骗最终也离不开钱,所以凡是提到借钱、转账,要警惕!我这里也有几个小妙招:
第三,尽量避免通过手机进行紧急转账。要转账的话,必须到银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必要时,银行人员能帮你分析是否遭遇诈骗。
第四,生活尽量低调。许多的诈骗都是看到受害人生活奢华,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在各大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生活的点滴,保管好自己的隐私!
3、@孔德淇
AI技术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监管和治理,预防和减少AI技术滥用,也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技术和社会治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技术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4、@老梅
5、@大眼仔
不管人们怎么评价,AI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无法阻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制定与数字技术相适应的社会规则,并让人遵守规则。人类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哪次不是惊天的巨变,依然是一路走来,生生不息。历史不会倒退,勇者必立潮头。
6、@剑试天下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AI也同样如此。一方面,AI为人们在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AI作为新生事物缺乏法律法规等监管措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果孩子用AI换脸,把父母的手机解锁后玩游戏、充值买道具等东西会否变成常态?如果家里的智能识别锁被AI换脸后自动开门,失窃是否成为普遍现象?一些重要部门、设施等因为AI换脸而造成国家重大损失,这些责任谁能承担?
因此,从国家角度来看,要防范AI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加快立法或者提供最新的司法解释,限制打法律擦边球的同时,更能够依法依规进行处罚。从个人角度来说,最简单的防范利用AI技术进行的诈骗,就是凡是涉及到大额钱款的问题,都应该进行多方面核实,提高警惕。从系统平台角度来看,平台是负有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开通网上举报渠道,进行不定时网络巡查,对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肖像权等直播间进行封号或禁入。
7、@a志
AI换脸技术的问世确实为人们提供了种种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和问题,尤其涉及到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因此,我认为必须从多个方面对这一新技术进行监管:
技术标准:制定AI换脸技术的技术标准,保障技术的安全性和易控性,避免技术被恶意利用或用于犯罪;
行业自律:AI换脸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者要守规矩、遵从行业自律规范,确保技术得到合规合法使用;
公众教育:加强公众的法律、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公众对于AI换脸技术的风险认知和防范能力,避免一些人出于好奇或尝试而触犯法律或滥用技术。
8、@LQL
其实,当前的AI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是个开端,主要还是集中在影音娱乐、创意设计、学术研究等方面,AI技术作为双刅剑,犯罪分子紧跟潮流,将传统诈骗手法与前沿AI技术实施针对性极高的高科技犯罪,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坏,容易将一项新技术污名化,甚至扼杀于摇篮中。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趋势,犹如信息科技时代的万维网面世,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燃油发动机,颠覆了传统认知,突破了固定思维,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将带来机遇和风险,问题是如何平衡机遇与风险,笔者认为要事先为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纳入法治的轨道,提前做好立法规划,减少因立法的滞后性给新技术发展被误用。
9、@与钧彤行
10、@cccyt
辩证思维,坚持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坚守数字技术的底线。
科学技术发展至21世纪已经进行了多次迭代,但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约束着科学家们需要坚持道德与法治。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大进步时期,转基因大米,生物克隆,生物杂交等等都是被科学家们牢牢捉紧的底线,科学发展需要符合道德人伦,保持社会的进步发展。直至今天的数字技术,使用者的门槛被大大降低,普罗大众只需轻触设备即可实现功能。AI等人工智能技术,本质上是服务人类,改善人类生活品质,而非伤害他人,因此使用者的底线意识不可没。要从本质上改变这类情况,必须提升全民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规范使用者的底线意识;其次是对存在危害社会的关键技术要采用限制功能,加入数字签名手段,追踪发出信号,从源头上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要用辨证思维看技术,科学的发展为了实现生产力的提升,而非摧毁未来。把握好技术的方向,实现为我所用的目标,数字技术必然能实现美好生活。
11、@锋仔
不可否定,在运用了AI技术后,多个领域都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科技的便利而忘记保护自己的隐私,忘记不怀好意的人正在运用科技犯罪。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合法、理性地运用AI技术。
