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衣服出现了褶皱,我们司法机关可以用熨斗把它熨平;但如果衣服上出现了一个大洞,这个织布的工作是立法机关的事。”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比喻就让我们明白了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区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的口才让人不得不服。他用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乏深度的语言,将法律讲成了段子;以儒雅谦和、温润幽默的形象深深地征服了大家。
01
虚荣是魔鬼最喜欢的原罪
罗翔旁征博引,巧譬妙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虚荣的戒备和抵制,既是理性的自警自省、自重自持,也是对爱慕虚荣者感性而温暖的忠告。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有虚荣心。须知虚荣是灾祸的根源,为人切莫沉溺于虚荣,否则就会变得恶俗而不可救药,毁掉自己的人生。
02
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高级的快乐
罗翔知事明理,阐明了快乐的高低优劣之分,为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快乐指明了方向。他集理性和感性于一体,让大家放松而不放纵。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就是要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提升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种有成就感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高级的快乐。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快乐?
03
很多的荣光不过是草船借箭
面对荣誉和光环,罗翔没有一丝“我值得”的“理所应当”,而是自谦“微光”“草船借箭”来表达自己的“不配有”,更是用一瓶饮料的价值来类比警醒自己,真乃“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一个人只有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认清自我,才能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为外界浮华所诱,始终清醒、淡泊。
04
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
有记者问:“人们追求从平庸到卓越,您认为卓越的含义是什么?”罗翔说:“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就像'榜样’二字,都有'木’字旁,而木头是会腐烂的,所以没有谁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没有谁会永远成为别人的榜样。作为一名刑法学老师,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人总是对明天有很多的期待和恐惧,而期待与恐惧叠加后,会导致忘记今天该做的事情。对我而言,不能把心思寄托在明天上,我只想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情,能够对抗自己的平庸,不会让自己碌碌无为。这样就可能会在平凡中,感受到一丝伟大、卓越。在我的职业追求中,做一个称职的老师,能够真正地传播法治理念,让法治的种子真正埋在大家心中,真的就已经足够。”
罗翔返璞归真、穷理尽性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卓越,卓越不等于伟大、辉煌,卓越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战胜自己,不虚度自己的一生。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卓越的含义之后,恐怕就不会因为自己是普通人而自惭形秽,也就不会为了所谓的卓越而急功近利。这样我们可能就会活得更加坦然、更加磊落。
05
在《朗读者》节目中,罗翔曾说“要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既有理性,又具感性;既有温度,又有深度;三观正、有文采,妙语点津、发人深省,这正是罗翔的魅力。(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