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宣传策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栏目简介:《法在身边》是仙游电视台开办的一档法制类专题栏目,04年创办,05年改版。每两周推出一期新节目,每期节目播出八次,均在黄金时段播出。
栏目定位与宗旨:析法,释法,普法,用法,给出说法,提高百姓法律素质和用法水平;动态消息,专题纪实,特别节目,展现政法战线风采与业绩;法眼看世间,解读社会事件中的法律含量。
栏目形式:《法在身边》栏目a版b版交替播出的模式。a版纪实版,b版为普法版,均采用板块式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1信息类:一线来风准确、全面介绍政法战线上的新情况、新措施、新成就,特点是简明扼要,信息量大。
(2)现场追踪:同步拍摄(或再现)案件的侦破、执行过程,全方位叙述其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风采类:展现工作成就,推出先进人物,对专项行动进行舆论宣传、追踪报道和成果展示。
b版以记录其他执法部门执法行动和观众互动类节目为主,分为4部分内容
法律课堂:法律、法规宣传。
执法看台:执法过程中的案件与成就。
给你说法:观众互动类板块。
法治聚焦:话题类节目。
栏目特色:围绕法律主题,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融知识性、权威性、贴近性、可视性于一炉,风格鲜明。
一、模拟法庭简介
模拟法庭是政法系的品牌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将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于实践;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解释法律规定,掌握案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了解熟悉法学理论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二、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模拟法庭庭审活动让大家了解法庭审理案件的整个流程和细节,对我们进行模拟审判训练,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三、活动宗旨
“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即本年度的法制宣传的主题。
四、活动对象
德州学院全体在校生
12月4日体育楼一楼法学实验室
六、庭审预演阶段活动安排
(一)策划阶段准备工作
在十一月中旬完成模拟法庭的策划工作以及案例选择工作
(二)演员角色确定及培训工作
1、确定案例后进行演员的选拔,确定人物性格。
演员角色根据审判的诉讼参与人初步确定为
审判长:一名
审判员:两名
书记员:一名
公诉人:两名
辩护人:三名
被告:一名
证人:两名
法警:三名
2、召集所有演员开会,布置具体任务任务。
A、审判、公诉、辩护三方彩排前完成所需要的司法文书。同时审判方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对判决形成初步意见并列出提纲。
B、向各位演员交代庭审程序,让各自清楚自己的出场顺序。
(三)彩排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表演工作,并对前期工作进行检测,对正式演出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为此将进行两次模拟排演:
第一次排练,重在让各位演员了解具体出场次序,熟悉台词。同时各位演员要把握其角色所需的性格特征和要求。
第二次排演。要求:在排演前,证人、被告、受害人要将自己的台词背诵熟练;各演员对自己的出场先后以及发言内容十分清楚。排演要达到可以使庭审完整、顺畅地完成。
七、庭审阶段
12月4日在体育楼一楼法学实验室进行公开庭审,并由嘉宾及指导老师做点评,同时将邀请政法系领导和老师,共同探讨模拟法庭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
并邀请各系法律爱好者参加.
八、庭审现场流程
2、政法系模拟法庭活动正式开始。
3、庭审程序:
(一)、庭前准备
(二)、法庭调查阶段
(三)、法庭辩论阶段
(四)、法庭判决
4、庭审结束后嘉宾点评并选出“最佳演员”两名,全体工作人员、演员及嘉宾合影留念。
5、本次活动正式结束。
注:现场工作人员及负责人将在庭审前确定,并将工作落实到人。
九、活动预期效果
十、后期安排
为了更好的扩大该项活动的影响,在活动正式确定后在校内广泛宣传,包括宣传板、海报、条幅、传单。活动结束后配合学部及系宣传部门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包括新闻稿的发表、庭审照片的展示、宣传板的制作、学院媒体的等。
十一、活动经费
模拟法庭用费(指导老师的纪念品,邀请人员的矿泉水)纪念品一份*60元+矿泉水20瓶*1.5元=90元
演员纪念礼品三个*10元=30元
经费共计:120元
主办方:德州学院团委
承办方:政法系团总支
本届法律文化节不仅是北大法学院的盛会,也是北京市各法律高校学生的盛会。利用此次活动将法学院的影响扩至北京各高校及法律从业圈中,使同学们了解法律实践的操作方法并有机会亲身参与、体验,对法律在职业层面上的意义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并有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社会中的法律观念普及事业;在于兄弟院校共同举办赛事、活动中,增强同学们作为北大法学院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显示出北大法学院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法律院系的实力。
