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型AI普法运动兴起,哪些行为侵权违法了?
最近几天,AI新骗局在全国炸开了锅。
就在今早,一组引起美股大跌的五角大楼爆炸图片被官方证实为假,疑似由AI合成。
随着AI技术掀起新一波落地潮,AI深度伪造(DeepFake)内容在全球范围内病毒式传播,引起产业的强烈担忧。
有AI技术专家告诉智东西,对于目前这些AI深度伪造技术生成的音视频等内容,普通人用肉眼来鉴别的难度非常之大。
传统骗局换上了一件由AI包裹的“新外衣”,更为隐蔽也更加让人防不胜防。这些AI新骗局是如何骗人的?难辨真假的AI伪造内容需要怎么去识破?产业乱象又有什么样的解法?通过对市面上各种AI新骗术进行梳理分析,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AI负面用途的爆发远快于我们的想象。随着AI技术能力加速迭代和落地,AI伪造变得更加容易、内容也更为逼真,随之而来的是假新闻、假图片络绎不绝,变声、换脸造成的恶性事件引发社会担忧。很多人感到,“有图有真相”、“眼见为实”的常识似乎受到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冲击。
或许我们的身边已经发生了不少由AI换脸引发的恶性事件,只是我们尚未察觉。
面对这类新型诈骗方式,一是需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提供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给他人,不随意点进陌生链接、下载陌生软件;二是要通过各种渠道核验对方身份,对潜在风险保持警惕。
和“AI换脸”功能极为相似的是“AI脱衣”。早在今年3月,一则“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一名女性搭乘地铁时的一张照片被人用AI软件“一键脱衣”,遭到恶意传播,罪犯还广泛散布不实信息对该女子进行污蔑。
“AI换脸”在此前已被大量使用到影视剧二度创作、趣味恶搞视频、表情包制作当中,但其中隐藏的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依旧不容忽视。近期,据企查查官网信息显示,上海鱼腥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因旗下一款换脸手机APP而遭多位网红博主起诉。
AppStore中有近百款“AI换脸”应用程序
“特效合成师洪亮”账号中上传的部分AI合成换脸视频
蹭流量的行为,无论是对被换脸的明星,还是对技术充满好奇的公众,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和困扰,娱乐和技术之间的界限不应模糊至此。
一位网友用美国知名歌手弗兰克·奥什(FrankOcean)的歌曲片段训练出来仿冒其音乐风格的歌曲,并在地下音乐论坛上发布了这些“音乐作品”,还将这些歌曲伪造成是在录音时不小心泄露的版本,最终蒙混过关,卖出了近970美元(折合为6700元人民币)的价格。
电影公司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向该演员的经纪公司进行求证才发现从头到尾就是一场AI骗局。
美国CBS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60Minutes在5月22日的最新一期节目中,现场展示了黑客是怎样克隆声音来骗过同事,并成功窃取护照信息的。
60Minutes在推特中上传了完整视频
在AI换脸视频铺天盖地传播的情况下,AI假照片更是泛滥成灾。
随后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立即证实,这同样是一张由AI生成的虚假图片,这张图具有明显的AI生成特征,比如路灯有些歪,围栏长在了人行道上等。
Midjourney生成的90年代情侣写真已经让网友真假难辨,3月时几张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被捕的组图在推特上疯传。
照片中的特朗普被警察包围,又按倒在地,看上去狼狈又慌乱。在听证会上,他掩面痛哭,还在潮湿阴暗的囚房中穿上了狱服。这些图片由公民记者网站Bellingcat的创始人艾略特·希金斯(EliotHiggins)用Midjounrney制作而成。组图发出后,他的账号也随之被封查。
一组由Midjounrney生成的特朗普“被捕”图
“特朗普被捕图”发出不久之后,教皇方济各穿着巴黎世界羽绒服走秀的照片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发出不久后便有了2800多万的点击量,让不少网友都信以为真。
教皇身着巴黎世家羽绒服走秀
Reddit论坛上的Midjourney板块中,一组“2001年卡斯卡迪亚9.1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俄勒冈州”被大面积传播,照片当中的受灾现场一片混乱,救灾人员、新闻记者、政府官员等人相继出现,人们面带忧虑、惊恐和慌张。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一场AI引发的“灾难”,历史上并不存在。而这些要素齐全、颜色真实的图片场景让人看上去难辨真伪。
5月7日,甘肃省平凉市公安局网安大队侦破了一起AI炮制虚假信息的案件。
此条新闻一经发布后便获得了超1.5万点击量,好在警方在舆论进一步发酵前介入调查,证实是犯罪嫌疑人利用AI技术进行的新闻造假。
不光是读者们需要鉴别钓鱼网站中的AI假新闻,老牌媒体有时也会被AI虚假新闻蒙骗。
英国《每日邮报》(TheDailyMail)曾在4月24日刊登过一则新闻,称“一位22岁的加拿大男子为在韩国以偶像身份出道而整容12次,最终丧命”。
报道称,为了在即将上映的美剧中扮演韩流明星BTS组合中的Jimin,22岁的加拿大演员花了2.2万美元做了12次整形手术,最终不幸身亡
网友对其离世的消息表示惋惜
然而事情在一位驻韩记者以及美国广播电台iHeartRadio提出质疑后全面反转:该男子可能压根就不存在。网友将其照片拿去AI内容检测网站查证后发现,照片有75%的可能性是AI生成的,韩国MBC电视台求证警方后也得到了“未收到类似死亡案例报告”的回复,这则新闻立刻被证实为“AI造假新闻”。
但是事情还未结束,本月初,该男子的家人决定起诉报道过“假新闻”的媒体以及男子所属的经纪公司,还有第一位宣称男子已死亡的记者。言下之意就是,照片并非是AI生成的,男子的确因整容过度而引发的手术并发症而丧命。
多家媒体在未经核实身份,也没手握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称该男子的身份和信息都是编纂的,让一场由AI引发的闹剧彻底变为了一场惨痛的悲剧。
