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读书笔记|《木腿正义》

因为所谓“知识”不过是调查者成批生产、成批解释,再强加于调查对象(让他学习掌握)的东西;态度、立场才真正关系到对象和调查者之间对抗性或非对抗性的政治距离及其克服。同理,在文化解释的危险游戏中,关键不是问“什么是法”这样经典的法理学问题,而是问“什么态度”、“什么立场”——某时某地某个群体对它奉之为法的那些制度和实践,采取了说明态度,那态度何以成为可能,又如何影响了“人造世界”的“本土”性格,等等。

(如果某时某地某个群体对此制度或者实践奉之为法,那么它可以算作“法”吗?)

只不过有一点和政审不同,文化解释者拷问的,到头来却是他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国家法律的现代化过分强调了与国际“接轨”,而在运作中压制了民间法及其他传统规范(道德、习俗、宗教和行业伦理等)的成长,忽略了这些非正式法律和规范曾长期有效地调整着那些社会关系。

(从法律目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

法治的实践,包括形形色色的“说法”的讨法,却主要是围绕着各个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集团常新的斗争、联合,彼此间势力的消长而进行的。因而具体的、适用的法律是不一定非要解决实际问题,与传统价值和风俗习惯和谐,达到逻辑上的统一的。它可以为一丁点形式上的、技术上的差错或缺漏,例如证据规则的一项限制或排除,名正言顺地牺牲掉一个完全合情合理乃至“普适”的权利主张。

(精彩!)

现代化的法治因此是一个人为的矛盾的统一体。它之所以能标榜自己比以往任何样式的法治更加“理性”、更可预期、更“不坏”,无非是因为它把不懂得预期它的干预、没办法认可它的裁断的秋菊们放逐到了“法律意识”或“权利意识”之外。

商务标语的设计,是为了给商标和企业/产品形象再消费者心目中划出最广泛的联系渠道。……因此标语越是普通、简单、空泛,它的排斥力就越大。

但是现代法治并非正义治过,而是一整套西方民主制度。分权制衡和民主选举,恰巧是不信什么抽象正义和良心的结果。故法治的核心不是法(“法”的文化定义或它的蜕变物“法律意识”),而是权力。是脱去了信仰的世俗政治权利的再分配和新操作,复以法律的名义赋予由此而生的新的权力意识以正义的象征和信仰的比喻。

(所以哦,喊喊口号什么的“法律不就是为了正义和保护弱者而存在”什么的…)

冯象老师推荐的书: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老师的入门书,特注要注意作者的方法)、《人民法院案例选》(责任编辑杨洪逵的按语最精彩)

立法不是一个按照学理原则组织、合乎逻辑的决策过程,它是各方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成果”,需要各色各样的理由,再荒谬也行,只要有人相信。

教科书上的三段论司法推理,其实是一套循环解释的技术;就是从法条抽取原则和学说,再从这些原则学说来分析法条的含义,论证其正确或错误的适用。循环论证是做不了学问的。

THE END
1.07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第二节法的本质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到资产阶级观念时,更为明确地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在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的过程中深刻地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https://www.bilibili.com/opus/895831913425534979
2.关于法律笔记范文5篇关于法律笔记范文 如果大家都学习法律,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这个社会将是一个美好的、美丽的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律笔记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法律笔记范文1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最大的规矩可能就是法律了。作为未来的希望,https://m.xuexila.com/yc/c905203.html
3.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10篇)篇1: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是什么”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在读完刘星教授《法律是什么》后,,对法律是什么这个朦胧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从一般读者的角度深入地对西方法理学进行批判解读,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亦意在抒发自己对法理学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555nrfz.html
4.读书笔记一一《法律稻草人》参照大前研一提供的标准,可以这样认为:法律界专家或司法专业人士应当具有司法理性,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本着理性和良心处理案件,他们精通法律知识,熟谙司法技能,具有较强的伦理观念,将正义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法纪,诚挚地服务于民众,为他们提供对正义需求的满足,具有永不消亡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按照这样的标准,司法界的https://www.meipian.cn/35oiesdx
5.《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与抢匪的号令相比,法律还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普遍性的指令;二,持续性的命令;三,普遍服从的习惯;四,对内至上,对外独立的主权者。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法律的简单说明:任何一个法体系都包含某些人或团体所发布的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这些命令大致受到服从,且被规范的群体大体上相信:当违反这些命令时,制裁将被执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3801313/?ivk_sa=1024320u
6.《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哈特的法律的概念一书的发表,被视为新分析法学形成的标志,此书篇幅虽小,但内容精炼,从细处着手,说理充分,论辩巧妙,可谓当代不可多得的涩难懂之感。如若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方可见其文字之微言大义,暗自佩服著之功。对法律的概念一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4297478.html
7.《法律的悖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模板《法律的悖论》读书笔记 法律 法不容情,又法中有情 法律与道德:一场古老的争论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人很难自愿选择高尚,所以法律必须维护底线的道德,才不会让高尚道德没有根基。但法家只看到群众的人性之恶,没有注意到执法者也不过芸芸众生之一员,他们内心也有幽暗的成分。这就是法治和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ee9dbceaba490be19832bd
8.《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docPAGE 1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一书的发表,被视为新分析法学形成的标志,此书篇幅虽小,但内容精炼,从细处着手,说理充分,论辩巧妙,可谓当代不可多得的法理学著作。也正因其有上述诸多特点,使初读者不易体会作者之深意,遂有晦涩难懂之感。如若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方可见其文字之微言大义,暗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02/5323310133001320.shtm
9.《法律篇》读书笔记.docx现在人们看到的《法律篇》是柏拉图死后由他的学生奥巴斯的腓力浦整理后出版。腓力浦在整理时加进了 《法律篇》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档信息 页数:4 收藏数:0 顶次数:0 上传人:mh900965 文件大小:20 KB 时间:2018-03-22https://www.taodocs.com/p-117963814.html
10.《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 法的关系……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当我第一次在众多的法律书籍中看到它的时候,我便对它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极为质朴的黑色的外封上http://www.xsfy.gov.cn/view.php?aid=472
11.哲读书笔记(十二):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美国的分析法学呼吁法律科学的自给自足,而美国社会学法学则反对这种诉求,主张法学与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相结合,法官对形成和影响法律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 1、罗斯科.庞德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善的本质就是满足要求。 美国社会学法学创造人深受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区别于康德和斯宾塞最大限https://www.jianshu.com/p/55aedb88089e
12.《法学思维形堂》第一课读书笔记①张梅律师《法学思维小课堂》第一课读书笔记① 前言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阐述为何Puppe教授将这么几章内容整合成所谓的“第一课”,一个显而易见的回答是这一部分都是关于〔法律概念〕的。但是这个回答过于粗疏——法律概念的研究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的研究未必能够逻辑连贯地整合到一起去——就像对法律的研究就有内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278.html