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种类

使用未经批准或禁用的物质,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外观和口感,延长食品保存期限,处理过期食品,降低生产成本等。比如用甲醛浸泡银鱼,增加卖相又能防腐;鱼干晒制过程中使用农药,驱虫防腐。

(二)超量使用合法添加剂

合法添加剂需要在国家标准内限量使用,超量使用就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隐患,长期食用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葡萄酒中着色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腌制食品中过量使用亚硝酸盐。

(三)超范围使用添加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不仅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限量,更是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规定了可以添加的食品种类,在规定之外的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是非法的。比如胭脂红可以在某些食品中限量使用,但是胭脂红不被允许用于瘦肉中,以免掩盖原料问题,以次充好。

(四)安全卫生标准不达标

有些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安全卫生标准不达标,比如常曝光的各类加工食品菌落总数超标,快餐店冰块菌落超标等事件,菌落总数超标极有可能引起腹泻及其他疾病。

(五)违法生产、销售过期食品

利用过期食品处理后销售,比如地沟油掺入食用油进行销售;用牛肉膏处理猪肉,冒充牛肉销售,不仅欺骗消费者,更会带来健康隐患。

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4、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5、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6、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

7、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由卫生局设立的制度。规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健康管理制度;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等。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THE END
1.新华法治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1/5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继承纠纷典型案例 2024-12-12 最高检:进一步提升伤害类案件审查办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024-12-12 联合惩治切中电信诈骗“七寸” 2024-12-12 内蒙古宣判一起特大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 2024-12-12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纪国刚受贿、国有公司人https://www.news.cn/legal?index=tbkax
2.法治新闻央视网(cctv.com)法治频道为您报道热点的法治新闻,解读各种法律问题,剖析热点案件。https://news.cctv.com/law/?75816?rp7ns/index.html
3.吴亦凡事件触碰了哪些法律点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关注,多个相关话题瞬间冲上微博热搜。 虽然小编也一直在“吃瓜”,但是小编想提醒大家,事件演变到这一步,已经不再是娱乐新闻,而是涉及许多法律问题,甚至是严重的刑事案件。 事件真相如何有待司法机关依法调查,网友们不妨静观其变。目前,小编只能罗列出双方微博中涉及的法律点。希望网友们能以法治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387366
4.街拍和偷拍事件背后,哪些法律问题要留意?南方+事件热度仍未消散,不少疑问也随之出现。街拍和偷拍是否都涉嫌侵权?随手拍了张路人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算侵权吗? 这些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形,背后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值得注意。 问题一:街拍和偷拍都会侵权吗? 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不得使用。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15/c7795312.html
5.知法守法:与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主要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刑法》《专利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http://news.cufe.edu.cn/info/1002/43849.htm
6.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中工新闻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要普及公共卫生https://www.workercn.cn/32843/202009/01/200901071005481.shtml
7.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如,有的平台在格式条款中排除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格式条款中为自己设立了单方变更权,但未在协议中载明不得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义务,或通过格式条款的方式约定“使用即同意”内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上述问题,反映出数字时代人格权、著作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新命题和新挑战,需要不断压实平台监管http://cyberla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035.html
8.事实”诽谤罪中包含哪些行为?头条新闻法律资讯3. 篡改事实:将真实发生的事件经过篡改、加工,使其呈现出对被诽谤人不利的情形,进而损害其名誉。 上述行为必须是出于故意,并且在主观上明知会对被诽谤人的社会评价造成贬损的情况下实施,才能构成诽谤罪中的“捏造事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https://www.maxlaw.cn/n/20240325/11030388647292.shtml
9.近期新闻资料(精选9篇)3. 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记录价值 国内外形势、国内外会议、战争、国际活动、突发事件等新闻记录具有时代标志性, 这类资料管理能够作为一个时期的历史纳入档案管理, 对于日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总要参考。 4. 法律新闻的重要参考价值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由于社会发展总会出现新的事物, 而这些事物是需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bt93j.html
10.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法律新浪财经首先,要从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理解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突发事件各环节进一步明确了涉事和处置各主体的权责,法律明确了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与舆论监督权,这种授权是基于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所能发挥和应该发挥的社会功能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0-11/doc-incseivw4357482.shtml
11.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新闻传播理论与法规教程(1)记者不能装扮成政府工作人员,借处理政事获取政府新闻;不能装扮成司法工作人员,借审理案件获取法律新闻;不能装扮成军事机关人员,获得军事资料、军事新闻。总之,记者不能装扮成国家公务人员,以行使公务的名义获取新闻。 (2)记者不能装扮成违法犯罪之徒。曾有《华西都市报》记者为了了解公民道德素质,在公交车上装扮https://blog.csdn.net/king13jkc/article/details/143026141
12.新闻月盘点2016年6月重大立法案例全面梳理《意见》明确,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均需履行6项职责。前者的职责包括:为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参与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党内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的起草、论证;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服务等。后者的职责包括:对企业重要经营决策、规章制度、合同进行法律审核https://www.chinalawinfo.com/News/NewsFullText.aspx?NewsId=8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