于自身,除了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以外,也要加强自身的反诈意识,与时俱进,多看新闻,多学习,多警惕!保管密码是关键,正规网站要分清!借款、转账要三思,细心观察唯根本。同时,要时刻牢记法律的底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和基本道德规范。做一个热爱祖国,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12、@Wing
如何防止AI换脸诈骗,想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保护个人人脸、声音等敏感信息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泄露此类个人信息的潜在风险尽量避免在公开社交平台发表涉及个人面部特写的视频,让诈骗分子无法掌握目标诈骗对象亲友的人脸、声音等个人信息,让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不再具备条件;
二是对于可疑的视频通话,可以让对方做一些大幅度的摇头、张嘴之类动作,如果对方使用的是AI换脸技术,则可以看出明显的破绽;再者可疑让其用方言或者家乡话去沟通,或者聊一些只有真实的双方都知道的话题,让对方再次露出破绽;
四是务必做好家人尤其是老人家的宣传防范工作。
13、@七分
面对ChatGPT等新兴智能科技时,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正确认识它们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引发了怎样的革命。我们一路走来,本就是站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更迭的洪流中,重塑自己的思维,辩证看待新事物,打开自己的边界,才能在一次次浪潮中屹立不倒。
14、@蔡振步
15、@杨宇强(小强)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好的方面,我们应做到好好利用科学技术给人民带来好处,造福人类。目前AI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修复文物古迹、人像修复、汽车无人驾驶、公安机关破解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等等方面,对于人类发展处于有益方面,在科学制度下和法律下,可大力发展和推广。做到法律制度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既发展了科学技术又保障了人民利益。与此同时,对于不好的另一面,我们应相互监管,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制度,制约它朝着对人类产生不好方面发展。多宣传科学技术在积极方面起到的作用,打击任何一切利用科学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16、@东哥
我想说的是AI技术不是原罪,有罪的是利用技术手段非法操作的人。面对“AI换脸”等层出不穷的新型电信诈骗如何保护好自己不踩雷,不被骗,除了依托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平台的规束外,更需要提高个人的反诈能力。
17、@花生
直接通过模拟当下诈骗场景和对话的局,做成一个体验游戏,线上或线下,让市民对诈骗套路有最直观清晰的体验。摸清楚石头了,才能成功过河。
网络世界太大,事前监管太难,宣传只能辅助,要多做事后监督追责。直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是最有效的,法律的警示作用就会显现,后续千万个想搞AI换脸的人都会知难而退。
技术是被人利用的,利弊好坏都是因为人,想通过侵权或犯罪窃取利益的人,就算没有技术,都会挖空心思去牟利。我们应该限制人,而非限制技术,技术本身也很难去限制。充分利用技术好的方面,做到瑕不掩瑜,日后我们讨论的话题可能就是科学技术如何改善未来生活了。
18、@少喝奶茶
总之,AI换脸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对这类新技术进行监管,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还要加强公众的意识和认知,让大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项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科技的发展中实现更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19、@GD-William
1.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AI换脸技术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的侵犯,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技术滥用和数据泄露。
3.行业规范与伦理道德。AI换脸技术涉及到用户隐私、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4.公众教育与安全意识。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对AI换脸技术的认识和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0、@Jimmy
今时代是信息与科技时代,数字科技、AI与各种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给人类诸多便利,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麻烦。从长期来看,使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企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解放人类自身的双手,更是急速加快商品社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但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科技的普及,随着我们对机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思维能力可能会退化,过于依赖数字科技也许会逐渐损害我们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同时,数字科技具有庞大的数据库,并有可能渗入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如果用作不好的目的,这些个人信息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更严重甚至会危害个人安全。因此,数字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它迅速发展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下,我们人类能做的就是最大化发挥它的优势,尽可能避免它的弊端,扬长避短,和数字科技一样,不断保持进步。