当AI技术泛滥时,娱乐圈明星成了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近日爆火的孙燕姿在昨晚对“AI孙燕姿”的出现发长文给予回应。
孙燕姿回应“AI孙燕姿”的出现(中文翻译版)
她对于“AI孙燕姿”的出现采取了较宽容的态度,并未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究。她称:“无法跟一个没几分钟就能推出一首新专辑的‘人’来比。”她认为,虽然它(AI)既没有情绪,也没有音调的变化,但人类再怎么快也无法超越它。
从回应中不难看出,虽然孙燕姿对AI生成的音乐并不欣赏,但人类确实难以在一时之间赶超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她选择对这些热歌翻唱视频淡然处之。
“AI孙燕姿”播放量排行靠前的几首歌曲
而孙燕姿也并非是唯一一位被“AI翻唱”的歌手,还有AI周杰伦、AI王心凌、AI腾格尔等人陆续出现。
尽管孙燕姿选择不追究法律责任,但当AI技术已经滥用到损害商业利益、触及法律红线时,还需要及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AI换脸技术并非是近期才兴起。早在2017年,一位名为DeepFake网友将情色电影中的女主角换脸成好莱坞明星盖尔·加朵(GalGadot),这是AI换脸技术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后来由于大量投诉者表示不满,其账号被官方封禁,而此后的AI换脸技术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DeepFake”。
AI换脸真正在国内火起来是在2019年初,一段通过AI技术将《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扮演者朱茵的脸替换为杨幂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有网友表示毫无违和感,也有网友提出可能会侵犯原扮演者的肖像权,制作者肖先生对此回应称:主要适用于技术交流,不会用于营利行为。
网友将演员朱茵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的“黄蓉”一角替换为演员杨幂的脸
这也成为国内使用AI进行影视剧二创的早期开端。
AI技术如今早已被不法分子盯上,并用于各类层出不穷的换脸花样上,不止是娱乐圈明星,也有不少普通人被所谓的“私密照片”敲诈勒索。多位网络安全部门的民警称,AI深度合成技术在之前因为缺少监管,造成了不少信息安全隐患和网络传播乱象,甚至间接导致了刑事案件的发生。
面对这些更加恶劣的情况,人们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由此而来的将是一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大型AI普法运动。
面部和声音的伪造横行,首先面临的是个人隐私侵权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而让人们更担心的是,伪造信息如果落到不法分子手里,可能会进一步利用信任侵害人们的财产权甚至是健康权。
实际上,我国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门法规也已有规定。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已经在2022年12月颁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用25条规定划定深度合成技术使用规范,包括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落实上架审核、服务提供和技术支持者应当加强技术管理等规定。
就在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又迅速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涉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包括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可以说对当下的AI伪造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造假”和“打假”并不是因AI而产生,但今天的AI技术让“造假”变得更容易且更难以分辨。面对扑面而来的AI伪造内容,人们自己有没有能够去识别的技巧?
“普通人如果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在视频时有意识地引导对方做一些动作,如:大幅度地摇头或张嘴。如果骗子技术手段较弱,那么我们有可能发现对方面部边缘或者牙齿的瑕疵,从而识别出AI换脸。不过,这个方法对于识别出‘高水平’的诈骗分子,还存在难度。此外,还可以追问几个只有你与借款者之间才知道的私密信息,来核实对方身份。”
“在防止自己上当受骗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个人图像,尽量避免在公开平台大量晒自己的照片和视频,给不法分子提供便利。因为,深伪视频制作的原材料是个人图片、视频,这些数据越多训练出的视频也就越逼真、越难以鉴别。”萧子豪补充说。
AI让骗局和错误信息变得更加难以被发现,科技公司及内容分发平台的审核把关变得更加重要。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Wozniak)近日在一次采访中警告称,AI内容应该被明确标记,并且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任何由AI生成内容都应该由发布者来承担责任,但不代表大型科技公司可以逃脱法律制裁,沃兹尼亚克认为,监管机构应该追究大型科技公司的责任。
根据我国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内容提供者需要按照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等。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小红书等国内社交平台标记了疑似AI生成内容,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但AI生成内容的最后一个关口还在用户自己,媒体平台只能起一个过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