本次法律文化节以锻炼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旨,尽量多的安排旁听、参观、模拟论坛、模拟法庭等形式,将去年一讲座为主转变为以互动性、参与性活动为主,精品讲座(主要有法学社承担)为点缀并兼有其它学科热点讲座的格局。很多活动面向全校乃至校外同学。
XX年3月底至5月初,4月底期中考试之前结束除闭幕式以外的所有活动,五一假期结束后尽快完成闭幕式。
*承担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北京大学法学社主办,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协办,并在一些跨校赛事中设立各校主场。
*主要活动形式:
1、“网络时代的法律”主题论坛(作为开幕式,详见附件1):主要就网络立法的需求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网络时代的法学教育发展方向。以一个著名的网络侵权案作为切入点,邀请实务界、理论界多位知名人士参加。
2、模拟法庭:
a、参与人群:根据99、XX及同学的不同专业知识层次各组织1—2次。
从海淀法院、市中院获取一些成案或在审案件作为素材。如有机会可以针对一个未审结的热点案件提前进行模拟审判,待法院做出裁决后组织同学们旁听。
案件内容可涵盖刑法、民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
c、操作方式:
将案件素材公布,列出所需角色要求,按年级自愿报名参加,分好控辩双方后集体讨论案情,分头准备发言词。期间可分别安排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开庭”之前面向全校公布“案情”,并于当天安排外校同学及一些法律从业者旁听,由一至二位法律专家进行点评,并请双方代表介绍对案情的分析和理解。
d、宣传攻势:
面向全校乃至外校;与北京各专业及大众媒体联系报道;与凤凰卫视中文系作录像报道;与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今日说法》、《12演播室》等节目联系,争取作专题报道。
e、“特别”模拟法庭(作为闭幕式,详见附件2):
在前几次模拟法庭的基础上,邀请清华或人大法学院共同完成。事先确定案件素材及控辩双方,各自准备,互不沟通。双方约定庭审日期后各自调查取证、会见当事人,完全模拟真实审判程序进行。开庭当日双方在法庭上亮出“底牌”,由作为陪审团或法官的第三方当庭做出裁决并制作判决书(裁判过程中可安排教授进行点评及由在场嘉宾、学生进行讨论)。拟联系媒体进行直播或录制节目。
2、“法律职业面面观”活动:
a、宗旨:使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感性参考,增加对法律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同学们尽快走出“前路迷茫”的徘徊,为今后的工作早做准备。
3月底确定嘉宾名单及日程安排,集中在4月上、中旬进行。
c、高法之行:争取通过特殊关系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办公室联系,组织约150名同学参观高法并在中央审判庭与刑事、民事、经济等各庭法官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介绍。历时半天。
d、“法律职业面面观”特刊(或征文):面向社会上的法律人士征稿,介绍其工作状况、所感所想、成功经验以及对于法学院学生的期望等。每篇稿件约1500—XX字,以12—15篇为宜,收入本次法律文化节的中出版物中。
3、“我眼中的法律”调查问卷:
法学院的同学身处于法律专业的环境中,往往对社会上或在校其它专业的同学对于法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缺乏了解。此次问卷调查邀请各方面的法律专家及学生共同设计,针对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发放,以了解非法律专业人士眼中的中国法律现状。邀请3所法律高校共同完成,拟调查样本为500份,争取回收率达到85%以上。
4、法律类电影展映活动:
5、“XX年度中国十大法律新闻”评选活动(拟):
6、辩论赛及演讲比赛:
视本院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外院校的态度而定。
#以上策划方案在实践中会稍有变动。
*活动总结及资料整理
将活动的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及影像制作成多媒体光盘,向院内发放。征文活动可单独出版小册子。每项活动进行前将以相对统一的格式制作宣传海报,并通过北大法学院学生网消息。有条件可制作网页并随时更新。
[宣传攻势]
校内:我们将在活动开始前在北大三角地、食堂门口张贴海报,挂横幅,现场发票及活动宣传材料。联络校内各方面媒体(校刊、北大青年、校电视台、北大法律人)作全面、深入的报道,并力邀北大青年--校内最有影响力、最能反映学生心声的报纸,及校电视台--北大教师了解校园动态的主要媒介,做跟踪报道。
校外:我们拟联络以下媒体为本次活动作全方位的宣传: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
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北京文艺台、北京教育台
报纸:人民日报、chinadaily、21世纪、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
杂志:中国青年、大学生、北京青年
网络:搜狐、新浪、雅虎、网易、263、chinaren、fm365、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校园网
其他:兄弟院校媒体
[赞助事宜]
若您能为本次文化节提供全额赞助,我们将:
(1)邀请您参加晚会并致辞。
(2)为贵公司或事务所发放宣传材料。
(3)在与活动有关的一切宣传品(包括:向全校散发的宣传材料、海报、特刊等)以及发给嘉宾、各大高校和著名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的请柬中,将醒目而鲜明地突出贵公司或事务所的形象及鸣谢字样并注明联络方式。
(4)在校园内及会场显著位置张挂横幅表达对贵公司或事务所的感谢。
(5)在向所有媒体提供的新闻稿及接收采访时,我们会再次表达谢意,向各界人士宣传贵公司或事务所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
(6)在我们力所能及等范围内,满足您等其他要求。
联系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郭岳1391086215796300呼230192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卢菁菁62181188/62175566呼32061
[活动预算]
1.开幕式
类别数量单价(元)总价(元)备注
场地130003000在北大交流中心会议厅
酒水3003元/人900
食品3005元/人1500
水果3002元/人600
嘉宾路费、联系费7100/人700
投影设备1XX/套XX待定
乐队1500500
条幅3300元/条900场内一条,场外两条
论坛材料4001.5元/人600每份材料中含嘉宾介绍,赞助商介绍,实例简介等
海报宣传502100
工作人员餐饮5010/人500
共计11800
2.模拟法庭
条幅3300/条900场内一条,场外两条
宣传材料400份1.5/份600每份材料中含嘉宾介绍,赞助商介绍,案例简介等
嘉宾路费5人100/人500
工作人员餐饮30人10/人300
海报20张2/张40
案件筹备费500500含重现案件的道具费、证人等志愿者的餐饮费、证据复制费等。
场地布置费300300如国徽制作等;
服装租借费5人100/人500五名法官的服装
共计6640
3.其他活动
参观车费6辆200120054人大客
海报50张2100
日常模拟法庭案例介绍300份1300
日常模拟法庭筹备500500
沙龙活动嘉宾路费650300
调查问卷300份2600
共计3000
4.出版物
依活动规模而定,初步预算为10000元
5.媒体联络:1000元
共计:32440元
[活动总负责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郭岳1391086215796300呼230192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谷淼6276170083160088呼50520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
XX.3
附件1
网络时代的法律论坛
暨北京大学第三届法律文化节开幕式
[宗旨]
[主题]网络时代的法律
[地点]交流中心会议厅
[规模]
论坛将面向全体法学院师生、其它各大法学院及北大其它院系的同学,共300人。
[活动构想]
[具体安排]
1、开幕典礼(约半小时),
邀请领导及嘉宾讲话。
2、论坛(约2.5小时)
(1)主持人介绍嘉宾
(2)从法理上论述网络的自由、便捷与法律所必需的规则(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3)从实例说明(2)中所述矛盾为现实带来的“法律盲区”及司法困境。
(4)小品
(5)论述立法应从哪些方面弥补现在的不足
(6)各位嘉宾提出网络时代法律人才的要求,及对网络时代的法律工作进行展望
(7)观众提问
3、餐会(约半小时)
自愿参加
[嘉宾](拟定)
法学教授2名:周旺生、张平
律师2名:“网络”案件的人
网络总裁1名:网络案件的当事人
信息专业部条法司司长
cnnic主要负责人1名
附件2
法律文化节闭幕式暨“特别模拟法庭”策划方案
活动主旨:
改变传统的一表演为主的模拟法庭模式,强调真实的案件、真实的审判和真实的现场发挥,从而考察参与者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和对于法的精神的理解,提高大家的职业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两校对抗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展现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的高素质。
XX年5月12或13日下午2:00至5:00
参与人员:
XX年3月底完成案例的挑选工作,可向同学征集、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提供或从海淀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过的真实案件中选择。4月2日(星期一)之前将案例交付北京大学戏剧社。
XX年4月3日,将本次模拟法庭制作计划公布于两校法学院(案情不公布)。
XX年4月16日至4月26日,按实际发生的案件情况向两校法学院公布案情。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与确定好的各方律师接触;律师接触证人进行调查取证。
XX年5月12日或13日下午开庭。法官组织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最后由陪审团投票决定案件结果,法官当听制作判决书。判决书制作过程中,可安排嘉宾对于此案进行分析,场下同学进行讨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案件发生前,案情需严格保密。
2、两校学生不能同时担任原告及其律师或被告及其律师。
3、整个过程需在两院学生会学术实践部部长的监控下进行,双方当事人及律师均不得对其进行隐瞒。两方学术实践部部长应保持密切联系,以保证审判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