21、@蔡
AI对未来生活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在社会方方面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AI换脸技术近期已经造成不少侵权事件,这些高科技低成本犯罪漏洞必须要补救。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对这类技术进行监管。
第四,公众。公众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范措施,防范AI诈骗。
22、@dlond1981
当前,AI换脸技术,已造成不少侵权事件,不止于道德或违法层面,甚至涉及犯罪。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对这类新技术进行监管:一是强化立法机关对新技术的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加快推进立法释法进程,让正确引导和严厉打击AI技术不良行为都有法可依;二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防范措施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配套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提高侵权赔偿标准。时下,有人说AI技术能给人生活带来便利,有人则认为会带来更多高科技犯罪,笔者认为看待数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犹如当初看待原子能的发展一样,凡事两面分析,数字技术在法治的视野下,在道德与职业操守的约束,在巨大侵权经济惩罚性措施下,给人带来的利肯定大于与弊。
更多留言展示:
1、@Zero
2、王晓琦
看到这样的新闻,痛心!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国家出台法律法规,禁止所有企业研发类似于AI变脸,变音这样的行为!个人觉得是,剩下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警惕心。
3、@童其君
4、@美是如此让人心碎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也必须承认,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人工智能时代,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获取权限,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数字时代,万物皆媒。眼见未必是真。防范AI骗局,除了要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恪守信息保密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擦亮双眼,不断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古往今来,“贪小便宜吃大亏”酿出无数苦果。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勿轻信各种骗局,透露个人敏感信息要认真核实,涉及财产安全要更加谨慎,如此,才能避免“AI诈骗”乘虚而入,以免悲剧发生。
5、@艳阳天
AI换脸、“灰色”产业链,网游陷阱、电信网络诈骗,曾屡屡挑战人们的底线,使人深受其害。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离不开监管部门、运营商、广大网民的齐抓共管,共筑网络安全的铜墙铁壁。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国家已陆续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规。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对于网络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运营商,则应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筑牢网络法治安全底线,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作为网民在守法用网的同时,须提升识网能力,面对花样翻新的AI诈骗、网络陷阱,保持清醒,多方确认,以防范不当信息的侵袭和干扰。
6、@周方元
7、@娜娜
8、@红红
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个讲解AI换脸技术的诈骗视频,里面的讲解人员利用AI换脸技术不停地换脸进行诈骗,对于年纪较大的父母来讲,真的很难分辨真假,因为视频里就是自己孩子的脸,自己孩子的声音,孩子遇到了麻烦向自己寻求帮助,怎么会拒绝呢。所以诈骗手段跟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的防诈骗对策也应该不断改进。
9、@中言
AI人工智能的正常应用,在生产等方面提高了效率,在生活上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与轻松,但若无规范地滥用,就难免会扰乱社会生活的秩序,且会被不法子利用实施诈骗犯罪。现在的诈骗无孔不入,且手段越来越“高超”,能以假乱真,防骗的“妙招”就是加倍提高警觉,凡遇到要钱的都要悠着点,即使在视频上看到、耳闻熟悉的“面孔”与“声音”,都还要进一步与本人查证落实,确保不上当受骗。
10、@n+1=1n=0,1,2,3...
刚一看到AI换脸诈骗的新闻时,我觉得骗子真的是无孔不入,新闻中的“郭先生”尽管已经非常小心,然而还是被骗子的“私人定制”手段骗走了430万元。普通市民不仅要防传统诈骗,还要防高科技新型诈骗。为了保住自己钱袋子的安全,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手机的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二是经常学习反诈知识,遇到类似诈骗情形时可以举一反三;三是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兼职刷单、投资理财、办信用卡贷款等事情;四是不要贪图小利,不点开短信链接;五是亲戚朋友借钱转账尽量多方面核实真实情况,同时保留好转账证据,尽可能当面给付;六是遇到假冒某某老师、警察、领导的来电或信息时,先保持警惕,核实清楚对方真实身份再决定,核实不了可以打110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